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专家辟谣宝宝久咳变肺炎雾化比输液

宝宝的常见病里,肺炎大概是家长最怕的一种。

它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一大疾病,

更让小宝贝在生病和治病过程中备受折磨。

及时发现和对症治疗能让宝贝少受罪。

然而,许多人对肺炎的误解可能会帮倒忙:

有的担心咳久了会拖成肺炎,

一听见宝宝咳嗽,马上喂止咳药;

有的对雾化心存疑虑,

网上甚至盛传“雾化比输液还伤人”的传言。

那么,肺炎真是咳出来的吗?

雾化真的比输液还伤人吗?

谣言一:肺炎是咳出来的?

真相:肺炎可能引起咳嗽,但咳嗽不会咳出肺炎。

咳嗽不是病,只是症状

医院专家微生物研究室主任姚开虎表示:“咳嗽只是肺炎的一个症状,并不是因为咳嗽久了咳成了肺炎。”

实际上,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有助于帮助气道将痰液分泌物等有害物质清除出去,就像在帮呼吸道做“扫除”。

敲黑板:

宝宝咳嗽了,不要盲目止咳!

→如果咳嗽不剧烈、时间不长、没有其他症状、不影响孩子正常生活,可以先不用止咳药,而是让孩子多喝水、在孩子卧室使用加湿器。

→如果咳嗽较为剧烈、孩子精神不佳、有其他症状,就要先找出原因,再对症治疗。

肺炎是怎么得的?

既然咳嗽不是引起肺炎的原因,那孩子的肺炎到底是怎么得的呢?

姚主任表示:“肺炎主要是感染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这些病原后引发的呼吸道的炎症。”

小孩子的免疫系统不成熟、呼吸道屏障功能比较弱,很容易受空气中的各种病原体感染。当病原体侵入下呼吸道,就可能形成肺炎。

肺炎不是咳出来的

对于肺炎来说,长期咳嗽只是结果,而不是病因。也就是说,是因为感染了肺炎,孩子才会咳嗽不止,而不是长期咳嗽引起了肺炎。

很多家长说自己孩子咳嗽几天以后就得了肺炎。其实是孩子咳嗽的时候,已经有肺部感染了。

还有的宝宝几乎不咳嗽,也确诊为肺炎。这就更说明肺炎不是久咳造成的。

判断宝宝是否得肺炎的“四看一数”法

既然咳嗽不是判断肺炎的唯一标准,在家该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得了肺炎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的建议是“四看一数”:

一看:发热

肺炎往往伴随发热,大多在38℃以上,并持续2-3天以上不退。

二看:咳、喘和呼吸

宝宝咳、喘较重,两侧鼻翼一张一张的,口唇发青或发紫,或出现胸凹陷。

三看:精神

精神状态不佳、口唇发紫、烦躁、哭闹或昏睡、抽风。

四看:饮食

食欲明显下降,不吃东西,或一吃奶就哭闹不安。

一数:呼吸次数

孩子安静时看腹部的起伏数呼吸,1岁以内每分钟呼吸50次以上,1-5岁每分钟呼吸40次以上,就可能是肺炎。

敲黑板:

因为孩子有个体差异,以上症状不一定会全部出现。

但只要符合其中一条或几条,家长医院检查。

谣言二:雾化比输液还伤人?

真相:雾化是种给药方式,比输液安全。

雾化是什么?

雾化是一种给药方式。通过雾化装置把药物分散成液体或固体微颗粒,使其悬浮于气体当中,吸气时随着气体进入呼吸道。

和口服、注射比起来,雾化可以让药物直接作用于发生病变的呼吸道和肺部,不需要先经过血液循环、再产生效果。

这种“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给药方法,需要的药物剂量少,副作用和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雾化用的是什么药?

早在年,洪建国等专家就曾共同拟定《儿童常用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

今年2月,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发布了《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年版)》(以下简称《共识》),对雾化吸入的用药等内容做了进一步规范。

《共识》规定,国内能用于雾化的药主要有4类: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

2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

3短效胆碱M受体拮抗剂(SAMA)

4黏液溶解剂

除此之外,抗生素、抗病毒、中成药等因颗粒大小等因素,都不具备成为可雾化吸入药物的条件。

孩子雾化能用激素吗?

有的家长一看到“激素”就紧张,马上问:那“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孩子也安全吗?

其实,激素的存在,是为了使其他物质更好地发挥作用。比如说:大家熟知的维生素D,也是一种激素,它的作用就是促进钙沉淀。

《共识》中特别提到,儿童雾化有2个首选药物——布地奈德和SABA。其中,布地奈德这种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我国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基药目录共同推荐的儿童用药。

关于家长们担心的副作用,《共识》也给出了解释:“长期研究显示,小剂量雾化ICS对儿童生长发育,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无明显副作用。”

敲黑板:

激素并非猛如虎,关键看能否在副作用更小的情况下,起到更佳的治疗作用。

宝宝雾化治疗时要注意什么?

任何治疗手段都不是百分百安全无副作用,雾化也可能有不良反应,如:溃疡、咽部不适、口干、反射性咳嗽等。为了减少这些不良反应,《共识》还介绍了一些注意事项,家长们一定要记住哦~

*雾化前

→不要给孩子涂抹油性面霜,因为药物会吸附

→进食一小时后再雾化

→给孩子漱口,清除内分泌物和食物残渣,以免妨碍雾滴深入

*雾化中

→最好选孩子安静、不哭闹时做(例如:看动画片分散精力)

→雾化过程大约10-15分钟,这期间不要松开面罩,尽可能密封、贴合面部

→提醒大一点的宝宝:张嘴吸气、闭嘴呼气效果更好

→一旦出现脸红、呼吸急促、头晕等不适现象,要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

*雾化后

→清洗:孩子面部、口腔和咽部残留的药物要清洗干净,年龄大的孩子漱漱口,年幼的宝宝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口腔,10分钟后喝水

→排痰:如果痰多,雾化后用空手掌心自下而上、由外向内叩击背部,促进痰液排出

最后说说“雾化比输液可怕”的谣言

《共识》中总结了雾化的优点,表示雾化“已作为呼吸系统相关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

和输液相比,在给药方式上,雾化更直达病灶,而且不会让封闭的血管系统开放;在药物成分上,可用于雾化的药物有更严格的规范、副作用也较小。

造谣者之所以拿雾化和输液对比,是因为输液在利益等原因的驱使下曾被滥用,在人们心目中已被“黑化”,更容易造成恐慌。

敲黑板:

任何治疗方法和药物都不能滥用!

下药一定要对症!脱离孩子病情谈治疗方法的优劣,都是耍流氓。孩子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不同,更适宜的用药方案也会有差异,一定要在医生的诊断指导下治疗。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少受痛苦,尽早康复。

但在养娃路上,常会遇到难以辨识的传言。

这就需要我们擦亮眼睛,明辨是非,

多向专业人士咨询,少踩坑。

希望每位父母,都能做孩子最好的守护神;

也祝愿每个孩子,都能健健康康、无灾无痛地长大!

(注:以上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商品价格以乐友门店、APP等销售渠道当时售价为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fufashao.com/fstw/54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