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如果不方便阅读,可播放上面的录音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小儿发烧。
前段时间,在群里有家长咨询小儿发烧的问题,其中一位家长问:七岁的孩子反复性的发热,还伴随着有时候会自汗,有时候晚上睡觉出现盗汗,晚上11点左右,症状还会加重。
群里的家长开始各种讨论,诸如以下这些:
--你先给孩子查血液常规,看看白细胞高不高?看看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了?
--你去看看孩子的咽喉部,看他红不红肿?不肿,可能考虑扁桃体是不是发炎了?或者扁桃体是不是化脓了?
--你去摸摸孩子肚子,看看肚子硬不硬?
--你去观察一下孩子每天吃了多少,排出来多少,看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还有的家长给了方法,诸如:
--孩子可能是吃冰淇淋吃多了,或者吹空调吹多了,有可能是热感冒,在天突和大椎穴这两个穴位,给他吸痧看能不能刮出来痧?
--应该吃点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小儿药证直诀中的方子,它是针对于小儿用的方子。小孩子阳气比较盛,阴气比较弱,阴气不能制阳,导致了这种发热。
反正是五花八门,各抒己见,到底谁正确?看完以后,说实在的,我比较欣慰,说明我们的家长当中,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大家也在思考。
那这个孩子到底怎么了?这个孩子的妈妈,后面还说了,孩子经常流口水(中医叫流涎),不好好吃饭(中医叫纳呆),舌头有点白,还有点红。(她说的舌头有点白,红,应该是指整个舌质有点红,舌头上有一层比较厚的苔。)
今天给大家分析这个案例,咱们逐一展开,举一反三!
1
家长们的建议,对吗?先说说这些家长的建议。首先,查个血常规,有没有必要?如果是西医大夫,那肯定是必要的,因为主症是发热,但发热到多少?中医分发热,壮热,高热三种情况。西医用数据说话,38.5度以下是低热,38.5到39.5度壮热,超过39.5度以上是高热。
其实检查血常规,有可能查不出什么名堂来。比如说白细胞,正常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等,细胞都是正常的。或者说稍微略低一点,那你说是病毒,还是细菌呢?如果是病毒或细菌,最后就给孩子上抗生素。不是吃抗病毒的药,就是吃抗细菌的药。所以,我觉得没必要检查血常规。
其二,有家长说咽喉部红肿,要考虑扁桃体发炎。而扁桃体发炎是孩子一般在壮热时,会伴随有咽喉痛。七岁的孩子,可以表述自己的症状,如果红肿,孩子一回来,不会说让妈妈摸摸头,我在发热,而一定是说,妈妈,我嗓子痛。所以不是咽喉红肿的问题。
其三,有家长还说,你摸摸他的肚子,看肚子硬不硬?这就比较危险了。如果发烧再引起肚子硬,一摸着肚子跟板凳一样,硬硬的。医学上叫急腹症。首先考虑的是阑尾炎的问题,甚至出现了阑尾发浓性的病变。
所以这个时候孩子回来,他一定不会说他在发烧,一定是捂着肚子说,妈妈,我肚子疼。他的主诉会发生变化的,所以这个也不考虑。
其四,有家长建议看看孩子每天吃多少,再看看每天拉多少。比如说孩子今天喝了两碗半汤,他拉出来多少?早上吃了一个馒头,中午吃了一碗米饭,下午又吃了一碗米饭,你说今天又拉出来多少?这个东西根本看不出来,更何况现在好多孩子,还会便秘。
食物,不是尿液,它的入量和出量是没办法观测的。如果是今天喝了多少水,然后在家里呆着,不出去,也没怎么出汗。这时喝多少水,最后尿出来多少,这个入量和出量是可以观测的。所以这个方法,只停留在书面上,没有实际可操作性。
其五,有家长说,热感冒,你去给孩子刮一刮天突和大椎。七岁的孩子皮肤细嫩,有可能刮出痧了,同时也可能把孩子的皮肤和皮下结缔组织损伤了,再留点疤痕,我想家长们都不乐意。所以这种方法,我不建议。
