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生的希望,急速退热是死的开始

当前大疫当前,最畅销的是口罩,最畅销的医疗器械是体温计,最多的医学检查是量体温。全国14亿人都怕发热,一发热就很恐惧,就千方百计退热。但是我要告诉你,“发热是生的希望,退热是死的开始”,当前必须多次强调,反复说明,让医务人员警惕,让全国人民明白。我的观点是胡说八道吗?是歪理邪说吗?是威胁吗?还是那句话,让证据说话吧。

一、发热是人体对疾病的免疫反应

1、人为什么会得外感性疾病?

所谓外感性疾病,就是感受了自然界的细菌或病毒引发的疾病。中医把外感病源称为“风寒暑湿燥火”。

我们生活的世界,尽管眼睛看到的是繁花似锦,看不到的是时时刻刻被包围在无数种细菌和病毒之中。当你免疫力强的时候,它们与你和平共处,这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你不会发病。但是当你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出现细菌或病毒的侵入,这时就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为什么要发热?

排外,是人体的本能。一切不是人体内的器官,细胞等,人体都要想方设法把他们排出体外。因此当有微生物侵入人体的时候,如新冠病毒侵入人体,人体要想办法把他们排出体外,排出体外有2种办法,一个是杀灭,一个是通过咳嗽、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新冠病毒是呼吸道疾病,人体要把病毒排出体外的第一反应是“咳嗽”,但是由于病毒在人体的下呼吸道,通过咳是咳不出来的,只能是干咳。

因此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康复的唯一途径就是杀灭病毒。

想杀灭病毒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有外援的特异性药物。所谓特异性药物是指只对这一种病毒有特效杀灭作用的药物。但是因为病毒的种类千千万万,目前没有,以后也不太可能有特异性抗病毒的特效药,现在只有几种广谱杀病毒的药物,杀病毒的能力很有限。

如果感受到病毒数量较大,正常的体温时的免疫能力杀灭不了病毒。于是通知人体恒温控制系统提高体温,增加抗病毒的能力。提高体温的主要作用并不是完全依靠高体温来杀灭病毒,提高体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

体温升高1℃,自身免疫能力提高4到6倍,因此面对外来微生物的侵入,人体的第一反应是发热,发热的程度与病毒的种类和病毒的数量,以及人的体质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3、发热是疾病发展的必须过程

对新冠病毒没有特效药,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但是没有特效药治疗,为什么会有大量患者康复呢?这就必须要提到的人医院谈起。

由于外感微生物,人体要出现免疫反应,如果感受到微生物的数量很少,人体不用发热,或短时间,微微发热,就可以不知不觉识别了病毒,产生了特异性的抗体,消灭了病毒,而且以后再碰到这种病毒,人体可以立即识别,立即消灭。这就是疫苗能预防疾病的原理。

如果患者感受的病毒较多,靠常规免疫系统杀灭不了病毒,这时就会启动体温升高,体温升高的结果是人体的代谢能力增强,免疫细胞活性增强,体温升高1℃,免疫能力就提高4到6倍。一方面是免疫细胞要与病毒战斗,另一方面还要争分夺秒识别这种病毒,制造针对这种病毒的特异性抗体。

因此对于感受病毒较多的人,发热是战胜疾病的开始,也是走向康复的必须,没有发热的过程,就没有抗体的产生,就没有生的希望。

因此大量患者的出院,医院治好的,治疗这种疾病,主要是靠患者的免疫力,现在几乎所有西医,也基本同意这个说法。因此全世界公认,任何医疗的目的,都是以支持疗法为主。我国的治疗规范也明确规定第一治疗方法是支持疗法,所谓支持疗法,就是要做好后勤,排除干扰。

上述是从理论上分析发热是人体战胜疾病的第一步,发热是康复的希望。

二、非典期间的两个护士、两种治法和两个世界

年的广东出现了SARS病毒的流行,很多医务人员被感染,其中有二位是护士,都是女性、年龄相似、体质相似,感染的症状相似,但采用了不同方法,结果却是两个世界

1、生的光荣:立即停止抗生素和激素,全部中医药治疗

《中药治疗拉开抗击“非典”序幕》

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10-30

“年1月28日早上,邓老的弟子邹旭,医院二沙岛分院,会诊心脏病患者和一位患有侧索硬化肌肉萎缩的俄罗斯患者。在路上,邹旭忧心忡忡地告诉邓老,他的妻子(急诊科护士长)感染了“非典型肺炎”已经3天了,高热不退。邓老根据所报告的病情症状,提出处理的意见并强调必须停用抗生素与激素。在二沙岛会诊之后,送邓老回程之时,邓老再一次严肃地对邹旭说:你必须马上回去把抗生素与激素停掉!用中药治疗。邹旭回去按指示把抗生素停掉,辩证处方,寄望于中药。值班医生在旁说,停掉西药行吗?邹旭坚持用中药治疗妻子3天后,烧退了,肺部的炎症改善了,看来可以逃过一劫了!”

2、死的伟大:全部用西医的预防、西医的治疗

《她化作了一缕阳光--记叶欣平凡而光辉的一生》

沈仁康

年05月23日12:26的南方网-南方都市报

文章说“她做了近20年的护士长,长期的超负荷运行和劳累过度,常年的站立,长久的低头弯腰操作,她体质本不好,颈椎腰膝关节都有劳损,但她上进心强,生命力强,在工作岗位上她从来精神饱满。病人反映,她总是一脸微笑。尽管她回到休息室时,有时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叶欣47岁,不算老,但“她体质本不好”,“有时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文章说“当时还弄不清原因,以为强力霉素等抗生素能够遏制“非典”病毒。医院要大家吃这些预防药。叶欣就督促大家按时吃药。身材瘦小的容丽瑜(后来她接了叶欣的班,当了护士长)一吃这些药就反胃、呕吐,不肯吃,叶欣一定要看着她吃下去以后才放心。她指指走廊里候诊的病人说:“你看看,每天这么多病人等着我们呢!我们不能病,我们要防护好自己。”

文章说“她吃不下任何食物,她必须补液,一天要吊10多瓶之多”

文章说“病情还在加重。11日,她肺部插管,上了呼吸机。为了不影响血氧饱和度,还使用药物使之“冬眠”。从此,叶欣再没有醒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fufashao.com/fstw/65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