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越来越热,一大波暗地里蛰伏的病毒,蠢蠢欲动,尤以手足口病最为典型。孩子一患上手足口,高烧、溃疡,病程是比较痛苦的。如果用上抗生素,那对孩子整个体质又是比较大的损伤,病好之后,孩子不仅瘦了一圈,抵抗力又进一步下降。
今天就跟家长一起探讨一下,怎么利用小儿推拿配合治疗,大大缩短病程,加速恢复,帮助孩子对付手足口。
0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对孩子最主要的伤害在肺脾两脏。孩子肺脏娇嫩,时邪由口鼻入侵,最直接损伤肺脾。5岁以下的孩子,预防外邪的能力较弱,是比较容易感染的群体。
?症状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孩子的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还伴有低热、口痛、厌食等症状。这个病在四季都可能发生,夏秋季节更多见,5岁以下的孩子最容易中招。
?致病原因
手足口是I类传染性疾病,发病前1-2周有接触史,多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播的。
?消化道传染。健康孩子接触了携带病毒的东西,如玩具、餐具、毛巾等,没及时洗手,一会儿又用手抓东西吃,病毒就会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引起感染;
?呼吸道传染。在空气流通较差的环境中,带有病毒的飞沫通过空气进入健康孩子的呼吸道,引起感染。
幼儿园、小学等地方,之所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场所,正是因为这些地方,完全具备了手足口病传染的有利条件,才会导致一人生病,全校皆慌。
02
手足口病有哪些特点?
手足口最先损伤肺卫,所以最开始表现出的症状是外感症状,有点像普通感冒,但后期会在手、足、口出现疱疹,普通感冒是没有这个情况的。
疱疹是手足口最常见的症状。我上面说,手足口最先损伤孩子的肺脾两脏,而肺脾的主要功能是协调水液的运化,孩子手、足、口出现疱疹,实际上是体内有水湿积滞的表现。
手足口时邪属于风热外侵,邪气力道强劲,直入损伤肺脾,导致肺脾功能失调而无法及时运化水湿,引起水湿内停,热邪与水湿结合,向上熏灼口腔,向下蕴蒸肌肤,所以在孩子的口腔、手足、臀部起疱疹。疱疹的周围有红晕,壁较厚,不容易溃破,疱疹内的液体比较少。
03
孩子得了手足口,怎么办?
大部分情况下,手足口病约一周就能痊愈,但是因为疱疹部位在口腔,孩子无论是喝水还是进食,都会触碰到病灶,疼痛难忍,也吃不下东西,看起来很严重的样子。如果护理不当,孩子情绪不好,容易哭闹,不仅大人累,也非常不利于病情恢复。
根据严重程度,手足口病可以分为三类:
1、邪犯肺脾。孩子病邪位置还较表浅,发热轻微或者无发热,以流涕、咳嗽、咽痛为主要症状,约1-2天出现米粒或绿豆大小的疱疹,分布稀疏,疱液清亮。
儿推手法:这种情况最重要的是要疏散外邪,健脾祛湿,防止邪气进一步入侵。可以用外感四法-次,驱邪外出;推三关配合退六腑,比例1:3,鼓舞孩子自身正气,把邪气尽快驱出体外。
外感四法-开天门-次
外感四法-推坎宫-次
外感四法-揉太阳-次
外感四法-揉耳后高骨-次
推三关
退六腑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2、湿热蕴蒸。本身有脾胃积热,或容易生痰湿、生热的孩子,感染手足口时邪后,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比较明显了,一上来就是高热,接着很快就出现手足、口腔的疱疹,疱疹多而红,孩子烦躁难受,接着便秘、小便黄也来了。
儿推手法:清天河水、推下天柱骨、清胃经、揉小天心。每个手法的操作次数为:1岁以内次左右;3岁以上次左右;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年龄适当增减次数。
清天河水-次
推下天柱骨-次
清胃经-次
揉小天心-次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3、津液大伤。手足口病的后期,即高热过后,是疱疹溃破期,这个时候传染性是最强的,如果护理不当还会造成自身的传染,所以一定要隔离。
儿推手法:孩子高热过后,津液大伤,此时可以用按揉涌泉穴给孩子滋阴,帮助尽快恢复体质。可按揉1-2分钟。
按揉涌泉穴1-2分钟
04
如何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预防手足口病,就要加强孩子脾和肺的功能,健脾可清利湿热,补肺可增强卫外功能。家长平时可以多给孩子捏脊、揉背俞穴(肺俞、脾俞、肾俞),可以促进和增强孩子组织器官功能,顺应纯阳之体的趋势,安全可行,在家也能操作。
捏脊
揉背俞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在流行时期,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注意搞好个人卫生,养成饭前饭后洗手的好习惯,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该及时消毒;同时加强孩子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这样在手足口病等面前,就能多一份底气。
面对时疫疾病,最根本的原则还是增强孩子的体质,提升抵抗力。建议每位家长都认真的学一学邵瑛教授《0-6岁儿童体质调理》系列课,这是邵教授临床20多年,看诊超20万+儿童诊疗经验精华的总结。大家应该结合自己孩子的情况反复学习,如此就能解决80%以上,日常困扰家长的问题。
扫描?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