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孩子差点毁容只因奶奶天天给娃抹这个

口口相传的“偏方”

有多可怕!

不知道大家烫伤之后,身边有没有朋友给你推荐过一些“妙招”。

比如说推荐你烫伤涂酱油、涂牙膏、抹白酒、贴猫毛啊……

Grace悄咪咪告诉你,其实,这些所谓的“妙招”!它既不能治疗烫伤,还会让你伤得更重,甚至是丧命!

广东中山市一个3岁的小男孩,最近被开水烫伤了,还蛮严重的。

本医院看的,可是家里老人一直说“问题不大,拿猫毛敷着就好了”

3天过去了,猫秃了,孩子脸也烂了……

说真的,看着小朋友毛茸茸的创面,我是既心疼又有点害怕。

因为这些家长们口口相传的“偏方”,着实让我害怕!

除了“猫毛治烫伤”,我还看到有新闻说,一个烫伤的女婴被放在白酒桶中浸泡了20分钟,最后酒精中毒,创面也是掉了一层皮……

前几天,福州的小男孩明明,才一岁零三个月,不小心烫伤,本来伤口不算太严重,但送医的时候,呼吸急促、全身上下的皮肤都非常红,嘴唇甚至有点发紫,

当时医生觉得很奇怪!明明烫伤的面积并不大,情况为何这么严重!

了解事情经过之后,医生才知道,原来是明明的奶奶,不知道从哪找来的土办法,往明明的伤口上涂“鸡蛋清”,才导致的过敏性休克!

我们刚刚说的几个孩子,虽说被偏方害得够惨的了,但起码捡回来一条命,也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像上海1岁男宝琪琪就没那么好运了!

因为不小心打翻了开水壶,琪琪烫伤面积达10%,双腿二度烫伤。

医院治疗,但因为烧伤面积较大,医疗费一周就需要1w多,琪琪父母觉得压力很大,就坚持把孩子带回家了。

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琪琪父母带他去看“神医”。

那个号称专治烫伤、不留疤的江湖郎中-王某。

他给琪琪开了自己的“祖传秘方”药膏,并信誓旦旦地保证,孩子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

琪琪的父母也是信以为真,每天给孩子好好上药,涂了大概24天,琪琪开始反复发烧,甚至出现翻白眼、嘴唇发白等症状。

父母发觉不对劲后,医院,可惜为时已晚,琪琪伤口发生感染,抢救无效,最终死于脓毒性休克。

后来警察去调查发现,那个所谓的祖传药膏,不过就是普通的冰片、麻油、松香、广丹构成的三无产品。

在“琪琪”这个事件中,这个“祖传药膏”无疑是罪魁祸首,但琪琪父母的责任也难辞其咎!

如果不是家长对这些所谓“偏方”迷之自信,乱用偏方,孩子也不会丧失宝贵的生命。

可惜,说太多也挽不回孩子对生命!

我们能做的,只有以此警示自己,不要听信什么育儿偏方,让孩子为这些“错误”买单!

民间这些烫伤偏方

全都不可靠

??用酱油、紫药水、红药水涂抹   

首先酱油含有盐,会使创面细胞脱水收缩,加重损伤。

其次,酱油不是无菌的,有可能引起感染。

再者,这种深色药水会遮盖创面,影响医生判断创面的范围、面积以及烧伤深浅程度,进而影响后续治疗。

??立即用盐、盐水涂抹

伤口上撒盐!这有多痛,我就不说了!

但Grace告诉你:伤口上撒盐,必然造成二次伤害的。

就算你临时勾兑的盐水,也不一定就是生理盐水的浓度,也做不到无菌操作,还是会造成创面细胞脱水收缩,加重损伤。

??立即用蛋清、香油涂抹

烫伤用蛋清、香油涂抹,这个也会造成烫伤部分感染,加重损伤。

??立即涂牙膏治疗

用牙膏涂烫伤,凉凉的,很舒服!这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了!似乎是大家口口相传的“神操作”。

但我告诉你,这也是错误的处理方式!

因为牙膏是没有抗感染作用,涂抹到创面,只是一种刺激,它是有可能引起肉芽增生和创面感染的。

孩子烫伤后,家长必须要做的五件事:

冲、脱、泡、盖、送

01//冲

宝宝烫伤后,第一时间内快速帮助宝宝脱离致热源。

然后立刻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烫伤部位15~30分钟,是处理烫伤最关键的一步。

如果耳朵、眼部皮肤等头部小部位被烫伤,可以用干净毛巾蘸冷水进行降温。

注意,千万不要冰敷,否则会加重宝宝皮肤损伤,影响伤口愈合。

02//脱

冷水冲到足够时间,孩子疼痛减轻后,将宝宝衣服小心脱下,如果衣服已经黏在宝宝身上,可以用剪刀把衣服剪开。

记住动作一定要轻柔!

因为衣服有可能跟皮肤黏在一起了,强行脱很容易弄破水泡,甚至撕掉一块皮肉。

所以,千万不要硬扯,以免造成宝宝二次伤害。

如果已经发生“衣服和皮肤黏连”不好脱,就剪掉黏合掉周边衣服就可以了。

03//泡

完成前两步后,爸爸妈妈可以打一盆冷水(不是冰水),让宝宝烫伤掉部分在其中浸泡10~30分钟左右,减轻疼痛。

浸泡的过程中,家长还要留意一下孩子的反应。

像现在的天气比较冷,如果冲洗时间太长,孩子出现打寒战的表现,就不要继续冲了,以免受凉感冒。

04//盖

等宝宝疼痛减轻后,用一块无菌纱布轻轻盖住烫伤部位。

如果家里没有无菌纱布,用干燥清洁的毛巾等也可以。

05//送

完成以上步骤后,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另外,送医过程中注意保暖,仍然不要涂抹任何东西。

烫伤后,这些事情一定要注意!

