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高发手足口病容易盯上哪种宝宝

麻麻:邻居的宝宝得了手足口病,今天亲了一下我的宝宝,会传染吗?

医生:先帮宝宝用温水洗洗,这还跟宝宝的自身体质有关。注意观察。

医生说: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自4月起,我馆接诊的手足口病患儿数量呈现上升趋势。5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是患病的主体人群。

而按往年惯例,在5、6月,依然是手足口病发病的高危时间段。该病归属中医温病、时疫范畴,中医中药处理这类传染病有其独特的优势,只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就可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同时预后良好。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稿)

在这里贴一则手足口病患儿案例:

患儿飞飞(化名)男3岁5月病案号:***

首诊主诉:手、口、足部发疹伴发热3-4天。发病首日家长发现患儿手部出现发疹,同时伴随发热,最高体温38℃,于就近诊所肌注退烧针后发热暂退,就诊前一日发现患儿口腔及手部发疹较多,遂前来请中医处理。

查:T36.5患儿手、足、口腔、臀部疱疹较多、分布密集,咽鲜红,舌红苔白腻,脉滑数;患儿精神尚可,时有烦躁不安,流涎较多。不咳,无涕、无喷嚏,胃纳尚可,大便正常,夜卧欠佳,彻夜身痒。精神不好,心情郁闷。

中医诊断:外感时疫

西医诊断:手足口病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稿)

中医治疗手足口病的思路解析

该患儿感受时疫邪毒发病,治以清热解毒除湿之法,同时嘱家长严密观察体温,翌日复诊家长告知在家曾发现低热1次,患儿疱疹部分开始结痂。

遂减清热之品,加重除湿,4天后患儿复诊,疱疹已消,未见新发,偶见几处痂壳,余无不适,湿去热孤,以清凉、养阴佐以健脾之品善后。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稿)

医生解说

手足口病容易盯上积热体质的宝宝

这里提一下小儿体质的偏向对该病发病的影响。通过我们临床发现很多手足口病患儿大多存在积热体质,我们观察到同样的环境中,内热较轻的孩子,感受邪毒(如受寒就是其中一种)后不一定会发病,即使发病也比较轻微。

但是内热较重以及体虚的孩子感受邪毒极其容易发病,且相对病情较重,所以平时孩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也很重要,例如平时就要多喝水、少吃热量过高的食物。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稿)

家长在护理手足口患儿时还需注意:

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

患儿生活调护

注意搞好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患病期间,应该注意卧床休息,房间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透气,保持空气新鲜。

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清洁口腔,以减轻食物对口腔的刺激。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对皮肤疱疹切勿挠抓,以防破溃感染。

患儿患病期间保证充足的白开水,应以流食、半流食饮食为主。

注意饮食及白开水的温度适当,避免过烫,应忌食甜(巧克力、蜂蜜、糖、蛋糕等各种甜品)、咸(各种腌制食物等)、辣(葱、姜、蒜、辣椒、花椒等)之品,禁食肉类、蛋类以及水果。

往期精彩回顾

樱桃吃太多居然加重咳嗽?进食这些应季水果要注意

宝宝发热,家长会这几点很关键!

孩子总是揉眼睛,可能是它在作怪!

更精准的育儿保健项目即将上线

寇小儿中医育儿保健,不用吃药增强体质,通过养护医生一对一指导,日常餐食运动养护调理儿童体质,增强小朋友抵抗力,减少发病率,帮助孩子健康发育。

更多育儿信息,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fufashao.com/fsxy/53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