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旦感冒发热,家长既揪心又无奈,很多时候是一家人的痛苦与着急。
儿童感冒多以伤寒为主,早期就应该用发汗法,祛邪外出的方法治疗。如果方法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因儿童机体防御功能未健全,疾病的进展是很快的。
刚开始往往只是咳嗽或流清涕,很快就会低热或寒热往来,食欲不振甚至恶心呕吐,进一步发展到高热不退,口干,大便秘结(儿童感冒疾病的进展遵循从上到下、从外到里的规律)。
下面,把家长们最担心的发热过程及防治方法详细介绍一下。
01
第一阶段的发热
从《伤寒论》来说,这个阶段在太阳经,就是风寒邪气刚刚进入城门时,与护城士兵展开激烈斗争。
这样的孩子平素身体比较好,抵抗力极强,遇到外来邪气立刻产生明显的症状:孩子会怕冷,盖多少被子,穿多少衣服都不能缓解。
流清鼻涕,打喷嚏(打喷嚏是身体驱邪外出的表现),进而表现发热。有的孩子表现为:体温少有升高,有的直接超过37.5℃。
方药:麻黄汤和桂枝汤。
太阳经伤寒,发热,恶寒,无汗可以用麻黄汤,太阳经伤寒,发热,恶寒有汗用桂枝汤治疗。
这里需要跟大家说的是,古人在服用发汗药物后,让继续喝热粥、盖厚被子,微微出汗就行,不要出大汗,而且如果服药后汗不出,可以多次频繁服药。
02
第二阶段的发热
有的孩子从太阳经表证逐渐向里的少阳经传变,这个阶段的发热多见。
如果第一阶段感冒没有防治好、给孩子吃寒凉食品、用药不当让孩子体质变凉,易于发热。
《伤寒论》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少阳经的感冒症状比太阳经重,从条文中可以看到,这时候的的症状为:低热或寒热往来,食欲不振甚至恶心呕吐,口干,白天可能还好好的,晚上便开始发热,
这是风寒邪气郁阻在少阳经所致。
方药:小柴胡汤,根据具体症状加减。
病例:昨天我的小侄女,感冒3天,第2天晚上再次受凉,和哥哥出去玩受了惊吓,晚上开始发烧,家人给口服清热类中成药,
热不仅没退反而有加重的趋势,不吃饭,不喝水,吃任何东西,喝任何食物都吐,大便不通,口服西药退烧药,吃完只能管4个小时,随后又会发热,脉象和舌头都有加重的迹象。
判断她为少阳郁热有转入阳明的迹象,以小柴胡颗粒?石膏、蝉蜕、大黄,嘱咐少量多次给药,
晚上18:00服药,第二天早晨烧退精神状态恢复,自己要馍吃,要玩具玩,我们仅仅花了24块钱,就解决了发烧的问题。
03
第三阶段的发热
第三阶段的发热属于阳明经,这时候要用典型的白虎汤,这个阶段的发热,表现为:发热、口渴、出汗、脉象洪大,整个人就是蒸在火笼上的感觉,一派热象。
病例:史老师家孩子,6岁时感冒发烧,烧到40℃,高热不退,大便通畅,史老师想用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家里有备好的石膏,没有粳米就用大米代替,石膏和粳米各30g煮出来的“水”很好喝,比平时煮的粥都好喝,孩子喝了一次就退烧了。
中药退烧,只要对症,就会立刻见效,而且还便宜,不会把孩子搞成肺炎又花钱又受罪。
04
孩子发烧家长最应该注意什么?
不再受凉。
这个注意事项在《伤寒论》条中就已经说过了: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xun:将口中含的液体喷出)之,若灌之,
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症者,与三物小白散、小陷胸汤。
这条是说,若感冒后原本应该让身体热起来,发汗就可以解决的事情,反而让身体更寒,这样疾病就会加重,就会产生一系列变证,会越来越重。
而,这里的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是指不要让孩子身体内外受凉。
外凉好理解,不吹冷风,多穿衣服就不会体表着凉,内凉怎么避免呢?
不吃生冷瓜果、不大量输液(特别是抗生素),抗生素不是不能用,必要时可以用,但不能过量,严格按照肺炎抗生素7-10天的疗程,有些孩子反而会越来越重,手脚都会冰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