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炎炎夏日中来了几场雨,给我们带来了一丝凉意。雨后虽然清新,却也挡不住病毒横生。闷热盛夏,室内空气流通不畅,病毒繁殖加剧,极易发病。最近小儿反复高烧的患者多了起来。多数伴有口腔疱疹,大人们惊慌失措,看着宝宝痛苦哭闹,自己却无能为力。这种病是疱疹性咽峡炎,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个疱疹性咽峡炎,宝妈们一定要仔细阅读,宝宝生病了好好护理,可减少痛苦。宝宝没生病可做好预防。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袭1-7岁儿童。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属于不同病毒亚型。患儿初期会表现出发热等,与感冒症状相似,另外,患儿口腔咽峡会出现疱疹,部分患儿也会合并出现细菌感染,往往需要抗生素治疗。单纯的疱疹性咽峡炎一般不会致死,经过及时治疗,患儿在5-7天后基本都能够痊愈,愈后情况都比较理想。
临床表现
该病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年龄大的小儿常诉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婴幼儿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拒食、流涎、呕吐等。多数患儿没有咳嗽、流鼻涕等症状。部分患儿可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或压痛,血常规检查大多是血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
治疗方法
本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并不复杂,由于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抗细菌类药物对病毒也无效,治疗以口服中药、抗病毒、对症处理为主。
1.一般治疗告诉患儿家长该病的自限性和治疗的目的,防止交叉感染及并发症。注意休息、居室通风、多饮水等。2.抗感染治疗(1)抗病毒药物可试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西药,口服或静脉点滴。部分中药制剂如双黄连、板蓝根、清咽冲剂等清热解毒药品也有一定的抗病毒疗效。另外还可给服用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
(2)抗菌药物本病为病毒感染,一般不用抗菌药物。3.对症治疗(1)体温超过38.5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亦可用物理降温,如冷敷或温水浴。(2)发生热性惊厥者可予镇静、止惊等处理。(3)咽痛时,目前市面有贩售非类固醇类的咽喉喷剂,临床上使用的效果相当的不错,可建议家长使用,或使用金霉素甘油或双黄连气雾剂喷雾。以达到局部止痛消炎作用。
注意事项
生了病的孩子要隔离两周,患儿用过的食具一定要进行沸水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这种病尚未研制出疫苗。因肠道病毒有多种,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感染此病。
2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不要剧烈活动,要睡足觉,喝足水,少吃饭,多吃菜,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饮食上要注意保持清淡,要多喝温开水,多给孩子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青菜、水果等,尽可能少吃煎、炸类的油腻食品。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酸、甜、辣、咸、热、硬等,尤其要注意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引起疼痛。可取适量绿豆、苦瓜、薏米、大米等煮粥或汤,放凉后适量给患儿饮用。
家中有病儿的家长尽量让小朋友在家休息不要去上学或到游乐园等公共场所,以免传染给其它的小朋友。养成时时正确洗手等卫生习惯,这是保护个人最基本而重要的方法。
治疗方面,应该注意充分的营养与休息,避免过度运动。多鼓励他们进食,特别是水分的补充,避免因发烧及口腔溃疡的拒绝喝水,导致脱水的情形产生。有些孩子患病后,因疼痛而拒食。但越是不肯张嘴,病毒繁殖反而更快。所以要鼓励孩子多张嘴,多喝水。饮食应清淡,少量多次,以牛奶、新鲜蔬菜汤、新鲜果汁等流质、粥、面条等半流质食物为主,不宜吃过热食物。
好了,关于疱疹性咽峡炎的知识,小编就给大家介绍这么多了。希望有帮助到您,更多专业详细的内容,欢迎来我院咨询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