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城一点通深圳疫情最新消息和出行防疫政策

治疗白癜风去哪里好 http://m.39.net/pf/a_7637171.html

 4月19日0-24时,深圳无本土新增病例。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仍不能有丝毫松懈,请市民继续履行个人防控责任,做好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勤消毒、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护措施,主动配合落实各项疫情防控要求

深圳市出行防疫政策

离开当地政策:

  进出各类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须凭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进入当地政策:

  1.高风险地区来(返)深人员。实施14天集中隔离,核酸检测前七天每天一检,第10、14天开展核酸检测。包括上海全域及高风险地区。高风险地区查看方法:登录   2.中风险地区来(返)深人员,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及参照管理县(市、区)来(返)深人员。实施14天居家隔离,第1、3、7、14天开展核酸检测。中风险地区查看方法:登录   3.有社区暴发疫情的地市来(返)深人员。实施7天居家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第1、3、7、14天开展核酸检测。

  4.有明显社区传播的地市(或县、区、旗)来(返)深人员。实施14天居家健康监测,第1、3、7、14天开展核酸检测,前3天非必要不外出,不返岗返校。包括:广州白云区、苏州、防城港、文山州、西安市、吉林市、太原市、哈尔滨市、南昌市、六安市。

  5.国内多地多点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时,所有来(返)深人员,实行“3天2检”。“3天2检”至少间隔24小时;前3天原则上“两点(居住点和工作点)一线”,不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不聚集、不聚餐。包括:所有来(返)深人员(不含前1至4点中提到的区域)。

  6.国内疫情零星散发时,有本土病例的地市来(返)深人员。实施“四个一”健康管理和14天自我健康监测。

  7.香港来(返)深入境人员,实施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澳门来(返)深入境人员,需持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除香港、澳门以外的境外来(返)深人员,实施14天集中隔离+7天严格居家健康监测。

  出行交通政策:

  民航

  所有进站旅客落实三个%(%测温、%健康码亮绿码通行、%佩戴口罩)、扫场所码并亮码。

  进出各类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须凭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铁路

  所有进站旅客落实三个%(%测温、%健康码亮绿码通行、%佩戴口罩)、扫场所码并亮码。

  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和有阳性病例报告的地区来深火车旅客,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上车,同时接受落地核酸检测。

  进出各类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须凭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公路

  所有进站旅客落实三个%(%测温、%健康码亮绿码通行、%佩戴口罩)、扫场所码并亮码。暂停深圳往来中高风险地区道路客运服务。

  自年3月21日起,汽车客运站和道路客运班线及包车恢复运营。途经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级行政区的客运班线,严格执行“点对点”运输,不得在以上地区上下客;暂停受理始发、终到或中途停靠中风险、高风险地区所在县级行政区的包车备案业务。

  2月2日起,临时停运高快巴士86号、高峰专线66号、M、M、M、M等6条公交线路;M、M、M、M、M等5条公交线路取消停靠东莞市内所有公交站点,不进入东莞市内运营;深惠3A、M、M、M等4条公交线路取消停靠惠州市内所有公交站点,不进入惠州市内运营。

  进出各类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须凭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水路

  所有进站旅客落实三个%(%测温、%健康码亮绿码通行、%佩戴口罩)、扫场所码并亮码。

  邮轮母港湾区海上游航线,蛇口至香港机场航线,蛇口往返澳门(外港、氹仔)航线,蛇口往返珠海九洲港航线均正常运营。

  4月9日起,蛇口往返珠海外伶仃岛、东澳岛、桂山岛等海岛旅游航线恢复运营。蛇口至中山航线,以及机场码头至中山、珠海航线目前暂未复航。(根据珠海、澳门防控要求,从深圳前往珠海旅客须持凭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前往澳门核酸检测须在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信息证明。如有调整以属地防控部门要求为准)

  进出各类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须凭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学生必读篇

  01、早晨自检

  若有发热(额温≥36.8℃时应复测腋温,腋温≥37.3℃判断为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报告病因等真实信息。凭医院排除新冠证明且发热等症状消失,身体痊愈后可返校。