//不要自行挑破水泡

宝宝被烫伤的部位起了水泡,有些家长会选择自行挑破,认为这样可以加快伤口愈合。

实际上,挑破水泡后不仅会增加细菌感染的机率,不利于伤口愈合,还更容易让伤口留疤。

医院-重症科最近接到一个烫伤小患者。

今年2岁的小云,被热粥烫伤腿部,妈妈用老家的偏方——涂牙膏在烫伤的大腿上。

隔天,小云腿上长了几个大水泡,妈妈又用“没消毒的针”给挑破了。

当晚,小云的伤口就出现红肿,人也开始发热,精神萎靡,

医院的时候,小云已经陷入昏迷,肝、肾、呼吸等多个器官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休克,脑病,生命危在旦夕。

这就是因为乱用偏方+挑破水泡被感染的后果!

所以,如果孩子创面有水泡,Grace是不建议自行戳破的!

如果不小心把水泡弄破了,也要及时用干净的棉签擦干渗出液,保持创面干燥并及时就医处理。

//不要着急扯下衣服

之前Grace就看到一个新闻,一个3岁女孩不小心掉下了热锅里,导致大面积烫伤!

当时她妈妈看到孩子被烫伤,心急之下,想查看孩子的伤口,就直接脱掉孩子的衣服,结果小孩子的皮就一下子都扯掉了!!!

Grace看到这图,真的是太心疼了!这么小的孩子,遭这么大的罪!

所以,孩子被烫伤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着急去扯掉衣服或尿不湿,因为很可能扯掉一层皮!

正确的方法是:在流动水冲洗15~20分钟,减轻宝宝的疼痛之后,再拿剪刀轻轻将衣服剪开。

冬季预防孩子烫伤,你应该这样做!

孩子烫伤后,家长心疼事小,娃受罪事大!

小孩子贪玩这是不可避免的,妈妈看护过程中也不能说绝对杜绝意外的发生。因而,我们能做的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才能降低孩子发生烧烫伤意外的风险。

这里,Grace还为大家准备了几个预防小贴士,为了孩子的安全,一定要记牢收藏哦!

1、注意取暖安全

冬天取暖时一定要注意取暖设备的安全问题,比如小太阳、电热毯、暖宝宝等。

尤其是要特别防范“低温烫伤”,也就是长时间接触40几度的暖宝宝、电热毯造成的慢性烫伤。

Grace几乎每年冬天都会看到“低温烫伤”“热水袋爆炸”的新闻。

所以,爸爸妈妈用热水袋给孩子暖被窝时,睡前一定要拿走,更不要用电热毯通着电睡觉。

2、注意用火、用电安全

厨房是最容易发生烧烫伤的地方了!

所以,家长尽量不要让让宝宝在厨房内玩耍,避免孩子接触到煤气罐、开水壶等可能引起火灾、高温烫伤的东西。

比如打火机、火柴等用具,也不要放在孩子够得着的地方。

3、安全教育

教给孩子消防和急救常识,让他学会保护自己。

当孩子1岁多会走会跑的时候,最容易受伤了!

所以,平时端热汤或热水时,一定要告诉孩子不要靠近,防止宝宝突然跑过来撞到。

比如,在多多1岁半时,我就给她摸一摸热水杯,感受“烫”的感觉。

等到孩子再大些时,有了一定的安全意识,我们就可以给她讲解热水、火、电等事物的危险性!

或者,给她看一些安全教育方面的绘本故事和动画片。

像多多2岁时,就会和她一起共读《棒棒虎烫伤了》这个绘本。

1.“哎哟!”棒棒虎不小心打翻了水杯,烫伤了大腿。

2.妈妈和妞妞虎闻声赶了过来。

3.妈妈扶着棒棒虎来到浴室,用冷水轻轻地冲洗烫伤的部位。

4.几分钟后,妈妈拿来剪刀,小心地剪开了棒棒虎的裤子,“有点红,还好没起泡。”妈妈说。

5.这时,妞妞虎已经接好一盆冷水,让棒棒虎把受伤的腿泡在里面。不一会儿,棒棒虎的腿就不红了。

6.“冲、脱、泡、盖、送”妞妞虎掰着指头,认真地说,“老师教的我都记得!”

除了《棒棒虎烫伤了》这个绘本,我还和多多一起共读了关于家庭安全用火、用电、用水方面的绘本故事《幸运的米拉-家居篇》。

《幸运的米拉-家居篇》这系列绘本,主要讲的是小北极熊米拉遇到的各种安全问题,教孩子一些“玩火很危险”、“天冷防煤气”、“电器不能当玩具”、“浴室有危险”的安全常识。

最后,贴心的Grace附上今天的笔记:

宝宝烫伤急求处理,要牢记“冲、脱、泡、盖、送”的五字原则;

不乱用偏方,以防二次受伤;

孩子安全意识,要提前做!

*本文所有图片来源网络

??更多精彩内容请戳??

为了更多宝宝的健康成长,点个“赞”和“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fufashao.com/fstw/78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