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科学应对孩子发热

发热是很家长都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因为发热会导致孩子很不舒服,加上传闻“发热会烧坏脑子”“发热要赶紧退热,不然会抽搐”等信息。一旦宝宝发热,家长们非常迫切的要查明原因,想方设法快速退热,但这很容易进入“过度治疗”的坑。

其实有时候发热就是一过性的,可能找不到病因;还有一些发热即使找到了病因,也改变不了对症处理的原则,比如感冒、流感引起的发热。

那么,父母就非常有必要了解宝宝发热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所以为家长们整理了和发烧有关的常见问题,希望大家学习后,再次遇到相关问题时,能淡然处理。

一、怎样判断发热及分度

二、发热常见病因

三、发热对身体的利和弊

四、明确退热目的

五、孩子发热如何护理?

六、孩子发热如何用药?

七、常用口服退热药的剂量

八、退热药使用注意事项

九、退热药使用禁忌症

十、不推荐使用的退热方法

十一、什么时候该就医?

一、怎么判断发热及分度

以腋下温度为标准:

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

二、发热常见病因

急性感染因素:发热作为一种症状,多种疾病可以出现发热症状,最常见的有感冒、流感、支气管炎、腹泻病、中耳炎、尿路感染等。

非感染病因—医院系统诊疗

a: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

b:结缔组织病—皮肌炎、类风关

c: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药物热

d:内分泌代谢疾病—甲亢、甲状腺炎

e:恶性肿瘤—各种肿瘤均有可能出现

f:物理及化学性损害—中暑、骨折

三、发热对身体的利和弊

对身体的益处

(1)免疫促进:

a.增强免疫细胞因子的趋化性;

b.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抗体生成;

c.增强T-淋巴细胞活性和杀伤力;

d.促进辅助T淋巴细胞增殖;

e.增加干扰素的分泌,增强干扰素的功能。

(2)抑制病原

a.减少体内病毒负载

b.增加病毒排出量

c.缩短病毒排出时间

d.抑制肺炎链球菌等的增殖

对身体的害处

(1)各系统:

a.呼吸系统:呼吸加快、加强,增加呼吸系统负担;

b.循环系统:T升高1℃,HR增加18次/分,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c.神经系统:高热易引起抽搐,体温大于42℃将导致神经系统受损;

d.消化系统:食欲减退、腹胀、便秘;

(2)基础代谢:

体温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13%,脱水、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加重、呼吸急促、消瘦、体重降低;

(3)酶:

酶活性急剧下降,生物催化功能受限

四、明确退热目的

退热药的作用只是通过干预体温调定点以及机体散热与产热之间动态平衡过程使患儿体温下降,本质上只是缓解发热这一症状,并不能治疗引起发热的原发疾病本身,即“治标不治本”。

(1)缓解患儿因发热引起的烦躁和不适感等,增加患儿舒适度;

(2)缓解家长对患儿发热的紧张感或恐惧情绪,缓解父母的焦虑。

五、孩子发烧如何护理?

孩子发烧时会出现手脚冰凉吗?

☆宝宝生病后,病原体产生的致热源会作用于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诱导下丘脑提高体温调定点。当体温调定点设置在一个较高的温度时,机体认为当前温度过低,宝宝体温没有跟上,所以宝宝身体开始对热量开源节流,收缩皮下的血管减少热量的散发。

☆另外,皮肤竖毛肌收缩,形成鸡皮疙瘩;骨骼肌收缩快速产热,看起来就是发抖。

发热时能给宝宝盖被子吗?

☆如果宝宝有畏寒、寒颤等现象或觉得冷,就盖上,同时家长需要注意不要捂太多,以宝宝舒适为准。如果宝宝已经出汗,就不需要盖太多被子了,捂太厚直接影响散热。

孩子发烧要怎样穿衣服?

☆根据孩子的感受来定,因为不同的发烧阶段孩子穿衣的需求不同,如果能让孩子觉得舒服该添衣服就添衣服,该开空调就开空调。

☆要注意小宝宝自身体温调节的能力发育不完全,如果一味多穿或者环境温度太高,都有可能导致他们体温升高和不适。

发烧需要卧床休息吗?

☆因人而异,发烧时多休息是好的,但如果宝宝有精神到处玩耍,家长没有必要要求孩子卧床。

发烧可以吃鸡蛋吗?

☆只要宝宝愿意吃,不过敏,随时都可以吃。

发热护理要注意什么?

☆要注意补充水分:发烧会导致孩子更快地失去液体,所以提供足够的液体以避免脱水,像母乳、配方奶、白开水、稀释的果汁都可以作为选择,脱水症状包括无泪,嘴唇干燥,排尿减少。

六、宝宝发热,如何用药?

发热属于一种症状,退热药本质上就是缓解症状的药,即治标不治本,用不用退热药,宝宝的症状表现很重要。

宝宝发烧可以用哪些退烧药?

☆3月龄以上的宝宝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6月龄以上可使用布洛芬,婴儿期可优先选择「滴剂」剂型,1岁以上「滴剂」和「混悬液」都是可以的。

☆3月龄以下的宝宝发烧建议先看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体温几度需要吃退烧药?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吃退烧药的目的是缓解孩子的不适,而不是把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

☆38.5℃是一个大部分孩子会出现不适的温度,所以总会被流传“孩子38.5℃就要用退烧药了”。其实不是绝对的,38.5摄氏度只是一个大部分情况,而不应该是“标准”。

☆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但依旧能吃能玩活蹦乱跳的话可以不用药,继续观察为主。当然也有的孩子发烧表现得非常不舒服但体温没有达到38.5℃,这时候也可以酌情给药。

孩子半夜发烧,该叫醒他吃退烧药吗?

