四季恒温一证详查

语音·咸鱼怀梦

6.体温

全局温度:你平时觉得身体很热还是很冷?额头的温度?皮肤的温度?睡眠时身体温度?肚子温度?局部位置发烫或发冷?体温,有发热/高热/忽冷忽热/一阵阵热/讨厌热,与之相反,恶寒,怕冷,一阵阵哆嗦,喜欢烤炉子.

四肢温度:手脚冰冷吗?手面脚面、手心脚心什么温度?如果手脚冰冷,是冷到手肘、膝关节,还是停留在手脚而已?手脚背面热,脚心手心凉。

例答:夏天睡觉不开空调,夜间29度,睡觉感觉很舒服,冬天怕冷,三床棉被都不热。基本睡不热,需要热水袋或者电热毯。手脚会冰冷。小腹冰冷。

例答:手脚冰冷。冷到手肘、膝关节。感觉膝盖骨冷。手心特别烫,脚心特别热。手脚面凉,手脚心温热。

Bst(极好的):头面凉,皮肤凉,手脚温热,肚子温热。温热的意思是正常人类的体温36度,而不是你自认为的温度。

Worst(警觉的):手脚冰冷,冷到膝关节/手肘。头脑发烫。手背脚背烫、手心脚心冷。局部发烫(可能是化脓)。

温度自测说明

手心是温热的,额头应该是凉的,手背是凉的。这里的温热、凉,是指人体自我感知系统。温热,正常。温热过度就是烫,温热不及就是凉。完全没有温度,就是冰。

特殊说明,请区分和辨别夏天空调房、冬天暖气对你身体体温造成的假象误导。

手心的温度,温热,用手心温热作为正常的标准。然后再去摸其他部位。如果你手心是凉、冷、冰冷,这个去感受其他部位,只会更加严重。也就是说,用手心摸摸额头,感觉额头是凉的,手背摸摸额头,感觉温度稍稍偏低或差不多。比如,手背,脚背的温度,应该是明显比手心温度低,但是绝不是手背脚背冰冷。总结:额头,手背,脚背,皮肤的正常温度,应该是偏凉的;手心脚心、小腹,应该是温热的。

为人父母的,如果有了孩子,你去摸摸孩子的额头、手脚,他,绝对是正常的。最好健康的孩子温度就是睡觉的时候,手脚可以伸出被子的。这个时候,家长只需要盖住他的肚子就行了。

四季恒温·一证详查

感知系统和体温计

在科学仪器发明之前,也就是“体温计、耳针枪”等等,难道我们就无法检测自己的体温了么?

显然不是。

人体是一个非常精密复杂的系统。我们的自我感知能力,其实是“大自然和造物主”赋予我们最好的“疾病诊断和检测”的手段。

可是,因为这种自我感知存在区间,每个人的体会还不一样,所以,对于“标准化、重复化”的科学来说,就非常的头疼。你说体温自我感知不科学吧,明明在发烧;你说在发烧吧,又不好界定到底是烧成啥样子了。

其实,作为恒温动物的人类。我们的体温调节是身体全局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血脉负责温度,气负责调节。

还有“足太阳膀胱经”的寒水在皮层,负责“恒温”控制。

更有“三焦系统”负责冷热的交替。

人体的所有状况,都是身体的统一协调的结果。如果我们把单个的人,当做一个整体,就好理解了。如果我们把单个的人解剖为10多个器官,上万种物质,就非常复杂了。

正常的体温

在经方十证体温一项的bst中,正常的,最好的体温是:

头面凉,皮肤凉,手脚背凉,手脚心温热,肚子温热。

温热的意思是正常人类的体温36度,而不是你自认为的温度。

凉的意思是比手掌的温度低,感觉是“凉”的。而不是真的“冰冷”或者低于20度。

作为恒温动物的人体,体温其实不是全局36-37恒定。而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最关键的是,该凉的地方凉,该热的地方热。

为何是皮肤层,头面,手脚背是凉?

为何手脚心,肚子,内部是温热的?

