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确诊人数,中间一度有过下降,后来又回升了,很多读者在后台跟我说,好容易看到点曙光,心又哇凉哇凉的。
除了这些,最近也不断有读者跟我讲,自己所在的城市受到这一轮疫情的殃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有的人就是被封了,有的人去超市抢购了,有的人发现在淘宝上订购的东西,到货时间变慢了,甚至有些地方不送。
总之,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了影响。
我很早之前就写过,就是上海每天还不足例的时候,我就写过。
我当时说了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其实是统一的。
我说,第一,我建议封;第二,我认为有封不住的可能。
我建议封的这个概念说了很多次,我一直在算经济账,我始终觉得封是划算的,虽然有代价。
就像那个电车难题,没有赢的选择,两边都是损失,无非你怎么看待不同的损失。
即便到今天,这一波疫情如此强,代价如此大,到了这会儿,我依然认为,此时此刻,封,还是划算的。
当然,第二个观点我也聊过两次,频率低。
为什么频率低呢?因为怕影响士气。
有些事儿吧,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你在最开始的时候表现出畏敌如虎,是不合适的。
所以我当时说得很隐晦,很委婉。当时上海还不足例的时候,我的说法是,如果真的封不住了,也许有一天,包邮区防上海,其他地区防包邮区。
所谓阶段式阻击。
这话当时不方便展开,展开会被骂死,现在很多人有心理铺垫了。不妨讲出来。
确实可能封不住的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一轮的传播力度明显上去了。
如果你对比年前西安的那一轮数据,和这次上海的数据,你会发现都不像一种病毒,当然事实上也的确不是。
后者的传播力度确实比前者强太多,有点防不胜防的感觉。
西安那次封城之后,明显下降了,而且就一个线行的数据,上海这次封城之后,给你的感觉简直是,简直了。
所以有的人,出现了信心动摇,其实都能理解。
有人会跟我讲,这一次也有管理不善的问题,比如说,群众里面有坏人。
你说的这些,我相信都有。
但我这么跟你讲,我这人从不相信地图炮的。
我并不是在为上海人开脱,我只是告诉你一个常识。
上海人里面肯定有坏人,当初西安人里面也有坏人的,你放大到中国,中国人里面也有坏人的。
你知道什么叫做群众里面有坏人么?
站在信息的角度看,这是一句废话,信息熵为零。
群众里面当然有坏人。任何一个团体,只要人足够多,一定有坏人。
坏人肯定会搞破坏。我们所有的事儿,都是顶着破坏去做的,就像八年抗战的时候,我们国家没有出过坏人么?出太多了,否则怎么会留下一个汪精卫的传说呢。
人里面有坏人,做事的过程中有被破坏的可能,这就像投资的过程中有损失一样,是必然的。
你不可能投家公司家全上市,没有哪个决策者是依赖于这样的外部条件。
决策的过程中早就想好了,即便有多少家都挂了,只要有一家上市,我就能挣回来,才投的。
所以你说的有坏人,这事儿早就想过了。
我们前面几轮都有坏人的,内部有,外部也有,内部有些人收了外部的钱,捣鬼的,肯定也有。
但我们都那么过来了。
所以我是在对比相同的基础上,告诉你,这一轮的传染力度真的很强。
假如所有城市最后都能扛得住,只有一个城市扛不住,你那么瞎猜,也算你有点依据。假如到最后,所有城市都扛不住,那就是我说的,实际上是传染力度引起的。
第二个问题解释完了,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
我始终认为封,是划算的,为什么,我的理由是什么?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这事儿不存在赚,封,是亏的,不封,也是亏的。无非亏的人群不太一样。
我们先说封,到底什么人最难受?
很简单,青壮年,工薪阶层,也就是要上班,要开店,要办厂,要做生意,要赚钱养家的这批人,最难受。
其实网络上痛苦的声音集中来自这批。
那么不封,什么人最难受?