▲老师一早等在校门口,终于等到了孩子们返校

  02、出行防护

  上下学“两点一线”,途中注意卫生,疫情期间全程戴好口罩,保护自己。尽量选择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乘坐电梯及公共交通尽量少接触公共物品,与他人尽可能保持距离,不交谈,到达目的地后第一时间洗手。

  03、入校检查

  遵照学校安排错峰到校,安静有序接受入校粤康码、行程卡、测温、核酸检测。如需排队等候,自觉与人保持间距,不交谈。如体温异常,服从学校安排转移至健康观察室等候家长,未经允许不得前往其他地方。

  04、在校监测

  配合学校晨、午(晚)检,如实报告健康状况,如有不适及时报告老师,戴好口罩听从学校安排前往校医室或隔离室,必要时请家长接回。如发现其他同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立即避开,并及时报告老师。

▲底图来源:罗湖区松泉实验学校学生晒专属“核酸贴”

  05、规范隔离

  因病缺课或隔离期间,每日向班主任汇报健康状况,及时回复学校追踪。传染病患者康复或解除观察后复学,持医院病愈或解除隔离证明;过敏、哮喘等非传染病引起医院证明;所有疾病患者康复的(退热48小时后,呕吐腹泻消失72小时后),均错峰于上(下)午第一节课上课后到校,经校医复核确认后方可回班。

  06、个人卫生

  勤洗手、勤洗澡、勤理发、勤修剪指甲;咳嗽或打喷嚏时避开他人,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不揉眼、抠鼻。疫情期间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学会正确的七步洗手法。使用洗手液(肥皂)及流动水清洗,时间不少于20秒。必要时可使用免洗手消毒液揉搓手部。

  以下情况必须洗手:饭前、便后、体育课与运动后、触碰高频次接触公共物品(电梯按钮、扶手等)、接触动物后、感觉手脏时等。

  07、校内防护

  疫情期间,学生入校后做到全方位、全时段防护,佩戴口罩(体育课、就餐等除外)。

  上课:尽量单人单桌,保持距离最大化,相互不交头接耳。

  课间:规定范围内适当、适度活动,与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不串班不扎堆,不追逐打闹。

  体育课: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与他人保持距离,避免交叉使用个人体育器材。

  午休:不混班午休,座位、床铺保持距离,同学之间不交流。走读学生尽量回家,寄宿生返回宿舍午休。

  餐饮:走读学生尽量在家用餐,不聚餐,不购买校外餐饮。食堂就餐遵照学校安排分时进行;进入餐厅佩戴口罩,按餐桌上的分隔就餐标识,错位就座,不交谈;就餐前不脱口罩,就餐后立刻佩戴口罩快速离开;送餐到班的领餐后自觉回位就餐。餐前按七步法洗手。自带水杯,不与他人共用。

  如厕:排队时自觉与人保持距离,不嬉戏打闹,便后按七步法洗手。

  住宿:寄宿学生佩戴口罩进入宿舍,尽量留在自己房间,不串门不聚集;打水、洗衣等期间有序排队,不攀谈;按时就寝,不熬夜;保持室内清洁,每天开窗通风3次,每次30分钟,及时清除垃圾;每天清晨测量体温,如有发烧、咳嗽等症状或身体不适,立即向宿管老师汇报,服从老师安排到隔离场所,必要时通知家长,及时就医。

▲广东实验中学深圳学校为学生们提前晾晒被褥。生活老师们还贴心地为每个被子、褥子、枕头夹上名字贴,以防止弄混学生的被褥

  08、在校监测

  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垃圾分类丢放。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用品清洁。清除室内外积水,防止蚊虫孳生。

  09、口罩使用规范

  一般情况下选择一次性医用口罩。佩戴前应洗手,佩戴时注意区分口罩上下和内外面,摘口罩时应注意避免手接触口罩外面,丢弃时可使用塑料袋包装后再丢弃,或丢至专用口罩回收箱,避免口罩二次污染。

▲底图来源:龙外(集团)云和学校为孩子们精心准备的小礼物

  10、健康生活

  规律作息,坚持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保持8—10小时睡眠,保证营养,均衡饮食,不挑食、不偏食,适量饮水。注意根据天气和所处环境增加衣物,避免受凉或过热。平衡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如感恐慌或焦虑,及时向家长或老师倾诉,或向心理老师求助。