这个,需要从经脉系统辩证分析。

人体的头面是三阳经,手背脚背也是“阳经”,皮肤层,尤其是后背,就是足太阳膀胱经。这些阳经,带来的却是阳的反面,也就是凉。人体的手脚心,腹部,是三阴经。三阴经却是“温热”的。

这个辩证看上去跟“阳热;阴冷”的常识相反。其实在人体上非常好理解。如果,阳就是阳,就是热;阴就是阴,就是冷。那就是说,人体的寒热隔绝了,这就是要死了。只有寒热交替,阴阳和谐,才是正常的人体。换句话说,阴阳和寒热的交替,才是“恒温和温热”。

同时,人体还有“阴阳律”。阳,在外,阴在内为之守。阴,在内,阳在外为之使。只有当“阴阳失和”,也就是出现了病症的时候,阳热阴冷的本质,才会体现。比如说,感冒初期,称之为太阳病。也就是太阳病了。那么,表阳就成了“恶寒”。

如果阳多了,我们就补点阴,于是热,就退了。

如果阴盛了,体寒严重,我们就“壮阳”,于是寒,也消了。

天人合一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温度的昼夜、四季变化,是大自然的属性。

大自然为何会有四季,以及日出日落,昼夜的温度变化,您当然可以通过宇宙学来得知。但是,上述的“变化”属于自然事实。宇宙学再厉害,也是建立理论和模型来解释。

《黄帝内经》对于上述状况的解释非常的简单,也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阴阳”。

白天,阳,热。

晚上,阴,冷。

然后,大自然的阳气,就是跟太阳的“出没”一样,白天出来,晚上潜藏。推广到四季,就是春夏出,阳气旺盛;秋冬藏,阴气旺盛。因为阳气在不断的出入变化,那么,阴阳的配比就有不同,于是,就有了寒热的适度变化。

井水和地窖

阳气的出入,其实是从地底出,然后上升到地上。于是,井水的夏凉和冬暖,就非常好解释了。因为夏天,阳气在地上,井水属于地下。自然,温度因为阳气缺乏,而显得冰冰凉。冬天,万物潜藏,阳气也潜藏。于是井水就非常的暖和,因为有阳气。而空气中,地上,没有阳气,全是阴气。

地窖,就是利用了大地中阳气的出入,而设计出来的。古人没有冰箱,可是他们发现,仍然可以在夏天储藏冰块。因为,地窖里头,夏天,没有阳气。那么,冬天,利用大自然的阴盛而采冰;夏天,利用地窖的阳气透发而藏冰。

井水和地窖的温度,也是“地内”和“外界”温度、温差的对比。这点跟人体温度自测是一样的。于是,绝对的温度,其实毫无意思。相对的温度,才有意义。

最早冰制冷饮起源于中国,可以追溯到殷商西周时期,那时帝王们为了消暑,让奴隶们在冬天把冰取来,贮存在地窖里,到了夏天再拿出来享用。

大约到了唐朝末期,人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出大量硝石,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使水降温到结冰,从此人们可以在夏天制冰了。以后逐渐出现了做买卖的人,他们把糖加到冰里吸引顾客。

夏天内冷,冬天内热。这种大自然的现象,其实在人体也是一样的:

夏天,阳气外盛,所以外头热,我们也容易出汗。汗,就是阳气外泄。夏天大部分人胃口一般。

冬天,阳气内盛,所以外界冷,我们也裹得紧紧的。同时,冬天因为内热,我们的消化力也强。

其实,对多数人,夏天,可以吃水果和西瓜,但是最好不要吃冰镇的。因为肠胃系统阳气不够。冬天,东北三省的冻梨、冰棒,都是冬天销量大,因为冬天内热。但是,奥易精医还是不推荐大家多吃生冷的食物,不论春夏秋冬,都不要吃冰冷的物品。

大自然的阳气出入,是自然而然的。不太好研究,我们也没必要多研究,只要知道这个规律,然后顺从就可以了。但是,人体的阳气出入,就必须研究,因为,这个“阳气”可是人体的根本。阳气的出入,就是人体的生命活力的主要表现啊。

很多研究说地球的四季和温度变化,是因为太阳和地球的作用导致的。但是,您会发现有几个问题:

1.不是说地球有大气层的保护么,那么应该是恒温的啊?不是说全球变暖,那么这不就是“内因”大于“外因”么?那么,四季的气温变化和地球自己的温度变化到底是谁在支配?

