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占儿科门诊就诊量的10-20%。反复呼吸道感染不仅困扰着很多家长,由于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国内外学者并没有一致的观点,导致临床医生在治疗也存在一定困难。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定义。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1年内反复发生多次呼吸道感染,包括鼻-鼻窦、中耳、扁桃体、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等。详见下表。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90%以上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细菌感染仅占10%,常见有A族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等;其他病原包括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复杂,主要与婴幼儿时期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资料显示,有57%的患儿存在免疫蛋白缺乏,25%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有IgA或IgG亚类缺乏。由于婴幼儿呼吸道发育未完善,上呼吸道感染可以引发鼻窦炎、中耳炎、扁桃体周围脓肿、咽喉部脓肿等。其次,空气污染、气候变化、居住环境不洁如潮湿、灰尘、螨虫及被动吸烟等因素也可以导致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营养不良也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诱因,缺乏母乳喂养,长期偏食、挑食,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特别是铁和锌的缺乏,会引起呼吸道反复感染。
另外,具有过敏等特应性疾病家族史者,低体重儿、早产儿,颌面、呼吸道发育畸形,是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现代社会,由于婴幼儿早期介入社会化活动,比如幼儿园、日托班、早教班等,长期处于人口密集环境,接触病原机会显著增多,更容易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鼻炎鼻窦炎可以出现鼻塞、脓涕、面部疼痛及头痛,中耳炎可以出现耳痛,婴幼儿表现为哭闹、打头等动作,扁桃体及咽喉感染可以出现咽痛、声音沙哑、咳嗽等。气管炎、肺炎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烦躁哭闹等。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检查包括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最基本的检查是血常规,包括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降钙素原等炎性指标的检查,可以鉴别病毒、细菌感染。病原学的检查包括咽拭子及分泌物的培养,呼吸道分泌物核酸检查,可以明确细菌、病毒感染的种类,比如现在广泛开展的新冠核酸检查、流感核酸检查等。免疫学检查包括血清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补体等。影像学检查包括胸片、肺部CT,耳鼻咽喉部检查包括耳镜、鼻镜、咽喉镜及鼻咽部CT,可以对鼻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腺样体肥大等呼吸道病变做出明确诊断。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包括急性期抗感染治疗、缓解期免疫功能调节、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干预等。
急性期抗感染治疗:病毒感染有自愈可能,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干扰素,流感选择奥司他韦,部分中成药也有很好的疗效,如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主治风热夹滞型感冒)、小儿解表颗粒(风热感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风寒感冒)、蒲地蓝口服液(清热消炎)等;细菌感染可以选择青霉素类及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局部用药:鼻塞严重者可以短期使用减充血剂或者高渗海水洗鼻,伴有过敏者可以局部用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咽痛者局部可以用开喉剑喷剂,耳痛流脓者可以用1%酚甘油滴耳剂、3%双氧水清洗加非耳毒性抗菌药物滴耳剂。
免疫调节剂是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常用药物。急性感染期使用可以缩短病程,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缓解期按疗程使用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减少发病次数。常用的有细菌溶解产物、匹多莫德颗粒、胸腺肽、脾氨肽等。细菌溶解产物是目前相关证据等级最高的免疫调节剂,常见的有泛福舒,是8种常见细菌的溶解产物,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可以激活人体固有免疫反应及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匹多莫德用于3岁以上儿童,可以提高人体固有免疫及细胞免疫,脾氨肽冻干粉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反复呼吸道感染强调综合治疗,采取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去除诱发感染因素非常重要。常见的预防措施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合理饮食,营养均衡;保持室内通风,环境整洁,避免到人群集聚的场所。疫苗接种作为一种有效的主动免疫手段,是避免呼吸道感染的最好方法。6个月以上的婴儿,如果没有禁忌症,应该常规接种流感疫苗。目前,普通流感疫苗已被广泛应用于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医院儿科二区专科时间
宋文涛主任医师呼吸哮喘专科周一周五上午
胡云芝副主任医师新生儿专科周二上午
徐新齐主治医师儿童重症、呼吸周一上午
曹小彩主治医师新生儿专科周三上午
马萍萍主治医师小儿呼吸哮喘周三上午
声明:本平台的文章仅供医学知识普及,不作为治病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
本文仅为普及医学知识,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者50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朋友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