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医院哪些好 http://pf.39.net/zqbdf/140106/4322685.html
近日,孙子发烧,反反复复。给予消食导滞烧退,嘱“饿三天”。孙子不允,哭闹不休。饮食如故。旋即发热峰起,直逼39.7C。儿子着急,医院,查核酸,验血常规,甲流病毒,乙流病毒,一应俱全,唯C反应蛋白38,余皆正常。大夫非常细心,详细全面检查,结论食积,并有一点炎症。问家里有什么药,美林、护彤、蒲地蓝、消食口服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都有,年轻的大夫说如果吃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烧仍然不退,就换成头孢类吧。还好,开了一种头孢菌素类口服药,服药两天,发热晨轻暮重,时高时低。儿子急不可耐,询问,为什么?为什么?问:孙子晨起拉啥样的大便?酸臭难闻,非常明确,食积!怎么办?禁食?做不到!以米粥为三餐,不吃肉,不吃坚果、不吃油腻食物、不喝奶、不吃水果等,待胃气来复,积滞化解,烧自退。(特别感谢中医儿科专家李保平(医院)妙手解困)
小儿发热,多源于食积。小儿脏器娇嫩,稚阴稚阳。脾胃之气需要呵护。然,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生怕饿着小宝宝,加餐成为如常,“五谷为养”已不能显示对小儿的关爱;“五果为助”也变为“五果为宝”;“五畜为益”变成“五畜为优”。家家户户以不间断地吃水果为时尚,顿顿不离肉为日常。殊不知“水果”多为寒凉之性,尤其是“反季节”水果;“肉类”多为油腻黏滑不容易消化食物,且现在的肉类多为人工喂养,添加剂充斥其中,于小儿之脾胃不相适宜。《内经》“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俗语讲“病从口入”,无非是饮食的不当或饮食不洁。
小儿发热不论现代医学如何认识,中医认为食积的因素是最重要的。食积之后行于卫表的阳气很大一部分要调回到脾胃以助消化,卫表之阳不足,卫外能力下降,外邪乘虚而入,引起感冒发热。
治疗小儿感冒发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损谷”,即民间所说的“饿饿吧”“饿三天就好了”。临床上经常见到的是,经过治疗发烧已退,不当的饮食,旋即又起。《伤寒杂病论》谆谆告诫“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新病差后,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黄帝内经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帝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与谷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黄帝内经》特别强调,热病的禁忌“帝曰:病热当何禁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小儿发热要“损谷”禁“肉”!
小儿发热要“损谷”禁“肉”!
小儿发热要“损谷”禁“肉”!
感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