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第十三期
佛山电台联合国药集团冯了性国医馆,全新推出“全民健康·疫境中自强”栏目。特邀冯了性国医馆特聘中医师赵东锋,从中医角度出发,聚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为宅家的你提供科学预防保健方法。
对每一个年轻父母来说,育儿绝对是一门技术活。
尤其疫情期间,抵抗力较弱的小孩成了防护重点,家长恨不得有个全能的儿科医生在身边,可以随时回答他们的“十万个为什么”。
以前的中医也认为: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莫治一小儿。
俏佳人特邀国药冯了性国医馆特聘中医专家赵东峰来说说令人头疼的“小儿科”
01
01
小儿真的难治吗?
小儿科,古代称之为“哑科”,主要指小孩三岁以前,只能哭却不能描述自己的病痛在哪里,所以称之为哑科。但凡事总有例外,古代有的医家却认为小孩的病最容易治。因为小孩的病要么外感风寒,要么内伤饮食。外感风寒是呼吸系统的病,内伤饮食是消化系统的病。临症所见也确实如此。往往很多呼吸系统疾病缘起消化系统疾病。02
02
小儿养护从脾胃入手
脾胃是后天之本,有升清降浊的作用,也是人体正气的根源。一旦中焦脾胃运化失常,人体就会升降失常,正气就不能起到防御功能,从而导致感染外邪发病。很多容易反复感冒的小孩都先从脾胃调理入手,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进而提升抵抗外邪能力。03
03
小儿养护的常见误区
为人父母都是人生第一次,我们在养护小孩时经常有各种误区。如:小孩营养不够、小孩内热很重、小儿需要经常健胃消食……为此我们提取了几个常见误区,和各位妈妈分享误区一
小孩真的是内热重吗?
很多家长喜欢说小孩内热重,往往是因为古人说小儿为纯阳之体。但这里说的纯阳之体指的是小儿生机旺盛,却不是指火力旺盛。就像种子一样,萌芽时生机是最旺盛的,但也最容易受到损害。植物都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若春天下一场霜雪,肯定是会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同理,给小孩吃清热药物,却想增强小孩的抵抗力,就自相矛盾了。误区二
小孩营养会不会不够?
人体需要的营养其实非常有限,以现在的生活水平,营养不足的感受一般是祖辈忍饥挨饿的历史记忆。正常饮食,人体所需要的营养都绰绰有余了,根本没必要再用其他方式增加饮食中的营养。额外增加的营养,如果超出人体吸收机制,只能给人体增加额外的负担。于是就会出现下一个问题:饮食积滞医生在治病过程中,经常见到小孩子先积食,然后感冒发烧。这是因为积食导致正气抗邪能力下降,偶尔吹吹风就会感冒了。所以有些医生才会推荐经常给小孩吃消积化食的食物或药物。但这其实本末倒置。因为胃肠负担原本就很重,再增加运化消积化食的食物或药物负担,在正气不能正常运化时,就会适得其反,反而让脾胃运化功能进一步下降。当务之急应限制饮食,通过减少饮食摄入来降低胃肠负担。消积化食的药物、食物都要先停用。虽然医生会在组方时用到消积化食药物,但都以补脾健胃为前提。消积化食药要在脾胃功能正常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的。误区三
要不要给小孩吃太子参、麦冬、沙参、玉竹、西洋参、川贝等中药增强体质?
吃补药就一定对身体有好处吗?对补药有近乎偏执感情的家长,不应该马上看病的,而首先应该纠正这种错误的观念。即使小孩虚弱,也不一定是这些药物能补充的。所以很多时候治病不是根本,改变错误观念才是根本。如你对了解更多小儿养护的知识
或想对小孩体质作准确的判断
欢迎你进群咨询获得根据自身体质配备的科学处方以及更多的防疫健康科普(识别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