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想当然的认为:孩子生病了发烧了,“就得去查血常规”。如果查血发现白细胞略高,尤其是一看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也略高,那就认定“是细菌感染了”。错。而且可能错得离谱。这个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家长被一些水平有限的基层医护人员带跑偏了,当然也要归功于那些“一分钟教你学会看血常规化验单”的艹蛋科普。我一般不给人看化验单。第一我不是医生,看病不应该找我;第二,看病是“看病人”、“看病情”而不是only“看报告”。往往很多家长网上提问时,完全不提孩子什么症状、什么状态,直接举着一张血常规报告单就问:“吃不吃抗生素”、“需要输液吗?”每天都有孩子在生病,于是,我嘴上说不看不看不看,每天还是要看十几张血常规化验单????顺带还要被那些槽点满满的“诊断结论”打击好几次。其实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现状——在民间,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高=细菌感染。于是,抗生素就招呼上了。水至清则无鱼嘛,指望一己之力改变滥用抗生素也不现实,所以之前没单独开一篇推文来说过这事。那,为什么今天又要说了呢?因为最近一个月,得疱疹咽颊炎和手足口病的孩子实在是太多太多太多太多太多太多太多太多了。多得罩不住。被瞎诊断为“病毒感染合并细菌感染”而滥用抗生素、甚至是静脉输抗生素的,也实在是太多太多太多太多太多太多太多太多了。甚至还有要输赖氨匹林的:现在是肠道病毒活跃的季节,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发高烧、口腔长疱疹不吃饭、整天哭唧唧……医院也去了,血也抽了,最后还是没搞懂咋回事:所有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的错误认知基础上。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纠结、困惑。前方高潮预警,今晚的总结陈词来了:手足口、疱疹咽颊炎(虽然都会在口腔里出现疱疹或溃疡)都是肠道病毒感染。这些肠道病毒感染人体后,就、是、很容易出现血常规项目的异常,特别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CRP/hsCRP也经常会升高。不过,只要创面没感染,没有并发症,这些指标的升高都是一过性的,1-2周自愈,指标也逐渐恢复正常。什么意思呢?首先,手足口和疱疹咽颊炎这俩春夏季的儿科常见病都是肠道病毒感染,自限性疾病。而且目前全世界没有针对这病的特效药,基本上就是对症治疗、护理观察为主。如果给这些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查血,白细胞、CRP等“被大众广泛错认的细菌感染代名词”出现升高反应,是非常常见的。其次,肠道病毒是一大类病毒,多如牛毛。不同类型的肠道病毒导致的症状也多有不同——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只是因为特色鲜明所以广为人知,还有不少发热数日出现皮疹的宝宝,也可能是肠道病毒感染。还有还有这个季节跟着蹭热度的腺病毒……只要查血一看,多半也会出现上述指标变化,容易被误判为细菌感染而使用抗生素。根据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化验指来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还是“合并感染”,简直是在侮辱那些兢兢业业看病(而不是看数字)的医生们。如果真的能看个化验单就下结论,医院只需要一个检验科和几台自助机,报告投进去,诊断和药方就出来了,看病全自动。甚至有些患儿根本不需要马上查血。要根据孩子的精神状态、吃喝拉撒、呼吸状态、病情发展等等各方面信息来进行综合评估。今天正事说完了。河南突发大水,有几句话,要跟家有小婴儿的河南老乡们说:竹儿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