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出现咳嗽、痰多、甚至咽喉水肿等呼吸道疾病的症状时,医生常常会要求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然而曾经网上出现过一种声音,说雾化就是滥用抗生素,比输液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一想到孩子每次咳嗽都去做了雾化,家长们都会感到震惊,如果真是这样岂不是坑了娃?然而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雾化的成分很可怕么?
并不会用抗生素
首先,没有雾化应用的抗生素,因此不存在滥用抗生素问题。
其次,我国也没有专用的雾化用抗菌药物、中成药。用不能雾化的药物,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还可能增加不良反应。
这2种药也不用
市面上常见的抗病毒药和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成药,都跟抗生素一样——没有雾化剂型,没效果,还不安全!
比如常见的庆大霉素、抗病毒的利巴韦林、中药喜炎平等。
去做雾化,用的其实是这些药
医生开了雾化治疗,一定会考虑各种药物的作用原理。
一般来说,这三类药物出现频率最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包括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祛痰药。
雾化的优点
雾化是将药物制成直径为几微米的小液滴或小颗粒,也就是气溶胶,随着呼吸,药物会直接进入呼吸道和肺部,常用于缓解治疗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疗效好:雾化可通过面罩或口器吸入,药物可以直接进入病变部位。雾化后和口服药一起使用,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使用范围广: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可以普遍用于各种呼吸道疾病。
●副作用小:雾化吸入因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局部药物浓度高且作用迅速、所用剂量较小、全身副反应少
●缩短病程:对于某些以病毒感染为主的、可自愈的疾病(如:感冒),雾化吸入治疗可明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减轻痛苦:实际上雾化相比于输液,对于孩子来说,也省去了吃药的痛苦和输液扎针的煎熬。
做雾化的注意事项
雾化前的准备
●需要适中的温度和湿度,气雾温度太低时容易引起气管收缩痉挛而加重患儿雾化刺激。
●对于痰多的患儿,应先吸痰再雾化,有鼻腔分泌物者,可以应先鼻腔冲洗再雾化。
●雾化吸入前不能抹油性面霜。
●选择在宝宝进食后1-2小时再做雾化,防止排痰、气雾等刺激引起恶心或呕吐。吸入前要清洁口腔,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食物残渣。
雾化中的注意事项
●体位选择:由于卧位时肺活量、潮气量较低,吸入时容易出现烦躁、气促等现象,所以婴幼儿雾化吸入时,选择半坐位或坐位为宜,年长儿教他们学会深长缓慢的呼吸来增大胸廓活动度,提高肺活量。
●时间范围:在雾化的时间上,每次雾化的时间以5-20分钟为宜,间隔时间根据病情而定。
●雾化器选择:在雾化器的选择上,不同年龄的患儿可选择不同的雾化器,一般年长儿比较配合,可选用口含器,而对于年幼患儿,则需选择面罩。
●注意事项:由于雾化过程中药物可能会引起局部刺激,所以当发现患儿雾化过程中出现有频繁咳嗽、气促等症状时,应立即暂停吸入进行观察,待缓解后评估是否适合继续雾化治疗。
雾化后的处理
●轻拍后背辅助排痰
雾化后痰液被稀释,通过拍背等外力作用,可使粘附在气管、支气管壁上的痰液脱落而有利于痰液的排出,所以雾化结束后,家长可以给孩子拍拍后背,拍背时五指并拢成空心状,由上而下、由外向内有节律地轻轻拍拍。
●洗脸、漱口
用面罩做雾化吸入的宝宝,做完后要及时洗脸或用湿毛巾擦脸,着重清洁面罩覆盖区域,防止残留的药物刺激皮肤。
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表
专家观点
中国儿童膳食评价指南
部儿科指南免费送!!!
0~7岁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
0-6岁宝宝发育图解,一看就懂!
儿科常用数据表大汇总,速记速查便携高效
儿科实用速记美图(58张)带您轻松读懂儿科
漫画详解
终于把医疗核心制度记住了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福利}部儿科电子书免费送
诊治误区
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
中国儿童挑剔进食的处理和预防
权威观点
0-2岁儿童辅食喂养指南
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表
热性惊厥临床路径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路径(版)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路径(版)
新生儿肺炎临床路径(版)
点击“阅读原文”收获惊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