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东莞10岁的小学生小军在家长的陪同下,焦急医院儿科。
家长向儿科医生反映,小军发烧已有5天,刚开始以为是扁桃体炎犯了,但按扁桃体炎治疗没有什么效果,仍反复高烧,而且伴有头痛和寒颤。
反复高烧有点蹊跷,儿科医生将他收住院,详细排查原因。
入院后,医生给小军查体发现,他脸上有零散的红色丘疹,一摸脖子和腹股沟,可以摸到肿大的淋巴结,而且咽喉充血,双侧扁桃体肿大、充血,有点像扁桃体炎。
医院儿科医生觉得,这不是单纯的扁桃体炎,再仔细检查发现,小军右侧大腿内侧、近腹股沟的区域,可以看到一个烟头大小的椭圆形焦痂,周围有红晕。见下图。
(小军腹股沟处的椭圆形焦痂)
这个焦痂不同寻常,怎么搞的?追问之下,小军的一句话让医生警觉起来:他喜欢踢球,学校足球场上踢完球后,会坐草地上休息。
难道是那种虫子?一个念头闪过医生的脑海。
这时化验结果也出来了:血小板下降,转氨酶、CRP、抗链球菌溶血素O、肌酐均明显升高,外斐试验(用以诊断流行性斑疹伤寒,恙虫病等急性传染病)阴性。
综合以上,医生考虑小军得的是:恙虫病。
恙虫长什么样?见下图。
话说如果草丛里席地而坐,被恙虫咬,就容易得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因通过恙螨幼虫叮咬传播而得名。
最可恶的是,恙虫喜欢咬人的腹股沟、会阴等私密部位,导致伤口不容易被发现。
本编记得,前两年有一位女患者因忌讳医生检查腹股沟,拒绝检查,耽误了诊断,差点没命。
言归正传,恙虫病,潜伏期4-21天,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焦痂或溃疡形成、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它还可诱发血管炎、肺炎、胸膜炎、肾炎、心肌炎、脑炎、腮腺炎、胰腺炎、血栓性静脉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可危及生命。
医生对小军进行恙虫病抗感染治疗2天后,烧就退了。
7月4日复查,小军的血液指标等明显好转,7月5日就康复出院了。
本编多说几句,恙虫病不难治,难在不容易确诊。因恙虫病的首发症状为高烧,容易被误认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这也难怪小军开始被当做扁桃体炎。
医院儿科医生郑重提醒,眼下天气酷热,人们此时都喜欢带上孩子去公园、树林的草地里活动或野餐,但要注意,最好不要席地而坐。
若出现不明原因持续高热、发病3周内有从事户外工作、露天宿营及接触草地史,请尽早就医,看看是不是恙虫病!
小调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