家长特别提醒篇

  01、个人监测

  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家长“风险事项”向学校报告制度,家长从中高风险地区及国内有本土病例地级以上市返深以及孩子共同居住人粤康码出现红黄码,或有发热、咳嗽等疑似新冠病毒肺炎症状时,须按照防疫要求做好本人健康管理,还应及时告知孩子班主任。

  02、居家隔离

  如有家庭成员需要居家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应尽可能与其他家庭成员分房间居住,减少接触;必须接触时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和手套,交谈保持1米以上距离;严格执行分餐制;被隔离者用过的物品和接触过的环境要随时消毒。消毒剂按说明正确使用并妥善保管,避免儿童接触。家庭成员隔离,家长应每日向班主任报告情况。

  03、返校核验

  患病小孩病愈且隔离期满后,医院或社区开具痊愈证明或解除隔离证明,在上(下)午第一节上课后到校,先到校医室复核确认后,方可回班。已排除传染病返校的,除提供医学证明外,应待发热、咳嗽、吐泻等不适感消失,身体痊愈(发热者退热48小时后,呕吐腹泻者症状消失72小时后)。过敏、哮喘等其他原因引医院的医学证明。

  医院病愈证明不一致,先以校医的结论为准,小孩暂时回家继续隔离。家长有异议,之后可与学校协商处理。

“80多岁还去打新冠疫苗,有副作用咋办?!”

年新冠疫苗刚出来时第一批接种的人,据说“副作用”相当大,逢人就嘚瑟:“我已经打了疫苗啦!”

  后来,全国开始大规模免费“苗苗苗”,这种“副作用”才渐渐消失,截至4月11日全国已有超过12.4亿人完成全程接种,也就是说,全国14亿多人当中超过87%已经打完2针,剩下没打的主要是年龄太小的宝宝,以及,比较迟才“开打”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而在年的奥密克戎浪潮下“裸奔”的老年人成了最危险的群体。

  按理说,家人应该很着急,可是最近全国开始加速推进老年人接种,小卫求爷爷告奶奶,喉咙都喊哑了——

  结果发现,最大的阻力恰恰来自关心他们的家人,理由一,“反正不出门,打来干什么?”

  更主要的是理由二“这么老打疫苗,有副作用怎么办!”

  在后台看到大量这样的留言,小卫实在有点无语:搞反了,家人们!

  明明是老人不打新冠疫苗“副作用”更大啊!

01

老年人打新冠疫苗

“副作用”比年轻人还低

  目前,我国已经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过33亿剂次,中国产的新冠疫苗在全球范围内也为老年人接种了数亿剂次。

  在此过程中,我国持续在监测新冠疫苗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结果出乎很多人意料——

  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不良反应报告率,比60岁以下人群还略低。

  即使有不适,也主要是一般反应,比如发热、接种部位局部反应等。

  少数人属于异常反应,只有个别人发生了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异常反应(发生率低于百万分之一,平均万个打针的老人找不出1个)。

  这说明接种疫苗的“副作用”其实非常低。

02

不打新冠疫苗反而有“副作用”

病死率可高94倍

  老年人普遍体弱多病,如果没有新冠疫苗“护体”,会有什么“副作用”?

  4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引用香港一项最新研究的数据指出,在本次香港奥密克戎疫情当中,60岁以上人群死亡风险是30岁以下人群的倍。

  但如果打了新冠疫苗,死亡风险会大大降低。

  根据香港卫生署公布的信息——

  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病死率是2.87%

  接种了两剂次的人群,病死率是0.14%

  接种了三剂次的人群,病死率为0.03%

  这意味着,香港感染新冠的人群中——

  不打疫苗的病死率,比打完2针的高19倍,比打了3针的高94倍。

图源:深视新闻

  单看香港没打疫苗的群体——

  总体病死率是2.87%

  80岁以上的老人病死率高达15.68%

  80岁以上老人,病死率高了4.4倍。

03

打完第3针

重症和死亡风险更降低90%以上

  王华庆建议,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要尽快全程接种疫苗,另外,免疫保护力有一定下降的时候,还要打加强针。

  3月22日,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发布了一份名为“香港第五波疫情的前瞻性规划”的研究。