其六,有人说,你给孩子吃点六味地黄丸,说六味地黄丸是小儿药证直诀当中的方子。小儿药证直诀中的方子很多,这个家长讲的也有一定道理。但小孩阳气重,阴气不足,这话是错的,小孩是稚阴稚阳之体,小孩的阴和阳比较稚嫩,就像地里的玉米苗,非常的亮泽,气足,同时又非常鲜嫩,阴足。所以它的阳也足,阴也足,但是比较稚嫩,特别容易遭受外邪的侵犯。
比如玉米苗已经长了一米高,连续一个星期都不下雨,可能对它影响不大。如果玉米苗刚透出来三个月,别说一个星期不下雨,三天缺水它就耷拉下来了。所以,小孩就像玉米苗,属于稚阴。如果连续下一个星期的雨,三五天不见太阳,这个苗就变黄变焉了,所以它是稚阳。所以,小孩属于稚阴稚阳之体,不像成年人,经得起摔打和风浪,经得起外界的阻抗。
也有人说,小孩为纯阳之体(什么是纯阳之体,可听录音详解,此处略去),阳气盛阴气低一点,小孩要生长发育,如果阴阳绝对平衡了,它就不发育了。如果阴气占了重要位置,孩子就会出现发育迟缓,五迟五软的问题。营养平衡的孩子阳气盛偏,生长发育比较好。纯阳之体,不止说它有阳气,也不是说阴虚。因此,用六味地黄丸去治疗这个孩子的发热,这是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
2
这个孩子到底怎么回事?说完家长们的讨论,下面说说我的分析。
孩子的主诉是发热,能够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从发热的原因上讲,最常见的是感受到了外邪。例如感到了自然界的火热邪气,或者暑邪,这些是阳邪,它可以引起发热。其次是感受到自然界中的寒邪。寒邪入里,腠理闭合,就会郁而化热。所以,外邪可以导致发热。那内伤可以导致发热吗?也可以。比如说情志内伤,一个人爱生气,生气久了满面红赤,怒发冲冠,这叫郁而化火。
再比如说,吃东西吃多了,食积了,就像吃完饭盛了一大碗,然后把饭盖住,常温下第二天就馊了,因为在一定的温度发酵了。这就叫做郁而化热,所以食积也可以引起发热。
还比如说,体内有淤血,也可以引起发热。例如有的人做完手术,几个小时内,或者第二天体温升高了,家属很着急问怎么发烧了。因为手术后一旦发烧,有可能是感染。医生一量体温38度或者38.5,通常说没事,过一会就好了。因为医生知道,所有手术都会出血(我们叫做离经之血),离经之血存于体内,就叫做淤血,瘀而化热,就会发热。
以上情况都属于瘀而化热,出现发热,但这种发热一般是低热,不会超过38.5度,或者略超一点点。
还有其他的原因吗?有。比如说肚子里有虫,过去卫生习惯不好,这种情况比较多。现在的孩子特别讲卫生,幼儿园老师也教怎么样讲卫生。所以,消化道的虫已经很少了,因虫子导致的发热,今天在临床上很少很少。
上面讲了引起发热的原因,无论小孩还是大人都适用。咱们再看看这个孩子什么时候发热。他可能每天温度都稍微高一点,但晚上11点左右,从时辰上算,属于子时,也叫夜半,从阴阳上讲,属阴。
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阳中之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从日中一直到夜半12点,都属于有阴的,所以这个点发热,叫阴分有热。淤血会引起阴分有热,且孩子出现盗汗的现象。(关于自汗盗汗,以后再专门讲这个问题)
由于体内有热,小孩的腠理不太密固,阳加于阴,出现了自汗。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阴分有热?他流口水,为什么会流口水,口水为咸水,为皮脾主,脾气虚不能固摄,出现了流涎。他还出现了纳呆,为什么不好好吃饭,脾虚!脾气要升,胃气要降,升降相应。
那胃气不降,嘴想吃,但胃里面不往下走,就没地方。就像停车场,保安说稍微等一会,里边没位置,你进不去。只有里边的车走了,才有位置,所以,只有把胃里面东西排下去了,口腔里的才能进去。
他不想吃,说明这地方有东西占着,可能是昨天吃的,前天,大前天吃的。可能是有形的东西,也可能是无形的东西,一次又一次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积少成多,所以积了,导致脾胃虚,不运化。也叫做食积,或者积食。
从舌苔也可以看出来,中医有句俗话说,有一份舌苔就有一份胃气,舌苔怎么形成的呢?
