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丨孩子咳嗽老不好,多半没试过艾灸治疗

你无意间的举动会伤害到胃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m/30419.html

咳嗽这个病症,在生活中十分常见,而且令人苦恼不已,尤其儿童咳嗽往往会引起感冒、发烧以及其他并发症状,我们在平日应注意身体变化,并选择合适的方式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万万不可轻视咳嗽。

咳嗽症状

1.根据咳嗽时有无痰液,可分为干咳(无痰)和湿咳(有痰)。

2.根据咳嗽持续的时间长短,可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3.根据病因不同,咳嗽所伴随的症状也不同。如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咳嗽,可伴见头痛、乏力、发热等;而呼吸道过敏所致咳嗽,常伴有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

西医视角看咳嗽

西医中咳嗽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症状,只有结合其他症状综合评估,才能确定咳嗽的病因,大体可分为两种:

(一)排痰性咳嗽病因

排痰性咳嗽多见于感染性疾病。

1.呼吸系统病毒性感染: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后咳嗽,可伴有咳痰。咳嗽多因鼻咽部黏液刺激引起。

2.呼吸系统细菌性感染:气管-支气管炎、鼻窦炎、肺炎以及肺结核病等,均会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

3.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扩张等,可伴有慢性咳嗽、咳痰,病情急性加重时,咳嗽、咳痰症状会更加明显。

4.胃-食管反流(GERD):这是导致慢性咳嗽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常在夜间咳醒。

5.鼻涕流至咽喉后方:这也是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患者常因咽部不适而需要“清嗓子”。

6.吸烟:吸烟是导致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长期吸烟者多伴有晨起时咳痰。

(二)非排痰性咳嗽病因

干咳多见于非感染性疾病,或某些感染性疾病初期。

1.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可出现干咳,且持续较长时间,一般在夜间更明显。

2.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或轻症哮喘患者可仅出现干咳,合并感染时可有咳痰。严重或急性发作时还可出现胸闷、气短和喘息等症状。

3.支气管痉挛:因某些刺激而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时可出现干咳,且以夜间明显。

4.呼吸道过敏:呼吸道过敏(包括过敏性鼻炎)是干咳的常见病因,常合并频繁打喷嚏、流涕等。

5.使用某些抗高血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即ACEI,包括卡托普利、马来酸依那普利和赖诺普利等。某些高血压患者会在使用ACEI后出现干咳。

6.接触粉尘、烟雾或化学物质等。

7.气道吸入异物。

三、中医咳嗽病因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最易受外邪侵袭,如果受到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的侵袭,就会造成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引起咳嗽。

1.中医把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其中外感咳嗽,多为实证,与外感六淫之邪有关。

2.按病邪性质分为风寒、风热、风燥、痰湿等。

四、咳嗽危害

咳嗽是呼吸系统的一种防御性反射活动,可以帮助人体清除气道内异物和痰液。但频繁、剧烈的咳嗽会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带来严重影响。

长期咳嗽(如咳嗽时间超过8周的“慢性咳嗽”)可能引起心血管、消化、神经、泌尿、肌肉骨骼等多个系统的并发症,如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肺气肿、胸痛、尿失禁、晕厥、失眠、焦虑及老年人肋骨应力性骨折等,因此需要及时治疗。

五、艾灸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多样化、作息时间的不规律,让我们的身体背负着沉重的债务,急剧加速我们的体质向寒、湿方向发展,这两种最容易伤及我们的阳气。

中医认为,外感咳嗽一般邪气盛而正气未虚,治宜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主,邪去则正安,不宜过早使用苦寒、滋腻、收涩、镇咳之药,以免留邪。

内伤咳嗽应辨明由何脏累及,随证立法。痰盛者化痰以宣肃肺气,依痰热、痰湿之不同,分别予以清热化痰或燥湿化痰。后期以补为主,分别以润肺滋阴与健脾补肺为法。

艾灸是一种温热性的治疗方法,具有温经散寒,抚阳固脱等作用。采用艾灸治疗风寒引起的咳嗽,具有显著的疗效。

在这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仝小林院士指出:“艾灸神阙穴、关元穴、气海穴、胃脘穴、足三里穴,可以温阳散寒除湿,调理脾胃,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艾灸是预防新冠病毒肺炎的有效方式。

传统艾灸方式以燃烧艾条、艾柱为主,使用者未经过专业培训存在烧伤、烫伤的风险,同时燃烧产生的艾烟由于具有中药成分,部分人群不喜欢艾条燃烧的味道,为此,传艾人设计了智能艾灸仪,利用现代科技来改变你的艾灸生活!!

传艾人智能艾灸仪是根据传统的中医艾灸原理,结合现代超越临界提取、微电子、磁疗、远红外理疗等技术,电子艾灸实现了智能操作、控温控时、无烟无火、定向导入、渗透吸收、多穴同灸等功效,是传统灸法革命性的创新。您的需求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

六、艾灸方法

用艾灸预防咳嗽可以取穴大椎穴、肺俞穴、天突穴、神阙穴;

每日1次,每穴15-20分钟左右;

能够消除或减轻由风寒引起的咳嗽症状;

起到温经散寒、抚阳固脱等作用。

取穴方法:取穴时正低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艾灸病症:癫狂痫症、热病、痢疾、咳嗽、肩背痛、腰脊强、小儿惊风、中暑、呕吐、风疹等症。

取穴方法:取穴位时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左右旁开二指宽(1.5寸)处;

艾灸病症:咳嗽、气喘、吐血、盗汗、鼻塞、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症。

取穴方法:取穴位时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艾灸病症: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呕逆、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咽喉炎、甲状腺肿大、食道炎等症。

取穴方法:取穴位时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位于腹中部,脐中央;

艾灸病症: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绕脐腹痛、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等症。

免责声明:文章及部分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fufashao.com/fsjj/56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