图源: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

  其中一组来自香港的疫苗有效性数据显示,对于60岁以上老人来说,接种三剂次的灭活疫苗,不管是来自内地还是国外的,防重症、防死亡的有效率都超过了90%。

图源: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

  值得强调的是,这项研究采用的是真实发生的数据:年12月31日至年3月8日期间,香港感染奥密克戎轻症/重症危重症/死亡的个人病例数据,以及接种复必泰和科兴疫苗的人口普查数据。

  事实和数据证明,老人接种新冠疫苗不仅“不良反应率”低,而且保护作用非常大。

  所以,各位家人老铁别再盲目阻止老人打新冠疫苗了

  别以为你家爷爷奶奶90多就打不了,目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只有年龄下限,没有年龄上限,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基础病,也不是接种禁忌。

  别以为老人少出门就不用打,家里随便一个年轻人都可能把病毒带回来,如果你不确定自家老人,是否适合打疫苗最好的办法是去附近的接种点,当面问清楚接种医生。

吓人!睡觉1小时,呼吸暂停80多次,差点要了命!

呼噜声突然停了!

身体开始抽搐,大小便失禁

  10年前,李先生就有了打鼾的毛病。

  白天,他一副被掏空的疲惫感,坐到哪睡到哪,总也睡不够。

  晚上,一贴床就秒睡,一睡着,呼噜声震天响。

  张女士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起初,她还能自我安慰:打呼不就是睡得熟么?谁家没打呼的人?

  但谁能想到,打呼,竟然会“杀人”!

  5年前,张女士发现,李先生睡觉时突然呼吸暂停,嘴巴变成了紫色,身体不时抽搐,大小便也开始失禁。

  吓得一家人赶紧医院,医院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图片来源:腾讯医典

  治疗了一段时间后,李先生就出院了,认为没什么大毛病,也就没有及时复诊。

5年后

他又差点在梦中“睡过去”

  今年3月的一个晚上,李先生又一次发作,抽搐、大小便失禁,甚至还没了意识。

  一旁的张女士感到不对劲,立即唤醒他!

  李先生醒后,意识才慢慢恢复,但是头晕、乏力。

  家人不放心,连夜医院急诊科。

  急诊科医生当即给李先生做了一系列检查,了解到李先生之前的病史后,医生立刻将医院呼研所RICU。

  医院呼研所睡眠医学中心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睡眠障碍诊疗中心之一,成人及儿童睡眠相关呼吸紊乱疾病、失眠的CBTI、发作性睡病等都可以来这里看,每年完成睡眠相关的检查和治疗多人次。

  随后,睡眠中心医生程涵蓉给李先生做了一次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把他吓傻了——

睡了1小时,呼吸暂停80多次

最长一次超过2分钟!

  监测报告中的这些指标,说明了他的睡眠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AHI(即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是我们睡眠时每小时经历的呼吸暂停次数):80.1

  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秒

  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74%(正常低值为90%)

  最低血氧饱和度:26%(正常值不低于90%)

  家人们再次感到后怕:

  李先生睡觉时,每一个小时,他出现呼吸暂停的次数多达80次!最长的一次呼吸暂停时间为2分多钟!

  由此,程涵蓉医生诊断李先生得了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图片来源:腾讯医典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到底是啥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简称OSAHS)是一种睡眠呼吸疾病,临床表现为夜间睡眠打鼾,伴随呼吸暂停和白天嗜睡。

  它根据成年人的AHI不同,分为3种程度:

  重度:AHI≥30

  中度:15≤AHI<30

  轻度:5≤AHI<15

  正常:AHI<5

  李先生的AHI为80.1,很明显,已经属于重度了。

怎么办?

戴无创呼吸机睡觉!

