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middot转给爸妈在家

呵护儿童健康

托起明天希望

——医院

冬至到,

天气异常多变,

上呼吸道感染的孩子明显增多。很多宝宝出现了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发热是最让家长着急的事情,

特别是当孩子高热时,很多家长都束手无策。

这几位家长的情况,可能会与您的情况差不多:

采访地点:急诊室→

“大夫大夫,我家孩子刚刚在家体温突然升高,都39度多了,可怎么办啊?”

“我家孩子也是39度多,哎呀,能不能先吃上退热药啊?”身旁家长

“对啊,不知道怎么办,医院看看?”

……

由此可见,家庭护理十分重要!

医生说:日常,家长们要多学习一些家庭护理方面的知识。来,今天我们就为家长们讲一讲“孩子发热,在家中,家长应该怎么办?”

本期嘉宾

医院急诊室主任陈海明主任医师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发热了?陈海明主任:判断孩子发热,通常是通过测量体温来确定的,小儿的正常腋下体温一般是36~37℃,如果小儿腋下的体温超过37.5℃,又出现一些症状、体征,可以判断孩子发热了。

发热的分度:

37.5~38℃为低热,

38.1~38.9℃为中度热,

39~41℃为高热,

>41℃超高热。

发现孩子突然高热怎么办?

陈海明主任提醒:发现孩子高热,是家长最焦躁的时候,但这个时候,家长首先要保持镇静。

如果在家发现孩子体温达到中度以上、并且有明显不舒服或情绪低落的情况时,建议给孩子用上退热药、多饮水。这期间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面色及反应、饮食情况等。如果精神状况良好,建议家长,不着急立即就医,可以在家先行照顾。

家长则担心:

“发热降温会不会掩盖孩子的病情呢?”

陈海明主任:

用退热药的目的就是减少孩子不舒服的感觉,是不会掩盖病情的。

什么情况下需要再次就诊?当孩子生病时,这可能是家长普遍的现象:一部分家长:高热当日一大早,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就诊,医生进行了对症处理;可到了下午,孩子的温度不退时,家长就带着孩子反复就诊。另一部分家长:孩子的高热不退,医院。

陈海明主任:

陈海明主任:

我们非常理解家长们担心孩子的心,我们也非常关心孩子的情况。但其实,家长要了解,任何疾病的恢复是需要时间。

建议家长:当孩子生病时,尤其是发热时,您的着眼点是要让孩子感觉舒适,而不要过分强调体温是否恢复正常。

如果孩子精神状态较好,用药后体温能够有所下降,结合医生的指导用药,视孩子情况可以先观察2天左右,医院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如果孩子精神状态不好,出现面色苍白、食欲不佳,小年龄组的宝宝出现拒乳等情况时,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孩子的精神状态怎么观察呢?

陈海明主任:我们提到“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

如果孩子还有力气玩耍,会与大人良好的互动,那说明精神状态相对较好。但发热会让孩子出现昏昏欲睡的情况,很难判断是真的精神不好了,还是发热让孩子犯困,这个要结合孩子平日的状态,家长们平时要积累一些经验,如果家长自己心里没底医院。用了退热药,体温还是降不下来?

陈海明主任:通常使用一种退热药后,多数孩子在服用药后的30~60分钟内,体温会下降。

1.吃药后体温无明显变化怎么办?若服药后一个小时体温仍无明显变化,首先要检查一下给药剂量是否准确;其次给孩子补水够不够,因为退热药是通过出汗来降低温度的。如果孩子体内水分不足,即使服用药物,也会造成体温不降或降温缓慢。2.吃退热药都可以降温吗?

不是每个孩子每次吃退热药,体温都可以降至正常。

一个发热的孩子如果体温处于上升期,即使用了退热药,体温可能还是会往上升的。当孩子发热的时候,体温的升高会让体内水分蒸发较快,所以孩子往往会有口渴、脱水的症状,此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不同,鼓励孩子饮用足量的液体(可以是水、奶或淡的果汁),液体不但为孩子的身体补充水分,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此外孩子发热的时候要让孩子多休息,休息充足,对发烧症状的缓解也是有帮助的。

陈海明主任提醒:1.用药提醒:在家中尽量选择一种口服退热药,以免多种退热药物使用后药物过量,每种退热药24小时内不要超过4次。2.就医提醒:在就诊时退热药物可以带上;在疾病高峰期间自带体温计也是比较好的选择,可以随时观察孩子体温变化。3.护理提醒:对于发热的孩子去学校或幼儿园建议适当请假,这样既能保证孩子充分休息,也能避免孩子间交叉感染;发热的孩子也不建议过度劳累,以防止对身体恢复不利。

陈海明

主任医师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急诊室主任诊治专长:儿内科常见疾病、多发疾病的治疗及小儿危重症诊治。专家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五上午陈海明,主任医师。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急诊室主任。从事临床一线工作近30年。年在大连医科大学获得流行病学硕士学位,曾先后于大连外语学院参加卫生局英语培训;上海医院、医院、医院进修儿科呼吸管理及危重症急救;日本川崎圣玛丽医院研修儿科临床,~年参加全国多中心临床协作组研究小儿持续低氧性呼吸衰竭,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每年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关于重症新进展的讲座,近两年参与大连市广播电台及电视节目儿童疾病健康教育讲座以及医院“妈妈课堂”科普讲座。

本期投稿:急诊室、院办(转载须经授权)

本期图片:千库网(版权归于原作者)

本期编辑:蓓蕾V·C

本期校对:刘超

您还可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fufashao.com/fstw/64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