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热怎么办儿科主任医师带你远离用药误

近来天气寒冷,儿童感冒发热时有发生,我们团队一个医生说前几天她在儿科遇到一孩子发热给了过量退热药物的家长,最后导致孩子连续两天35℃来院就诊,孩子生病,家长着急,用药安全不能马虎。哪些药能吃?哪些药不能吃?应该怎么吃?

为了解决家长们的困惑,针对像感冒发烧这样的儿童常见疾病和症状,我们本期特意邀请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张旭亚。针对大家可能存在的误区做一些介绍,带来一份靠谱的儿童用药安全指南。

1.四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复方感冒药?

答案:的确如此

四岁以下的儿童不建议使用复方感冒药,包括小儿氨酚黄那敏、氨酚甲麻、氨咖黄敏、美敏伪麻、愈酚甲麻那敏、酚麻美敏等。这类药物通常带有麻、酚、美、敏、咖等字样。遇到拿不准的情况可以咨询一下专业人士。不建议使用的原因就是没有证据显示孩子服用这类药物的收益是大于风险的。

普通的感冒属于自愈性疾病,我们给不给孩子吃药,孩子恢复的时间都差不多,而且事实上,也没有任何药物对普通感冒病毒有确切疗效。我们只是让孩子在这期间更加舒服地度过整个病程就可以了。所谓“更舒服”就是对症用药或者护理来缓解症状,孩子哪儿难受,我们就想办法帮他解决难受的问题。

2.孩子发烧要硬抗等自愈?

答案:不靠谱

家长不应该让孩子硬扛,要懂得观察,根据孩子的年龄、体温和时间做出判断。如果孩子不到3个月,医院;2岁以下的孩子,如果发烧导致精神不好或者持续发烧超过24小时或者发烧的同时有头痛、脖子硬、抽搐、喉咙痛、耳朵疼、身上出皮疹或淤斑,反复呕吐、腹泻等伴随症状,医院;2岁及以上的孩子持续发烧超过3天医院;任何年龄体温反复超过40℃,或者其他自己心里医院。

3.退烧药安乃近副作用大,国外已不用?

答案:的确如此

安乃近是在氨基比林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理论上讲这种进阶式开发的药品,一般药效会增强,不良反应也降低不少。但安乃近依然具有不低的导致粒细胞缺乏的副作用(1.1%),差不多每百人就会出现一个。进阶药品安乃近,还不够好。

年,美国FDA基于用药安全的考虑,撤掉了安乃近全部剂型,日本、澳大利亚、伊朗等几个欧盟成员国纷纷效仿。

4.安全的儿童退烧药只有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答案:是真的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美国FDA以及医学界一致认可的,用于儿童退热的安全有效的药物便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在正常用法用量下,两者都相对安全。其中,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叫“泰诺林”,可用于3个月以上的宝宝;布洛芬商品名叫“美林”,可用于6个月以上的宝宝,具体用法用量需根据宝宝的体重等情况科学使用。家长如有不清楚的,请咨询儿科医生和药剂师。

除了以上张医生讲的几点误区外,常见的还有以下误区:

误区一、滥用抗生素

有些家长担心发烧会损害肺或脑部,想急于退热,认为发热非用抗生素不可,而要求医生或自行用抗生素。抗生素主要对抗细菌在体内繁殖,以致杀灭。若属于非感染性疾病,用抗生素不但不起作用,反而降低白细胞,降低自身抵抗力,给患儿带来危害,若应用不当还会产生耐药性。

误区二、滥用激素

孩子发高热,做父母的焦急万分,恨不得体温马上降下来。使用激素治疗,体温会很快降下来。但是用激素后,大部分患儿体温渐渐降下来,可有一部分患儿体温还会再度上升,造成体温大幅度反复升降。由于体温大幅度下降,引起大量出汗,如不及时补充体液.很容易造成虚脱、水电解质紊乱、脱水热。重要的是如经常使用激素,会抑制机体免疫系统,降低机体抵抗力,诱发或加重感染。还易产生激素依赖性,导致每次高热时用其他降温处理效果均不佳,不得不再用激素抗炎降温。

误区三、滥用清热解毒药

有些家长遇到孩子发热后,总是不分青红皂白选用一些清热解毒药,如清开灵、双黄连、小儿退热冲剂给孩子服用,让孩子尽快退热。事实上。中医退热有十余种方法,如发汗退热、泻下清热、和解清热、养阴清热等等,运用时需辨证诊治,用得对症,高热往往立马可退,但如果用得不妥,往往反增其热,而小儿发热需要用清热解毒药的只有1/4—1/3左右。另外,清热解毒药大多苦寒伤胃,孩子服用后容易拉肚子。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清热解毒药。

误区四、首选注射剂

不少家长认为打点滴的降温效果好,可以补充水分,起效快,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也有不少不良反应及交叉感染。其实,对于发热的儿童,最好是根据病情选择用药方式,首先要让孩子保证充分的休息,多喝温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滴的原则。

本期特邀嘉宾

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张旭亚

本期出演

月亮与六便士

本期文案

小武猕猴桃女孩

本期拍摄

老山羊小武

后期剪辑

小武

编辑

猕猴桃女孩小武

部分来源于网,侵删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fufashao.com/fsxy/74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