  一般来说,对付这种病,要用不同手段。

  针对李先生的具体情况,睡眠中心医生为他做了治疗方案。

  主要包括给他进行气道压力滴定,调整呼吸机参数。在睡觉前,睡眠中心医生还给李先生装上了无创呼吸机。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治疗后,李先生已经没了之前的呼吸暂停、打鼾现象,缺氧也明显得到改善,其他症状也慢慢消失。

  拥有了正常睡眠的李先生脱胎换骨,如同换了一个人。

以为“打鼾”很正常

却不知容易“埋雷”

  ”打呼噜“听起来不是什么大病,但带来的危害却不小:

  01

  可能“睡过去”了

  由于患者在睡眠中会反复出现呼吸暂停,这就会导致缺氧,让打鼾者处于反复窒息的状态,猝死的风险增高。

  02

  提不起劲来

  与此同时,正常的睡眠节律被打断,高质量的睡眠当然也就望尘莫及。所以,在白天,他们经常会感到疲劳,想打瞌睡。

  试想一下,如果患者在开车,然后不自觉地昏睡过去,想想就可怕!

  03

  还很伤“心肝肺”!

  晚上长期性的缺氧,会使肺部、心脏及其它器官会受到损害,从而导致一些严重疾病的发生,例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肺心病、内分泌紊乱及神经精神疾患等,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缩短患者的寿命。

打鼾+失眠

后果更可怕!

  幸运的是,李先生没有失眠症状。

  但其实,30%-50%的OSAHS患者伴有失眠症状,他们要不就睡不着,要不就是好不容易睡着了,又开始打鼾缺氧。

  打鼾+失眠,二者合力产生的危害远远大于单纯失眠或OSAHS:

  更短的总睡眠时间、更低的睡眠效率

  更严重的认知行为损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警觉性下降等)

  更高的抑郁、焦虑发病率,同时表现出更多的精神症状及躯体症状。

  当打鼾遇上失眠,怎么破?

  理想的治疗方式是对失眠和打鼾分别进行积极干预,打破恶性循环。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是现代医学治疗失眠的首选方法,也是被美国睡眠医学会等多家权威的官方组织推荐为慢性失眠的一线治疗方法。

  它不需要药物或仪器,只需通过帮助患者学习新的睡眠策略,包括减压、放松、睡眠时间管理以及睡眠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让患者在4-6周的时间里睡个好觉。

如何判断

是不是得了这个病?

  打鼾的朋友可多了,难道打鼾的都患有这种病吗?

  当然不是。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量表——STOP-BANG量表(睡眠呼吸暂停筛查工具)来自我检测,看是否有OSAHS的倾向!

  打鼾:打鼾声音比说话还大声(可以通过询问亲近的家属得知)

  疲倦:白天疲倦、困倦

  观察:停止呼吸、窒息、喘气(可以通过询问亲近的家属得知)

  压力:高血压

  体重指数:BMI>35

  颈围:>43CM(男性),>40CM(女性)

  性别:男性

  注:每一个回答为“是”代表1分;总分≥3分,则表示存在OSAHS显著风险。

  如果上面超过3个回答“是”,很有可能就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那怎么做才能“自救”?

  01

  减肥,不要太胖

  对于肥胖者来说,要积极减轻体重,加强运动。

  02

  少“躺平”,多侧睡

  平卧、趴卧更易打呼噜,因此,睡觉时建议右侧卧位,适当垫高头部,减轻睡觉过程中舌后坠对气道的压力。

  如果不好维持侧卧睡姿,可以在后背处放一个靠枕,帮助缓解。

  03

  戒烟少酒,吃清淡点

  烟酒、重口味食物使得咽喉部肌肉肌张力下降,尤其是晚饭后,千万不能喝酒,会加重气道阻塞。

  因此,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很重要,简单来说就是:戒烟少酒,少油少盐,多吃瓜果蔬菜。

如果你身边也有

“顶级呼噜侠”,千万别拖!

  对睡觉爱打呼噜的人,不要等医院,(如果去,首选睡眠门诊,没有睡眠门诊可以选耳鼻喉科)。

  毕竟打呼噜的坏处,上面已经说了很清楚,一旦发生啥意外,你的“枕边人”(如果有的话)也不一定能hold住。

  而且,睡觉打呼噜这事,不早点解决可能还会给自己的终身大事“埋雷”——

  毕竟现实中,真的有情侣因为打呼噜分手,有夫妻闹离婚......

  而“呼噜侠”本人,也会一直带着伤害性很大、侮辱性极强的标签示人——

  人是挺好的,就是那里有点短!(别想多哈,是脖子、下巴短,这是打鼾人普遍的特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fufashao.com/fstw/110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