☆孩子睡的安稳,就不必叫醒喂药,会打扰孩子休息。如果孩子烧的不舒服会自己醒来,这时再量体温和吃药也不迟。期间如果发现孩子怕冷就给他盖上被子,这是体温上升阶段的表现;如果孩子已经冒汗就拿掉被子或打开空调帮他散热,这是体温恢复阶段的表现。

发热必须用抗生素吗?

☆不一定,明确是细菌感染或者高度怀疑是细菌感染,综合评估后认为需要用时才用。不能单凭发热就认为需要用抗生素,抗生素最好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发热一定打退烧针吗?

☆不建议这么做。国内不少退热针的主要成份是已经淘汰的氨基比林、尼美舒利、安乃近等药物,会导致粒细胞缺乏症。能口服退热药就尽量口服。

宝宝不吃退热药怎么办?

☆退热栓可以作为不能口服情况下的选择。

七、常用口服退热药的剂量

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及布洛芬

1.对乙酰氨基酚:≥3月龄

(1)口服:必要时6小时一次,每24h最多4次。

混悬液:10-15mg/kg建议每次0.3ml/kg。

滴剂:10-15mg/kg建议每次0.1ml/kg。

(2)直肠给药:每天1次,12岁以下每次1粒。

栓剂:每次-mg

2.布洛芬:≥6月龄,每次5-10mg/kg,必要时每6至8小时一次,每24h最多4次。

混悬液:建议每次0.3ml/kg,

混悬滴剂:建议每次0.1ml/kg,

缓释混悬液:建议每次0.25ml/kg。

3.交替使用:

目前对于退热效果不理想尤其严重持续高热者可考虑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交替使用,降低体温比单用其中任一药物效果要好,但不能改善舒适度。

(1)先用布洛芬10mg/kg,4h后用对乙酰氨基酚

(2)先用对乙酰氨基酚12.5mg/kg,4h后用布洛芬5mg/kg,每4h交替使用疗程不超过3天

4.含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药物:与退热药同时使用时,退热药酌情减量

(1)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1袋含对乙酰氨基酚mg

(2)复方氨酚甲麻口服液:1ml含对乙酰氨基酚11.25mg

八、退热药使用注意事项

1.对于所有发热患儿均应积极查找病因,治疗原发疾病,不能单纯退热,且应避免由于热退而影响临床病情的观察;

2.掌握各种退热药的有效成份,药物作用特点,不良反应,禁忌证,配伍禁忌等;

3.口服退热药一般可4~6h1次,每日不超过4次;

4.应按时按量服用,不要随意加大用药剂量或缩短给药间隔;

5.应尽量饭后服用,不宜空腹给药,以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6.服用时应嘱患儿多饮水,及时补充电解质,以利于排汗降温,防止发生虚脱、循环障碍等。

7.一般选用一种退热药,对持续高热不退等疗效不理想的患儿可考虑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联合或交替使用。两药交替使用的时间间隔最少2小时,两药各自每天最多使用次数是4次。每次用药后约一小时后复查体温;

8.反复使用退热药时要勤查血常规以检测粒细胞是否减少;

9.退热疗程不易超过1周,热退即停药。

九、用药禁忌

1.对乙酰氨基酚(≥3月龄可用)

禁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慎用:G-6-PD缺乏

2.布洛芬(≥6月龄可用)

禁用:对非甾体类抗炎药过敏者

慎用:血小板减少、凝血机制障碍、哮喘、水痘

十、不推荐使用的退热方法

☆酒精擦浴

☆冰水擦浴

☆激素

☆小柴胡颗粒等中成药

☆中草药

☆安乃近、尼美舒利、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双氯芬酸、赖氨匹林等

☆肛门用抗生素、地塞米松

十一、孩子发烧什么时候该就医?

关于发烧,家长要记住一点,发烧时体温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找到引起发烧背后的真正原因其实比起体温的高低更为重要。对于宝宝发烧的情况,家长总有难以把握的时候,寻找医生的帮助是最便捷最可靠的方法。

孩子出现以下情况中的一种,建议立即就医:

1.3个月以下的婴儿,体温达到38℃及以上,无论孩子状态如何。

2.3月~3岁的婴幼儿,体温达到38.5℃以上持续三天。

3.除了发热,孩子精神状态不佳,有哭闹不安、食欲下降、嗜睡等症状。

4.体温达到40°C。

5.反复发烧连续5天以上。

6.出现热性惊厥。

7.您非常担心孩子的状况。

寸丽苹医生简介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

年毕业后在昆明医院从事新生儿和儿科的临床一线工作,承担门急诊、儿科常见疾病及危重症疾病的诊疗。

曾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进修系统学习,后一直从事儿童保健及发育行为疾病的门诊诊疗工作。

致力于学习研究科学的家庭养育。

云南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发育与康复学组委员,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学组成员。

儿童保健专科门诊时间

请输入

周一上午:08:00—12:00

周五上午:08:00—12:00

温馨提示

请输入

有任何育儿问题:可以在后台留言,也可以加入科学家庭养育社群

育儿小助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fufashao.com/fsxf/67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