2.太阳的能量传递,是在太空中。太空中是非常冷的。跟我们理解的“热辐射”(微波炉)方式,不太一样。

3.地球其实是有内热的,很少有人提及。地核温度非常高,有~℃。在太空中,温度有点疯。据统计,在国际空间站的向阳一侧,表面温度可以达到摄氏度!而在背阳的一侧,温度却是零下摄氏度。所以你说太空到底是冷是热呢?从这个角度,太空中的温度,难道不是分“阴阳”的么?阳侧温度高,阴侧温度低。

4.冬至、夏至,理论上,常识上,应该是远离太阳和靠近太阳的。但是,实际上是在夏至前后,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慢。从远近程度上,为何不考虑“地内”的温度?反而考虑太阳的热辐射?

上述的疑问,并不是否定科学结论,而是证明,地球的温度,可能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太阳光照射,然后加热,然后恒温。

人体的温度变化,在《黄帝内经》的理论中,其实也是“内因”大于外因的。对于年少气血旺盛的人,他们是冬天不怕冷,非常温暖,夏天不怕热,自己降温。对于老年人,竟然就是气温变化异常。对于重病的人,基本就是没有正常的体温。

为何不解释“胖子怕热”“瘦子怕冷”?

因为,胖瘦和体温其实没关系。胖子多数怕热,是因为湿热淤积。但是,实际情况是,如果阴阳虚实发生变化后,胖子也会出现异常的。瘦子也有全身发烫的人。

少阳系统的寒热交替

人体的“寒热变化”和阳气出入,这个系统,在《黄帝内经》称为“少阳系统”。

在《针灸大成》中,少阳系统的定义,就是半年是寒,半年是热。

在《伤寒论》中,其实很大一部分就是少阳系统出问题。但是,可惜的是,仲景先师留了一个“大坎、大坑”给后世学子。少阳系统如此重要,他老人家竟然就写了半页纸(字)。很多后世的名医都误解以为是有人故意把这部分隐藏了,然后只传给自己后代,传男不传女。其实不是,仲景先师在《伤寒杂病论》中,已经隐约的论述了。能够打通这个关节,才是读懂这本书的关键。

因为“少阳”系统是寒热并存,所以,一旦病发在这个地方,就是“忽冷忽热”。熟悉奥易精医对于“经期感冒”治疗的朋友,一定对“忽冷忽热”印象深刻,对呀,女性的妇科系统,就是少阳系统。

经期感冒,奥易精医柴胡汤一碗药

感冒+上吐下泻+经期+脉沉+肩周病

热就是阳,阴就是冷

发热,就是阳多,阳这个系统,一定是三阳经。

发冷,就是阴的问题。人体体表的阴寒是足太阳膀胱经,体内的阴是太阴和少阴。

注,上述的阳多,和阴多,是相对而来的。发热,有阳盛发热,有阴虚发热(阴虚下,阳对比显得多)。发冷,有阴寒发冷,也有阳虚发冷。

忽冷忽热,就是少阳系统。当然,到了后期,重病重症,厥阴系统也有这种冷热交替的现象。

那么,感冒发烧的时候,如果是正常人,浮脉的感冒,这种发热,一定是38度以上的高烧,然而,这种高烧,非常容易处理,就是大椎穴放血。

如果,高烧,竟然是脉沉,那么,就是进入少阴系统。这种病症不是阳多,而是阳少。

于是,一个“热”,是结果。背后的原因,可能是阳多,可能是阴少。可能是体表,可能是体内。同理,寒,也是如此。

《伤寒论》六经辩证之寒热区分

太阳。太阳是先天的巨阳,主要区域是足太阳膀胱经和体表。发热在“卫”,所以额头发烧发烫,亦有“流鼻血”的状况。但是,太阳系统出现病症,主要是“太阳寒水”主导,所以,患者的外证多数是“无汗,恶寒”。而且是全身范围的“恶寒”,用大衣棉被裹住的体表恶寒。因为全身体表被束缚,,皮毛“呼吸”受到限制,恶寒的同时,会感觉全身痛,被鞭子抽的感觉,还会有“喘气,鼻塞”等状况。

