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主任医师张晓东发的微博:“小儿1岁在英国高烧40℃,医院看病,医生埋怨我给孩子穿太多。这医生不知从哪里搬来一台电风扇,对着我已经按医嘱几乎脱光的儿子开到固定档就吹,我急忙挺身而出护住儿子,体温倒是很快退下来,医生说回家吧,到药店买些退烧药。儿科医生们,你们哪个敢试试这方法?”
明星马伊琍在评论中现身说法:“医生告诉我,孩子发烧且手脚冰凉,就说明体温还将继续升高,此时越捂越危险,容易将高温集中至头部引起抽搐,必须迅速脱衣散热来物理降温。某次在香港,半夜女儿发烧,买不到退烧药,就脱光孩子衣服裸露四肢后背,只在腹部盖毯子,清晨额头出汗完全退烧,此法屡试不爽。”
这些方法,医生们认可吗?医生的孩子如果生病了,他们怎么用药?
浙江大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唐兰芳说,女儿一直到小学的时候,才因为化脓性腮腺炎第一次输液。此前,她感冒、发烧,都不吃药。
用电风扇吹发烧的孩子,一般不推荐。通常的做法是:把孩子的衣服解开,让她坐在通风的地方;在家里洗温水澡,用冷毛巾或冰贴贴在额头上。因为小孩子发烧时,容易出现抽筋,所以,物理降温最重要。
3个月以内的孩子,体温调节比较弱,一般给他们物理降温,不建议服用退烧药。3个月以上的孩子发烧,如果手脚冰凉,颤抖,但身上比较热,可适当散热。
医院儿科主任陈明明说,女儿小时候感冒,一般40℃以下,我都不给用退烧药,只是给予物理降温。因为发烧是一种自身保护性的症状,当体温达到39℃时,很多病毒细菌,都不能存活了。
发烧是人体免疫系统对入侵体内的病毒、细菌或者滞留在体内的毒素发起战争的信号。因为只有在一种高温的环境之下,入侵的病毒和细菌无法正常复制,丧失大量繁殖的能力,所以我们才不会生大病。
发烧,在某一个层面来说是好事,是人体免疫系统正在清除有害物质的信号,是人体正在自我改善的表现。发烧的时候是人体消灭这些入侵的病毒和细菌的最好时机。
发烧可以清除滞留在骨骼中的毒素,可以促使人体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把那些毒排出去。但是很可惜,大部分人没有读懂身体的信号,尤其是做父母的,一看到儿女发烧,就紧张得不得了,医院去打针、吃药、输液来退烧。父母亲以为儿女的烧一退下来,问题就解决了,其实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是人为地中断了我们的身体自动排毒的过程。当然,危及生命时,要采取急救措施。
我们的身体正在排毒,你不让她排毒了,那么残留在体内的病毒和细菌就会随时伺机作乱,所以就让小孩子反复发烧。而父母亲又会一再、再医院去打针、吃药,来退烧。这样子翻来覆去地折腾,结果儿女的体质就在这样的反复折腾之中越来越差,让小孩子从小就变成一个药罐子,变成一个输液吊瓶大王;让小孩子越来越反应迟钝,越来越不活泼。
发烧的时候要及时补充水。好像机器在运转的时候要用水来散热,防止机器被烧坏一样。同样的,我们也要补充水来支持身体通过发烧排出毒素,所以适当地喝点水是有必要的。小孩子发烧的时候,如果是一点点烧,你不要忙于帮他退烧,只要没有生命危险,你给他多喝点水,多休息一下,这个比你去让他吃西药,去打退烧针要好多了。
如果你要是喜欢,也可以拿一些天然的维生素C补充一下,补充毫克的维生素C,应该也能够帮助到人体自动地排完毒,然后自动地退烧。
其实,小孩子发烧有个周期,一般3~5天,如果孩子精神还好,胃口还行,就不用着急。我经常碰到有家长,医院3~4次,问为什么不退烧,是不是用药的问题、要不要加药什么的,非常急。这其实没必要。
现在家长带孩子看病,有几个误区:
一种,一医院,要求开药,或者自己到药房买药,但用药却不合理,对药物副作用也了解得比较少。这对孩子很不好。
还有一种,有些家长,孩子一发热就用退烧药、抗生素,甚至要求输液。同样很不好。儿童用药,强调安全性、有效性,经济、安全是最要紧的。
在医生看来,小孩子很多药其实不能用:
成人可以使用的某些抗生素如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可能损伤听力;四环素,影响儿童牙齿发育;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可能引起小儿软骨发育障碍;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征、粒细胞减少症。这些抗生素都不作为儿童的常规用药。
有几个标准,家长请记住:
最简单的办法是: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只要不是精神萎靡不振,不要急于吃退烧药,更不要乱用抗生素。
因为感冒大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抗生素是无效的。只有在经过血常规化验确认是细菌感染之后,使用抗生素才有效。如果确定孩子是细菌感染要用抗生素,不要吃吃停停,不然会造成细菌耐药,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请家长参考这个“标准”:3天烧不退,或者体温在38℃左右精神还很差,医院。因为家长不是专业的医生,无法区别孩子是否有其他疾病。
此外,对于早产儿、先天性免疫功能异常的孩子,医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