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middot专业中医药学让世

点击上方“北京考试报”免费订阅摘要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时说:“在青蒿素发现过程中,古代文献在研究最关键时刻给予我灵感……相信努力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   呦,中医药学终于以诺贝尔奖之名,让世界为之一动!它已不再是老祖宗时的“拉斗子”、“抓药”,而是用科学的方法提取、制剂后,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到野外采药。李明摄学习内容了解药草功效与科学方法论证缺一不可   北中医中药专业班学生曹南开,在本科四年间阅读了大量古籍经典。因为喜欢《神农本草经》,他曾和老师同学一起“重走神农之路”。当他亲口尝到书中提到的苦参时,不禁连连感叹“真苦”;近距离闻到薄荷的香气,他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不掺杂一丝杂质的沁人心脾”。“在学习《药用植物学》时,我们也会上山采药。”曹南开说,学习中医药要有“天然敏感性”,看到一个植物,马上反应出它是什么科属种,哪部分可以用药,功效是什么。   “发现青蒿素,光靠阅读古籍是不够的。”北中医中药化学教授刘斌说,“青蒿不等于青蒿素,青蒿素的提取是实验的关键。”屠呦呦通过多次实验尝试不同方法提取,最终通过冷提的方法得到青蒿素。“学习中医药,既要饱读经典,了解每一种药草的功效,又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论证其功效,二者缺一不可。”发展方向“现代”与“传统”有机结合   “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是拿来就用的。”当问及屠呦呦老师的教诲时,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王满元(屠呦呦门下唯一一位博士生)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这句话。他还说,屠老师最关心的是“如何让现代科技提高中药的疗效”。   首医大中药专业毕业生宫宁强是“现代与传统中医药有机结合疗效好”的典型代言人。身在中医药学院的他,以西药研究成果获得首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我们学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每一名本科生入学后都有一位指导老师,本科阶段即可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老师的科研与临床实践中去。”中医的宏观、系统性比较强,西医的精确化、指标化适应现代科学要求,各有所长,但面对的都是人的生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探究中医药疗效的本质和作用规律是中医药未来的发展方向。首都医科大学导师制本科生举行拜师仪式。王然摄培养模式“双培、本硕、本博连读”多管齐下   “年,我们学校首次招收中医中药双培生。”首医大中药学院党委副书记龚慕辛说,学校中医学、中药学专业对接北中医,培养模式分别为“2.5+2.5”和“2+2”。“培养计划的前半部分让他们好好在中医药大学进行中医药文化、思维的培养与熏陶,为他们以后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去北中医之前,他们已经拜过本科生导师,导师会通过   北中医继中医专业首创“岐黄国医班”九年制培养模式,今年又在中药专业开办“八年制本博连读班”和“六年制本硕连读班”。中药学院副院长吴清说,“八年制本博连读班”又称“时珍国药班”,为“4+4”模式。学生在完成4年本科学业后,有1年海外学习的机会,学成之后可回到学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本硕连读班”为“4+2”模式,又称“卓越中药师班”。学生在完成4年本科学业后,有1年在行业进行规范化培训的教学环节,是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在中医药学的实践体现。就业去向医学领域的新执业药师   “新时代的执业药师不是你们想象中的‘拉斗子’、‘调剂员’,要能够对消费者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并审核处方的合理性。”北中医中药炮制专业教授李向日强调,除医院,老字号里也需要新的执业药师。   “医药要两条腿走路。国家在培养执业医师时也在   “西药重在合成,中药重在提取。”这是制药班学生杨俊杰在实验室里埋头钻研四年得出的结论。提取、浓缩、制粒、压片……一系列流程都要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一个方子里可能有上千种成分,而不是“在瓶瓶罐罐中高通量筛选,生成某种新的成分”。“中药不只是传统的饮片,也以颗剂、胶囊、片剂、注射剂的形式出现。”吴清表示,中药制药的真正改革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如何提取更多有效成分,如何保持中药产品批次间质量的稳定性,使中医药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这对于中医药专业学生来说,任重而道远。

相关链接:

部分院校近年高考录取分数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fufashao.com/fsxf/66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