阳明。阳明主肌肉,和胃肠之腑。所以,阳明发热会有汗出的状况。如果是里实,比如便秘,那么这种“热”,多数是40度以上的高热。

少阳。少阳为半表半里,覆盖全身。热发在腠理,随着卫气的出入而时开时合,所以有“往来寒热”的情况。如果治疗少阳系统,由内而外的打通,因为少阳主管身体的筋膜,患者会感觉“蒸蒸汗出”的感觉。

太阴。太阴为至阴,无热可发。同时,太阴因胃行津液以灌溉四肢,所以多数情况是四肢、手足发热。所以,太阴伤寒手足自温,太阴中风四肢烦疼。

少阴。少阴为封蛰之本。少阴为心肾两经。少阴为水火交济。所以,少阴证多数是四肢逆冷,拉肚子,腹泻。但是,因为“火”在上半身,所以,有咽喉炎,失眠等心火虚盛的状况。

厥阴。厥阴为阴之至极,同时暗含一阳始生。所以,厥阴多数是“寒热并存”,“寒热交替”在身体内部的。厥阴,如果是进入“阴进,阳少”,也就是“纯阴”,就是“死”。如果是进入“阴阳相等,甚至阳多于阴”,也就是“一阳复始”,就是“活”。

表里寒热(八纲辨证举例)

寒热与阴阳表里虚实的不同“象合”。表寒、表热;里寒、里热;阴虚则阳盛,发热;阳虚则阴盛,发冷。

表里:内外。即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发热,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内伤发热,多由饮食劳倦或七情变化,导致阴阳失调,气血虚衰所致。

外感发热多实,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瘟疫等病证;

内伤多虚,有阴虚发热、阳虚发冷、血虚发热、气虚发冷、虚劳发热、阳浮发热、失血发冷等。

热度:有壮热、微热、恶热、发热恶寒、往来寒热、潮热、烦热、暴热等。

寒度:有微寒、极寒、手足冰冷等。

时间:有平旦热、昼热、日晡发热、夜热等。

部位:有肌、腠理、肩上、背、肘、尺肤、手心、手背、口腔、额头、足、四肢等。

杂热:有烦躁发热、瘀积发热、食积发热、饮酒发热、瘀血发热、病后遗热等。

奇葩发热:脚背手背热,脚心手心冷。这个属于阴阳逆乱。

穴位热度:肺炎举例

很多人并不熟悉穴位,连医师都不熟悉。但是,所有人,都担忧“肺炎”。可是,发热初期,大椎穴放血,家长不愿意,然后被抗生素和各类输液误诊误治,拖延成肺炎。

这个时候,在孩子的后背,也就是肺腧穴附近。您让孩子安静,您用自己的食指指头指肉部分,去感受,竟然会发现,这个点,竟然很烫。对,这就是中医诊断肺炎的一个方法。

然后,治疗,就是在这个发热的点“针、灸”。大概5分钟,肺炎就解决了。

高烧退烧和胡乱退烧

关于高烧的退烧,是奥易精医一直大力推广的免费项目。而且,绝不是一个方法。而是两个方法。

一个是大椎穴、商阳穴、少商穴点刺放血;

一个是,婴幼儿的按摩术。

奥易精医感冒发烧在线问诊系统

退烧·扁桃体发炎,5分钟搞定

婴幼儿按摩术:不打针、不吃药、医院,只要”奥易精医“

大力推广的原因,就是因为,高烧如果不退、不降,很容易烧坏脑子;

大力推广的原因,也因为,市面上提供的方法太少了。而且不一定有效。

图注:退烧的胡乱治疗。

辟谣和纠正

很多家长只知道“捂汗”,然后不管孩子是否高烧,是否怕热还是怕冷,统统盖上5层棉被。其实,如果是怕冷,才需要盖被子。但是,如果是小脸通红的高烧,反而建议把衣服敞开。

那些退烧贴,冰块退烧,酒精退烧,西药退烧,强烈反对使用。

因为,我们有奥易精医的5分钟、纯中医经脉退烧。

有一类孩子非常的幸运,从来不高烧,也不需要“点刺放血”,因为,他们会流鼻血。鼻腔,这里有“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的汇聚,于是,流鼻血,等同于“少阳商阳大椎”放血。

有一类孩子特别不幸,被家长用肉食喂养,然后大便非常的困难,小小年纪就有“便秘”和“体液不足”,然后,遇到感冒发烧,那就是40度以上的高烧。因为,大肠对应的是手阳明大肠经,这个温度,属于“阳盛至极”。

