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的三阶段
发烧一般分为上升期、高热期和下降期。
上升期
体温会节节攀升,一般体温会先下降,出现全身发抖、手脚冰凉的现象,这是因为身体需要把热带到身体中心部位,四肢循环会变差。有些宝宝发烧前先会手心、脚心比较热,四肢却比较冰凉的状况,也是一样的原因。
上升期越是表现明显,高热期体温往往越高。如果宝宝发烧期间表现出打寒战、全身冰凉的状况,这时需要为宝宝适当添加衣服,帮助保暖。也可以让他喝一些温水。切记这个时候不适合进行物理降温。
高热期
进入高热期,宝宝全身皮肤发烫,呼吸加快。有些高烧的宝宝会出现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的状况。
这个时候需要采用降温的方法。一般来说,腋温低于38.5℃时,采用物理降温。腋温高于38.5℃时,用绿色方法退烧或使用退烧药物。
这个阶段一定要让宝宝多喝水,同时加快散热,可以取掉盖在宝宝身上的被子,解开衣服。有些家长会把宝宝捂起来发汗,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这只会让宝宝体温更高,身体更加不适。
下降期
下降期免疫系统基本已经能识别并打败病毒,人体不再需要再调动抗体来对抗细菌。这时为了降低体温点,身体会排汗,以降下体温。
这个阶段宝宝会大量出汗,妈妈们要及时帮宝宝擦汗,换上干爽的衣服,避免汗水阻塞毛孔,影响降温。
宝宝的正常体温是多少
在认定宝宝发烧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宝宝的基础体温。一般来说,一岁以下的婴儿大脑内控制体温的中枢神经没有发育成熟,所以他们的体温特别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天气热,穿得多,体温就会升高,在低温的环境中他们的身体马上就会变得冰凉冰凉的。所以婴儿的体温在35.5℃-37.5℃都是正常的。三个月以内的新生儿自身控制体温的能力更差,稍微穿得多一些,体温可能高至38℃,所以,如果觉得宝宝身体很热,要先看看是不是包裹得太严实,不要马上就认定宝宝发烧了。一岁以上的宝宝,正常体温也是波动于36℃-37.2℃之间。
宝宝体温几度算发烧
宝宝的正常体温在36℃-37.2℃之间,所以超过37.2℃就是发烧。因为不同温度计差异较大,所以一般体温超过37.3℃定位发热,37.3℃~38℃为低热,38.1℃~39℃属于中度发热,39.1℃~40℃属于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这里的温度主要是指腋下温度,如果量口腔、肛门或耳温,基础体温往往更高一些。口腔温度一般是37.5℃以上,耳温38℃以上,肛门温度超过38℃定义为发烧。
如何为宝宝退烧
一般宝宝体温在38.5℃以下,可以选择物理降温。体温在38.5℃以上,要用绿色方法或退烧药帮助宝宝降温。
退烧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缓解发烧给宝宝带来的不适,以便宝宝能正常饮食和睡觉,为对抗疾病补充足够的能量和保持体力;二是为了预防宝宝可能因为高烧引起的高热惊厥。有过一两次高热惊厥通常不会对宝宝大脑发育造成影响,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但反复高热惊厥对宝宝大脑多少会造成一些损伤,一部分会转变为复杂型高热惊厥或者癫痫,应该尽量避免。
是不是宝宝医院
宝宝医院,最好先在家里观察,找到引起发烧的关键原因。
大多数宝宝第一次发烧多为幼儿急疹。如果宝宝莫名其妙发烧,又没有其他任何症状,去医院检查医生也只说是病毒感染,则幼儿急疹的几率特别高。幼儿急疹一般是烧完全退掉才出疹。
如果宝宝发烧同时伴有流鼻涕、咽喉红肿等状况,多为呼吸道感染。这时要特别注意分辩宝宝是普通感冒,还是扁桃体炎、肺炎等状况。一般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烧都是中度发热,而扁桃体炎、肺炎更容易引起高烧,尤其是扁桃体炎,往往一来就是高烧,温度直奔39-40℃去了,高烧持续时间长,容易反复。
如果发烧的同时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则多为消化道疾病。这个时候妈妈要认真回想一下宝宝吃了些什么,医院的话,最好先在家备好宝宝的大便样本,医院马上可以进行化验,节省时间。
如果一边发烧一边出疹,则可能是水痘、麻疹等,一定要及时就医,而且医院。医院虽然排队等待的时间久,但医生毕竟天天处理宝宝的各种状况,经验要丰富得多。
如果宝宝发烧,身体没有什么症状,但一喝奶就哭,这时要特别检查宝宝的口腔,看看有没有疱疹,如果有,就可能是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或是疱疹性口腔炎。
如果自己拿不定主意,医院,也最好在发烧24医院。这是因为发烧前24小时血液中白细胞及分类反映不出究竟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医院,医生也不太能确诊。这样的情况下,帮宝宝控制住温度更重要。家长在护理时,也要认真回想宝宝发烧前后的症状、饮食状况等,到医院后,把自己观察到的状况详细描述给医生听,更有助于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病情。
宝宝发烧出现什么样医院
基本上,如果宝宝精神状况好,吃喝正常、玩耍自如,即使温度高一点也不用太过担心,可以在家里观察看看。
但是如果宝宝出现以下任何一种医院:
不管低烧、高烧持续时间超过72小时(三天);
体温40℃以上(腋温)超过24小时;
三个月以内的婴儿体温超过38℃;
伴随剧烈呕吐或腹泻;
身体抽搐;
精神状况差、嗜睡、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口唇发紫等;
口腔干燥、眼窝凹陷、哭时无泪或烧泪、尿少或无尿;
剧烈头痛、昏迷、颈部发直。囟门明显凹陷(多为脑膜炎)
宝宝动不动就发烧是因为免疫力低吗?
