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季节变换本是自然规律,但潮湿多变的天气、螨虫、霉菌滋生等是感冒发烧和诱发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的重要因素。
儿童呼吸道非常娇嫩、脆弱,鼻腔短且窄,婴幼儿还没有鼻毛,因此,儿童的鼻腔对于空气的过滤、湿润、加温、杀菌的作用比较差,易受感染。同时,儿童的鼻粘膜柔弱且富于血管,感染时,由于鼻粘膜的充血肿胀,常使狭窄的鼻腔更加狭窄,发生呼吸困难。如果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由于慢性气道炎症,气道的屏障功能有缺陷,更容易受到感染。有一些家长会根据经验或者网上建议给孩子擅自吃药。殊不知,这样做可能会导致孩子的病情更加严重。
如何保护孩子稚嫩的呼吸系统?
1
疫苗接种
疫苗是预防一些特定传染病的有效方法,通过疫苗注射,人体内就会有特定的病毒防御能力,避免感染此类的疾病。建议孩子除了按时完成法定的Ⅰ类疫苗之外,尽可能进行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水痘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等的接种。2
坚持合理的规律药物治疗
患有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的儿童,会使用抗哮喘和鼻炎的药物,这些药物的坚持使用对于哮喘、鼻炎的控制非常重要,也有利于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为了能够最好地控制孩子病情,家长务必及时和孩子的主诊医生联系沟通,保证治疗方案规范执行,而不要自行给孩子停药,避免造成病情的反复甚至加重。孩子生病了怎么办?孩子出现症状,家长如何应对?
1
发热
物理降温是高热患者除药物治疗外,最简易、有效、安全的降温方法湿敷帮助降低体温。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不用退热药,要多喝热水,在不肯喝水的情况下可以改喝果汁等,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温水擦浴)若是体温超过38.5℃时,服用退热药。3个月以上推荐对乙氨基酚降温,6个月以上推荐布洛芬降温,最好在儿科医生指导下使用。若是体温上升到39.4C以上,切勿使用热敷退烧。应以冷敷处理,以免体温继续升高。当冷敷布达到体温,应换一次,反复做到烧退为止。以海绵擦拭全身蒸发也有降温作用。2
流鼻涕
过敏性鼻炎的话,为流清水样涕,量较多,伴有打喷嚏,鼻痒感,可常年性发作,也可以季节性发作。3
咳嗽
一般使用加湿器,湿度保证在50%左右;通过吸入水蒸气来湿润宝宝鼻腔,缓解鼻塞和咳嗽。如果咳嗽不影响呼吸和日常生活,可以不用采取任何措施。但如果孩子咳的次数多且剧烈,医院做进一步检查。4
咳痰
适量饮水,不要盲目止咳,咳嗽有助于痰液的排出,咳嗽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拍背使痰液咳出。如果出现难以咳出的痰液,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和治疗。5
过敏性鼻炎
可以使用生理海盐水清洁鼻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服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适用于6月和以上的孩子)或氯雷他定(适用于2岁和以上的孩子),或选择使用抗组胺鼻喷剂、糖皮质激素鼻喷剂(美国FDA批准糠酸莫米松、糠酸氟替卡松和曲安奈德用于≥2岁的儿童),必要时可以联合用药。此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常常也会用于过敏性鼻炎伴哮喘或者腺样体肥大的患儿的治疗。温馨提示:3个月以下的宝宝,如有任何不适,建议及时就诊。药物不能乱用
01
抗生素类药物
很多爸爸妈妈认为使用抗生素后孩子病情会迅速好转。事实上抗生素是抗菌类药物,只对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有作用,对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滥用抗生素,反而会降低免疫力,甚至会催生出超级细菌,出现耐药。所以,抗生素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02
氨酚黄那敏类药物
氨酚黄那敏、氨酚甲麻、氨酚烷胺等通用名里面含有“敏、那敏、苯、伪麻、麻”这些字样的感冒药多是复方制剂,含有抗过敏的“扑尔敏”,减少充血的伪麻黄碱等成分,一旦过量可能会致命。4岁以下不推荐使用,4-6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我们应该如何防护?1、远离感染源,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病人接触,减少感染机会。避免到人多、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2、多喝水,勤洗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家中带孩子的人生病,要戴上口罩,洗手后再与孩子接触。4、适度锻炼,注意保暖,随气温变化添加衣服,孩子出汗后不要立即脱衣服。5、及时接种疫苗。看妇科·治不孕·生孩子到仁爱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选对专家选对技术怀孕其实很简单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