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有一批“自愈神教”的言论席卷了父母们的朋友圈,大概的主旨就是:宝宝的许多疾病都可以自愈,比如很常见的发烧。
发烧,真的可以靠宝宝自愈?
谣言1
宝宝发烧,除非有生命危险,不要马上吃退烧药。
诚然,发烧是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方式,发烧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如果任由宝宝的体温升高而不去控制,那么,高热给宝宝身体所带来的危害,家长是否能如同医务人员那般清楚并把握得当?
宝宝的身体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如果机体长时间处于高热的状态,会加重各个器官的工作负担,甚至引发高热惊厥等危险的状况。
因此,如果宝宝发烧了,需要及时给他做降温处理,吃退烧药是降温的方式之一,这是在帮助宝宝恢复正常体温,怎么可以说是害了孩子呢?
谣言2
发烧,其实对身体是件好事。
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发烧这件事,对于宝宝来说,只能说是好坏参半。
发烧其实是身体正在清理病原菌的反应。一般,入侵人体的外来病原菌,适宜生长的温度在35-37℃之间。而当我们的身体受到外来入侵时,会升高体温,并且调动免疫系统,与入侵的病原菌进行大战。
但是,发烧的坏处仍然不可小觑。随着体温的身高,人体的消耗也会增大,各器官部位的工作负担也会加重,若长时间高烧不退,虽然体内的病原菌被杀得不剩多少,可是人体本身的机能也消耗殆尽,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谣言3
捂汗这个老方法,其实还挺管用的。
有些人会说,我每次发烧,只要裹着被子捂一捂,立马就好了。
但是,你要知道,当人处于发烧状态时,他此时最需要的是给身体降温。出汗只是退热的一种表现,是因为你的机体自发散热而产生的结果,这与你用被子捂着并没有什么关系。当人体要散热,你却用被子裹着不让热量散发,你这是在跟自己过不去吧?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不少宝宝发烧后,家长一味地用被子捂汗,而导致宝宝高热不退,导致更严重的生命危险出现的原因。
宝宝为什么会发烧?
人体正常体温有一个较稳定的范围,平均在36~37℃之间(腋窝),高于这个范围就是发热,37℃—38℃是低热,38℃一39℃是中度热,39℃一40℃为高度热,40℃以上为超高热。
人体温度早上低些,晚上高些,激动的时候高些,发呆的时候低些……这个可自动调节的中央空调是由位于大脑的一个叫做“下丘脑”的部门负责的。有意思的是,这个部门不光负责恒温,当有外敌入侵时,比如细菌啦病毒啦,下丘脑会把温度大幅调高来对抗它们!这个时候,我们就“发烧”了。让宝宝发烧的主要原因除了细菌和病毒感染外,还有穿得过多捂得太实(常见于婴儿)和免疫接种。有些小朋友长牙的时候也会发烧。
宝宝发烧,家长有哪些误解
1、温度计上量出高温就需要去急诊
发烧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本身,真正的敌人是细菌和病毒。当细菌和病毒入侵时,正常宝宝的机体会用发烧来抵抗外来病原体的感染,所以发烧其实说明了你的宝宝有坚强的自身免疫防御系统。所以,除非罕见情况,孩子在感染期间出现高烧并不是决定要不要去急诊的指标。
2、发烧一定要吃药
发烧可以帮助孩子的机体对抗感染,所以除非发烧让孩子特别不舒服,不然没有必要吃退热药。因为吃退热药并不能让高温降至正常,只是让孩子感觉舒服一点。比如孩子发烧38.5℃以上并且感觉烦躁不安、睡不好、吃不好,退烧药的确会让孩子舒服很多(体温稍降就开始玩了有没有),还可以降低脱水的风险。如果你决定带孩子去儿科诊所,去之前就可以服用退烧药,不必等到医生看完后再给,因为孩子在舒服的时候更配合儿医的检查,而只有做好检查医生才能及时发现病因对症处理。
全球广泛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安全实惠退烧药是两个口服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该药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3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常用剂量是10~15mg/kg(每次mg),4~6小时服一次,每天最多用4次。其退热效果与剂量成正比,但剂量过大会引起肝毒性。对乙酰氨基酚可能会引起G-6-PD缺陷症(蚕豆病)的宝宝发生急性溶血反应,所以,有蚕豆病的宝宝应该慎用。代表药如泰诺林、小儿百服宁、小儿退热栓等。
布洛芬:是另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常用剂量是5~10mg/kg(每天mg),6小时服一次,每天最多用4次。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出血、胃烧灼感、恶心和呕吐等。代表药如美林、托恩等。
3、发烧会导致脑损伤
每个正常的大脑都有内在的恒温机制可以防止体温太高而损伤脑组织。一个正常的孩子在一般生病发烧时是不会导致器官受损的。
4、宝宝体温越高病情越重
有的孩子发高烧还在满地跑,有的孩子虽然低烧但看上去却萎靡不振。每个孩子发烧的反应都不同,所以不管体温计上的数字如何,重点是要仔细观察孩子是否出现严重疾病的迹象。比如他们的不舒服程度,有没有活力,是否可能脱水等。一旦你有任何担心,都应该带宝宝到儿科就诊。
5、退热药只给一半剂量
据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父母在给孩子退烧药的时候剂量不准确,包括不足及超量。家长要记住:药物的剂量是根据孩子的体重来算的,而不是年龄。一定要使用药物附带的量具,家用的调羹和量勺常常不够精确。
有的家长说:“我真的不希望给孩子吃药,所以我只给一半量”。请大家记住:半量不会起任何作用,还不如不给。总之,如果你觉得你的孩子需要使用退热药,一定要给足正确的量。
宝妈提示:
以上这些发烧的事实仅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宝宝以及常见的发烧。3个月以下的婴儿一旦出现发烧建议立刻带宝宝到儿科就诊。
发烧的日常护理上,美国儿科学会有以下一些建议:
1、发烧时别“捂”孩子,这样会阻止身体散热,并可导致体温上升。确保孩子的卧室温度适中。
2、有些家长会使用洗温水澡的方式降温,这是物理降温的一种方式,但是,让孩子在发烧时洗澡有的宝宝会觉得不舒服,如果宝宝排斥这种方式也不要勉强。
3、禁止使用酒精或冰袋/冷水澡(会导致冷战,反而让体温上升)。
4、提供大量的液体以免脱水,因为发烧让小朋友比平时容易丢失液体。白开水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孩子有呕吐或腹泻,请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补充儿童专用的电解质饮料。
什么情况下需要带宝宝看医生?
●小于3个月的宝宝突然出现发热,有可能是某种疾病造成的。
●持续超过5天的发热,提示可能不是普通感冒引起的,需要查找引起发热的原因。
●体温超过39℃,通过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后2个小时后仍不退热。
●宝宝行为发生改变:比如不爱玩耍,很少说话,没有食欲,对周围食物漠不关心。
●出现脱水症状:小的婴儿换尿不湿的次数减少,或大的宝宝小便的次数减少。
●注射疫苗后体温超过39℃,发热时间超过24小时,需要找医生判断下是不是由于疫苗反应引起的。
●宝宝出现抽搐。
还想看什么内容,欢迎留言骚扰~
-END-
平安宝贝各门店地址临淄区
东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