很多人认为宝宝是抵抗力弱导致动不动就发烧生病。实际上是并非如此。宝宝动不动就发烧是因为很多病毒是宝宝第一次碰到,宝宝的身体对这些病毒还不太能识别,需要通过发烧来调动免疫系统的积极性,识别和抵抗病毒。一旦免疫系统而成人不容易发烧的原因就在于这些病毒小时候大多感染过,免疫系统会自动识别,当这些病毒再侵袭人体时,身体就不会有什么反应。
发烧会不会把宝宝脑子烧坏?
关于发烧,我们的意识里总是存在很多错误的想法与观念,认为发烧会把大脑烧坏,会烧成脑膜炎……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也有这样的担心。后来因为工作原因,认识了很多儿科医生,自己也在仔仔一次又一次的发烧中慢慢转变了观念。
发烧只是免疫系统被调动起来对抗病毒的表现,即便是高热和超高热也是如此。对于绝大多数3个月以上的宝宝而言,发烧本身并不危险,也不会烧坏脑袋。人体蛋白质只有超过41度(腋温)才会发生变异,在这个温度以下发烧并不会把大脑烧坏。
发烧也不会把孩子烧成脑膜炎,发烧是脑膜炎的症状之一,但脑膜炎常常还伴有头颈僵硬、昏迷等症状。所以发烧时,妈妈并不用过于担心。只要宝宝腋下温度38.5℃以下,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好,玩耍等活动不受影响的话,就没有必要退烧。
高烧一定是重症,低烧不用在意?
很多妈妈会以温度的高低来判断宝宝病情的轻重,认为宝宝高烧就一定病的比较重,低烧表示病的比较轻,不会特别在意。其实以发烧时身体温度的高低来判断疾病的轻重是绝对错误的,发烧时温度的高低与疾病的轻重完全无关。
有时候,持续的低热反而比高热更可怕。我认识的一个小女孩,38℃以下的低烧持续了一周多时间,妈妈都没在意,最后发现小朋友状医院检查,结果发现是白血病。
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
虽然我个人感觉物理方式用处不大,但还是总结了几种推荐给大家:
1、洗温水澡,通过洗澡的方式达到全身散热的目的。洗澡时水温最好控制在35℃~37℃。还要注意调整好浴室和室内的温度,不要使水温和室温有太大的差别。如果室内温度低于浴室温度很多,给宝宝洗完澡后,要给他擦干再抱出浴室。
2、温水擦浴,用温湿的毛巾给宝宝擦身体。可以煮一些薄荷水,待水温凉后(37℃左右)给宝宝擦拭额头、颈部、腋下和四肢等。薄荷本身是清凉的,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降温更有效。没有薄荷水,用一般的温水也可以。这个方法能让宝宝的皮肤血管扩张,让他体内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而且温湿毛巾擦拭身体时,沾在身上的水蒸发,也会带走一部分热量。
有些家长会使用酒精擦拭的方法给宝宝退烧,这个方法一定要避免。宝宝皮肤娇嫩,用酒精擦拭时,酒精容易被皮肤吸收或被呼吸道吸入,导致酒精中毒。
3、退热贴:退热贴是近几年的新产品,很流行,不过我个人感觉退热贴退热效果一般,并不像广告夸大的效果。而且很多宝宝对退热贴有一种恐惧心理,贴上去反而会大哭大闹。
4、多喝温开水。要少量多次地喂,不要一次喂太多,以免增加肾脏的负担。水分排泄的过程可以加速宝宝体内热量的排出。
5、脱掉过多的衣物:发烧时宝宝本身温度就高,此时需要的是散热,最好少穿点衣物。
6、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宝宝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宝宝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发烧期间为什么要多喝水
发烧期间,不管使用什么方法给宝宝退烧,都要记得多让宝宝喝水。喝水可以增加排尿,加快皮肤散热。而且宝宝退烧还有一个最关键的表现——出汗。出汗能够帮助身体降温,汗的主要来源就是水,如果身体本身就水分不足,哪里还排得出来汗呢?所以发烧期间一定要多为宝宝补充水分。
一般大一点的宝宝让他们喝水比较容易,1岁以内的小婴儿比较抗拒喝白开水,这时妈妈就要多动脑筋,想办法,可以用苹果煮水放温后给宝宝喝,煮后的苹果水酸甜酸甜的,比较符合小婴儿的喜好。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适当增加宝宝喝奶的次数。奶粉喂养的宝宝冲奶粉时要把奶粉冲的比平时稀。
欢迎订阅:指推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