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日,年仅3岁的益益在广医一院泌尿外科团队的帮助下,一次性将两肾的复杂结石全部取尽。
反复发烧竟是结石在“捣鬼”
益益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平时也和其他小朋友没什么区别,就是从8个月大开始,就经常发烧,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是,除了发烧,他并没有其他的感冒症状。妈妈也觉得奇怪,于是到当地做检查,希望找到原因,但是检查过肺、肝等器官,并没有发现有异常。
直到去年12月底又反反复复发烧了几天,医院住院检查,这才发现两侧肾脏竟然都长了结石,还出现了肾积液,右输尿管中段还有结石。这才发现罪魁祸首,由于小儿结石手术难度很大,而且还是两侧都有,结石也比较复杂,医院介绍他们到广州治疗,几经辗转,最终来到了广医一院。
接诊的刘永达教授仔细评估了益益的结石情况,两侧肾脏均有多发结石,左侧还是铸型结石,其中较大的有2.5*2cm2,右侧输尿管还有一个1.1*0.6cm2的结石。这么复杂的结石就算长在成人身上一般都需要3次手术才能处理干净,更何况是长在一个3岁的小朋友体内,不仅麻醉难度更大,手术操作更是难上加难。
仁心仁术一次性将石头取尽
这么小的小朋友,如果要做三次手术,经过三次麻醉,对小孩和他的家庭来说都是一次打击,并且国外研究发现多次麻醉对小朋友的智商有一定影响。刘教授不忍看到小朋友受这种罪,“哪怕我们辛苦点,也要想办法尽量一次把结石清除”。刘教授组织泌尿外科团队和麻醉团队一起进行病例讨论,最后为小益益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一次性做右侧经皮肾镜取石+左侧经皮肾镜取石+右侧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
之所以可以制定这个方案,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积累:首先,广医一院泌尿外科是国内最早开展经皮肾镜的中心,也是全世界开展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量最大的单中心。第二,泌尿外科曾国华教授团队在之前在新疆援建工作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疆是全世界小儿尿石症发病率最高的地区,刘教授在18个月的援疆时间里为余名有复杂结石的小儿进行了手术,最小的仅有3个月,体重仅有5公斤。第三,曾国华教授首创的超微经皮肾镜取石术,使手术更加微创,即便是小孩也可以耐受。手术进展十分顺利,结石也清除的很干净,手术后为了避免拔支架管时需要再次麻醉的问题,所以没有留置内支架管,仅留了一条尿管和外支架管。术后第一天就拔出全部管道,经过两天的观察,小益益就出院拉。为了探寻小益益结石患病的原因,针对他两侧的结石都做了结石成分分析,检查显示两侧结石都是胱氨酸结石,这种结石大多数由家族性遗传引起,为常染色体阴性遗传疾病。刘教授提醒,由于胱氨酸结石复发率高、生长迅速,需要定期复查。另外,小益益平时离不开奶粉,但是却不喜爱喝水,出院后,在生活中要注意多喝水多排尿,以帮助结石排出,减少结石复发可能。此外,平时饮食注意要均衡,避免营养过剩,导致胱氨酸盐聚集而形成结石。指导专家
曾国华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院副院长、微创外科中心主任、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尿石症联盟(InternationalAllianceofUrolithiasis,IAU)主席、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结石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委、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结石学组组长,《Bjuinternational》编委、《Urolithiasis》编委、《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委、欧洲泌尿外科学会结石学组国际委员、国际腔内泌尿外科协会(EndourologicalSociety)Fellowship委员会常委。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余篇,主编《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输尿管软镜术》,参编《Urolithiasis—BasicScienceClinicalPractice》等14本论著。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项,获得美国、欧洲及中国发明专利10项。曾获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恩德斯医学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钻石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出诊时间:周一下午(海印院区)
刘永达
泌尿外科行政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国际尿石症联盟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委、广东省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激光学组副组长等学术任职。曾获“新疆优秀援疆干部人才”、“岭南名医”、“羊城好医生”、“广东省实力中青年医生”、“广州市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担任《输尿管软镜术》副主编和《经皮肾镜取石术》等3本专著的主要编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中文论文20余篇。擅长于泌尿系肿瘤的微创与综合治疗、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联合定位多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及泌尿腹腔镜手术。出诊时间:周三下午(海印院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