于是,想要孩子健康,就算是生病也好处理的话,在平时的状况下要保证,第一,保证每天大便;第二,饮食上要纠正和预置;第三,有便秘的赶紧治。要不然,真的等到孩子40度,你慌神,医生也慌神,害人害己害孩子。最后的结果是,医生很怕孩子高烧,然后,然后就不治了。任何行业都是如此,费力不讨好还要背负责任被坑害的结果,一定是,我放弃。

妊娠期发热

说完了小孩,该谈谈我们的准妈妈了。因为在怀孕期间,受到社会和认知的影响,很多人根本不敢“碰”孕妇,她的一切问题都是听天由命的感觉。

其实,女性怀孕,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女性刚开始怀孕,就进入“血液供养”模式。换句话说,女性需要大量的“补血”。人体的补血就是“胃口大开”,胃气充足,所以很多女性平时的胃病,这个时期就会“发作”。

因为缺血,所以身体的营血亏损就体现了,然后就会发热。这个是发热原因之一。

另一个就是,突然怀孕,身体“负担”或“马力”需要调整,也会发热。

这都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处理起来,《伤寒论》就是桂枝汤加减变化。大概3天,就可以恢复正常。而且,通过桂枝汤,可以调整全身的供血系统。从以前的少女1.0升级到准妈妈2.0。

整个过程,如果有经方的参与,后期的安胎和分娩会非常的顺利。

孕期疾病的正治和兼论人流的危害

分娩,不痛?!奥易精医无痛顺产

奥易精医无痛顺产案例二:高龄产妇二胎,夫妻同心,无痛顺产

傍晚发热和夜间发热

因为人体的阳气是白天出,夜间潜藏,那么,夜间如果发热,就是阳不入阴导致的。

这种夜间的发热常见的有:更年期身热,肝病、肺病患者和“阴虚、过劳”的人。

傍晚发热,尤其是15-17点这个时间段,绝大多数是便秘。也有一部分是少阳系统的问题。

夜间发热其实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夜间发热,流汗,还有臓腑区的疼痛。这个时刻,基本对应着臓腑区的癌症。当然,必须澄清的是,经方认为的“发热流汗疼痛=癌症”,仅仅是初期。准确的说法是,中医没有“肿瘤,癌症”,而是“阴积,阴实”。

这种“初期的癌症”检测,是经方(奥易精医)独有的,现代医学根本查不出来。现代医学诊断的癌症,时间上延迟3-5年。这里提出来,不是为了恐吓病人,而是提醒你,就算是重症,也有3-5年的时间可以治疗。

寒冰腿

有很多的人,到了冬天就手脚冰冷,而且是冷到手肘和小腿膝关节。到了被窝里头,一晚上都睡不热。这种现象,就是《伤寒论》中写得“四逆”。

人体的温度,上肢由心臓主管。下肢由小肠主管。心属火,心跟小肠相表里。所以,手脚冰凉的人,那就是严重“阳气不足”。

又因为,在《黄帝内经》的系统认知上,肾,同时具有“寒水”和“火热”两种属性。心肾,又同时属于“少阴”。所以,《伤寒论》中的少阴篇,就是手足冰冷,拉肚子这些状况,他们对应的治法就是“四逆汤”。就是西医通过自己的方式化验出来的含有“乌头碱”的附子产品。

这里顺带说一句,如果单纯的化验乌头附子,那是肯定有“乌头碱”的。但是,中医从来不会直接生吃乌头和附子呀。建议有化验能力的现代医学研究者去化验下熬煮2小时左右的四逆汤。更多关于中医中药是否科学,是否有效,是否有毒,您可以参看《医学谣言》。

长期的手脚冰凉,就是心肾系统严重的不足。这已经属于伤到人体的根本了。假设四逆汤真的有毒,那么,对于这些“重病号”来说,必须使用这类毒药才可以治病。

冻疮,风湿,类风湿,关节变形,心臓病,阳痿,尿毒,肾衰竭等等,许多重症,其实初期非常好治。

四逆汤和重度失血导致的臓腑衰竭

在网易公开课中有一个BBC的现代医学急救视频。比如,一个重度失血的人,在现代医学的红外成像里面,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手足的热感应逐渐消失,最后只剩下心臓区和小肠区的红外成像。我们可以急救止血,然后让病人保证不会死亡。医生也是立下大功。