中医学认为,整个胃的功能,反映在舌的表面。就像锅里的水,炉子在下面烧,当水还没烧热,锅盖上是干的;烧热了,往上冒点气,锅盖是潮湿的;烧得更热了,锅盖上就是湿漉漉的;如果烧开了,锅盖上就会形成水珠,再变成水流,沿着旁边就流下来了。
锅盖相当于我们的舌头,锅里的水和炉子上的火相当于我们的胃。胃的状态如何?功能如何?直接反映到舌苔上。所以,看舌苔是最能观察出胃的问题。
胃气上蒸,表现于舌苔。胃积住了,就好像一碗饭,放了十天馊得不行了,上面还起了一层毛毛。这相当于舌头上,长出毛毛来,把舌苔变厚变腻了,甚至像裹了一层豆腐渣子,我们把它:厚腻苔。如果是白,叫做厚腻,再有点黄,叫做黄厚腻。
那位孩子的妈妈说了,舌质略微有点红,舌苔有点白,结合前面分析,那属于积食。为什么有红,食物积了,化热了,表现在舌质上,就有点红;表现在外面,有点发热。
3
食积引起的小儿发热,怎么处理?所以,这个孩子的热,叫做食积化热,那怎么处理呢?消食化积!
家长应该给孩子用了不少的药,可能也不太管用,我告诉大家一个最简单的方法:过去有一个中成药:七珍丹,山西中药厂生产的,现在市场上很少能买到了,因为它太便宜了。为什么叫七珍丹,七岁以下小孩叫儿童,珍是珍贵的意思,丹指一粒一粒的。
过去,在黄河一带的好多家长都知道,小孩子每个月都吃点七珍丹,通常就不会得什么毛病。民间也有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小儿若想保平安,每月口服七珍丹。如果买不到,像这个孩子的症状,多吃一点山楂丸就可以了。
吃了山楂丸,如果效果还不是很好,那再加一味药:鸡内金,两枚,把它压成粉,给孩子充着喝,配上山楂丸吃,肯定就可以解决。因为食积引起的发热,把它去掉了,问题也就自然而然解决了。
在中医学上,这也叫釜底抽薪的方法,就是锅底下面的火太大,锅里烧开了,你想锅里的水,不要烧得那么开,不是往里面加水,得把下面的火抽掉。所以,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如果是按那个家长的建议,看孩子的血象高不高,最后吃点退烧药,或者打点抗生素,孩子体温是下来了,但那叫扬汤止沸,下面的火还没撤掉,第二天孩子的体温又上来了。这样每天往里面加水,解决不了问题,得把炉子底下的火撤掉,这叫釜底抽薪,炉子底下的火就是食积,把食积解决了,体温也就正常了。
这是因为一个家长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咱们把这个问题理清楚,讲明白,大家可以这个案例上,举一反三。小孩子发热的确也比较多,还有一种比较多见,就是吃错东西,拉肚子。
那小孩有没有情志的疾病?比如说,情志导致郁而化热。一般不可能,小孩子有脾气,但来得快去得也快,刚才和你生气,转身给她一颗糖,她就高兴了。所以,孩子的问题无小事,但这个小孩的发热,的确是个小事,一个食积引起了妈妈的恐慌。
欢迎各位家长朋友提出小儿健康方面的问题,有代表性的,我愿意为大家讲解,解决,谢谢大家!
俊诚医理说道
懂医理,方能不入养生与治疗的误区
甲氧沙林溶液可以治疗白癜风白癜风丸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