老年人,有幼儿的家庭,有慢性病的家庭。即便死亡率低,对于老年人来说,并不低,他们要冒险,对于有幼儿的家庭来说,要冒险,尤其中国是一个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家庭,这些人冒着失独的风险,还有慢性病家庭。这些人会受到医疗资源挤兑的压力。
我曾经算过一笔账,我们的人均占有医护的比例极低,一旦放开,1/3的感染,里面只要有少数人去就诊,医院基本上就没法运转了。所以我那天说,如果你连菜都抢不到,能抢到病床见鬼了。
但是你注意,对于前者来说,后面的这点事儿是无感的。
我们至少有一半的人是青壮年,他医院大门一次。他们不是孕妇,没有慢性病,也不是老年人,更不是动辄发烧的宝宝的父母,都不是。
他们可能是单身青年男女,也可能是孩子已经青少年的中年人群体。对于这些人来说,工作养家才是最重要的,医院挤兑不挤兑,反正他们都不去排队。
这就是两难,你看到了,双方的价值取向并不一致。
而且你要注意,这两者之间还有交集,因为有可能彼此之间是家人的关系。所以即便在同一个家庭之内调查,关于封不封,也会有分歧。
那么我为什么认为封,更划算呢?
很简单,两个字,我聊了很多次,预期。
决定经济的大部分时候都不是事实,是什么?是预期。
就像很多读者都发现了,尿壶又拎出来,尿却没有了?为什么?
想不明白就说明我以前写的白看了。
普通住宅的价格攀升,源自预期。你今天赚1万,只能承担万的房子,但是你预期明天赚2万,所以你会买万的房子。
如果你预期明天只能赚,你连万的房子也不想买了。所以影响房子销售的,甚至影响土地销售的,是预期。
你说一手房不是这些买的,是有钱人买的。
是的,有钱人先买下来,将来二手卖给这些预期月薪翻番的人。可是你想过么?有钱人为什么买这种普通住宅?就是因为他们预期这些人月薪会翻番,所以提前买下,将来找他们接盘。
你预期你自己月薪从1万到,难道有钱人不知道?他们比你信息充足得多。
所以你发现尿壶不灵,什么灵?屎盆子灵。屎盆子就是豪宅。
有钱人预期放水之后,有钱人先拿到,有钱人不会接盘普宅,所以豪宅涨,普宅凉。
很有趣对吧?预期是个很好玩的游戏,一直都是。
我们回到正题,看懂了预期,你就知道不封,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预期变了。
不封,你以为你就可以正常上班,每年加薪,岁月静好么?
不会的,除非大家发自内心的无视这种疾病的存在,医院里在挤兑,天天鸡飞狗跳,另一边大家默认该旅游旅游,该聚餐聚餐。
你觉得可能么?当然不可能。
我们的消费数据是小孩女人老人狗男人。
当小孩,女人,老人,狗,都不消费的时候,你认为男人的工作保得住?
这只是个比方,工作的不只有男人,这只是个比方,对男人没有歧视。
我只是提醒你,要像海瑞一样,有客户视角。
太多创业者都倒在这里,光想着自己要什么,从来不想有没有客户要自己。
作为青壮年中的一分子,我非常理解希望不封,希望赶紧出门赚钱的那些人的心思。
你想说,那么低的死亡率我不怕,医疗挤兑我也不怕,医院,我只怕失业对吧。
问题是,你打工太久了,麻木了,你根本不理解商业靠预期在运作,并不是靠事实。
你的客户,真正让你有份工作的,恰恰是那些怕医疗挤兑的人,你们是一个生态链。没有草就没有羊,没有羊就没有狼。
一群羊在沙漠里瞎晃悠,吃什么?吃沙子吗?
更重要的,这一切,对于资本,是透明的。你懂不懂无所谓,资本懂,资本比谁都更懂预期到底怎么玩。
资本知道有人担心医疗挤兑,他就意兴阑珊,于是你更难就业。因为市场活动的预期下降了。
所以,封,比不封而言,多了一个预期。
不封,就像封不成一样,只能赌事情慢慢平息,或者疫情奇迹般消失,人们的消费预期随着时间平复。
而如果封成了,御敌于国门之外,就能迎来一次内部的报复性消费活动,如同年一样。
市场靠预期在吊着,你老板之所以迟迟不裁你,是在等,他等着封成了,消费回暖,让他缓过劲来。
真要是封不成,预期消散,投资人预期到市场活动短期内无法恢复,投资意愿下降,你老板第一件事就是遣散你回家,他关了店去买豪宅,享受生活,坐等市场消费预期随着时间,或者疫情自行褪去,慢慢平复。
到那时候你更失望。
我聊电车话题时说的很清楚了,只有失望与更失望,你选哪个?
我宁愿你尽力了,没成,而不愿意你明明还有机会,却因为自己的犹疑,错失了。
当然我知道,有些话说了也没用。怎么可能所有人都杀伐果断呢,毕竟,大部分人,乱糟糟一片,等事到眼跟前才想明白,这才是人生的常态。
碧树西风点赞,在看与转发是更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