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发烧,妈妈的心就好像坐过山车一样,随着孩子的体温上上下下;主心骨不淡定了,全家也跟着乱套。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37.3℃~38℃为低度发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1℃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孩子为什么会发烧?孩子发烧最主要还是感染,比方说感染了病毒,细菌,还有细菌产生的内毒素,这些物质会作用于我刚才说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然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会让身体产热增加,比方说打哆嗦,手脚发凉,然后一会体温就会升高。这就是说为什么宝宝一感染后,体温就升高的原因,最主要还是这个体温调节点升高,产生一系列产热动作,然后体温就升高了。发烧是“朋友”还是“敌人”?体温升高可以调动机体免疫力、同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利于机体把致病菌杀死。就像打仗,发热使人体的免疫力增强,同时削弱了细菌和病毒的战斗力,所以才有利于杀死入侵的病毒细菌。因此,小儿感染后有一定程度的发热会有利于对感染源的清除和疾病恢复,这就是为什么主张不一定要把孩子的体温降到正常;但体温过高如超过38.5度以上则会对身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大脑兴奋性增加可以引起小儿抽风,消化功能下降,小儿出现食欲不振。但是孩子吃了退烧药没用,怎么办?孩子吃了退烧药不一会又烧起来怎么回事?发烧反反复复,孩子会不会烧坏脑子?......为了解决大家的疑惑,结合临床上妈妈们常碰到的实际情况,今天小冯来解答关于退烧药退烧的几个常见难题。问题一:吃了退烧药没过多久体温又上升如果把孩子的发烧比喻成沸腾的开水,那么外来的病毒就是煮水的柴火,而退烧药则是一瓢凉水。柴火不抽,浇水止沸只能止一时。只能真正找到病因,只有真正等疾病症状好转了,孩子才能退烧。因此,「孩子吃了退烧药体温又上去」,其实很正常,只是对症没有针对病因。问题二:吃了退烧药孩子一直没退到正常体温首先我们要先明确,给孩子吃退烧药的主要目的,不是让体温下来,而是要孩子感觉更舒服一些。如果孩子体温很高,确实可能在吃完退烧药后降不到正常体温,但只要孩子精神状态能有好转,就达到了口服退烧药的目的。一般来说,孩子体温控制在38.5℃以下,就没有很大的问题,因此孩子没退到正常体温,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心。问题三:孩子反复发烧会烧坏脑子吗?有妈妈会说,这样烧了又烧,会不会烧坏脑子,烧出肺炎?这样的说法,明显颠倒了发烧与脑炎、肺炎的因果关系。不是因为发烧引起的脑炎、肺炎,而是脑炎、肺炎引起了发烧。碰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用以下三种方法。1.孩子精神状态不错:等到4~6小时后再给孩子用一次退烧药;密切观察孩子情况。2.孩子精神状态糟糕:换一种退烧药物足量服用,但一定要把握好用药剂量以及时间间隔,这个时候最好就医;3.体温没有一点下降(比如口服退烧药后2小时,体温仍然在39~40℃以上,精神状态也不好):及时就医,排除一些严重的疾病情况,比如脑炎、肺炎等。问题四:吃了退烧药,孩子还是没退烧这三个方法可以参考1.增加散热减少孩子的衣被;多给孩子喝水;如果孩子愿意,也可以给孩子洗个温水澡,水温控制在37℃左右,比孩子体温稍低,但不要让孩子感觉到冷。2.单次用足退烧药的剂量一般来说,医生会按比较小的剂量来给孩子用药,但如果退烧效果不好,药量用足也是安全的。按照孩子体重来换算,可以这样服用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最大剂量为「每公斤体重服用15mg」,最大单次服用剂量不超过1g;布洛芬最大剂量为「每公斤体重服用10mg」,最大单次服用剂量不超过mg。3.交替用药如果单种退烧药物效果确实不好,孩子精神状态也很差,频繁、持续的高热让孩子明显不舒服了,可以考虑在口服退烧药后2小时更换另一种退烧药。交替用药的时候,一定要记录孩子每次用的药物、药量和时间,避免同一种药24小时内服用超过4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