但是,在临床的后期观察中,有大概3成至5成的比率这类重度失血急救救活的人,还是熬不过2个月,最终死于“臓腑衰竭”。现代医学花了很长时间研究这事怎么回事。

然后发现了一个现象:那些丧失血液供应的四肢末梢,血脉系统里沉积了很多物质。最后,他们就通过化学分析法,去消融这些物质,终于攻克了大失血后的这种“堵塞”。

如果用《内经》的理论,用奥易精医之前的“臓腑=经脉”模型,就非常容易解释这类“臓腑衰竭”。因为人体是一个由内到外的供血系统。那么,大失血导致的臓腑自救,自然就开始回收全身的血液,来自保。可是,一旦得到“自保”。人体已经没有“元气”去恢复血脉供应。也就是从臓腑出血脉的这套供应系统出了问题。然后,血脉经脉系统自然就会不循环(相当于停电停水),就会有物质的沉淀。

如果保证人体的“活性”,也就是新陈代谢,那么,就算有血脉系统的毒素,人体也可以自行清理。但是,一旦无法“循环”,这种沉积,就是致命的。

这种沉淀,如果是急救时,绝对不致命。但是,超过2周,就会严重的阻塞血脉系统。然后,臓腑就算可以供应血脉系统,也因为阻塞的原因导致无法供应。

这个过程跟奥易精医推送的“中风急救”非常类似,那就是,在脑溢血时,一定要放血。

放血就是急救,5分钟之内,保证大脑没有淤血阻塞。

但是,中风,脑中风可是有“后续”工作的。比如,用续命汤和十全大补汤把身体的元气补齐。要不然,一次中风没事,不会致命。可是中风背后的严重体虚,仍然会导致后续的继发性中风,也就是“习惯性中风”。

人体大失血的时候,用四逆汤等恢复元气,然后必须打通身体的“臓腑经脉”运输模型,才算是彻底的治愈。

简化一下,这种重大疾病的处理方式,1,急救。2,保证元气。3,恢复元气和臓腑经脉的供应。

整个过程,《黄帝内经》最担忧的事情是,1,亡阳。2,血液淤积。3,阴阳隔绝。

中暑

关于中暑,《伤寒杂病论》中有2种治法,一个就是真的是“内热+外暑”导致的中暑,这种情况下,清热就可以了。

另外一种情况,是“脉微弱”的中暑,这种情况属于仲景先师的拿手绝活,就是“辨证施治”,治疗上,用夏天的“瓜类”的瓜蒂,熬煮服用就可以了。

化脓发炎发热

在《伤寒论》中,有一个“切诊”,跟上述的穴位诊断非常的像,那就是,身体的特殊部位,是不是发热发烫的。这种发热发烫,属于内部“化脓”。

在四肢层,就是淤血或者化脓。

在腹部,就是腹膜炎或者阑尾炎等等。

显然,化脓和阻塞,会导致血脉系统不通畅,然后,身体局部就会发热。有过痘痘、痔疮病史的患者都知道,化脓时,痘痘很烫。就是因为充血和堵塞,导致了发热。

用现代医学的分析,化脓的部位有细菌。可是,刚开始的时候不一定都是细菌感染。细菌真的是第二步,也就是化脓的部位适合细菌的繁衍。

同时,人体自我杀菌的是白细胞。白细胞在血脉系统里面,所以本就是血脉系统的问题,加上白细胞的参与,就会发热。

那么,这么分析的话,鼻炎,肺炎,就是鼻腔肺腔有鼻涕或者痰,导致淤积,然后微生物大量的繁殖,身体的免疫力和杀菌系统开始工作。这时候的发热,不是高烧,而是持续的低热。

冬病夏治的反季节治疗?

如果有病,为何不立即去治?非要等半年?

当然,如果是提前半年的反季节,那是需要大力提倡的。

体温的自查,连医生、仪器都做不到最好;

体温的自查,真的需要您耐心的自我感知。

冬暖夏凉,天人合一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怎么诊断症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fufashao.com/fsxy/11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