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家黄甡判断孩子积食,就看这14大症状

文/河南商报旭正医药编辑/子衿

黄甡丨儿科主任医师

著名儿科专家,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儿科外治法)分会副会长。擅用中医之法治疗小儿发热咳喘等各类疾病。

坐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下午

预约--

导读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孩子出现了类似的病症,如发烧、咳嗽甚至扁桃体发炎,著名儿科专家黄甡教授一看:孩子“吃住”了。

关于孩子饮食这个话题,我们也写过不少,该如何辨别孩子是否积食,今天,再来给大伙画画重点。

孩子的病是吃出来的

黄甡教授给孩子看病时,经常会说,孩子的病是吃出来的。

黄甡教授的徒弟,东济堂儿科推拿师何松山进行了诠释,他说,孩子大部分的病都跟吃有关。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每天都是鱼啊肉啊,孩子脾胃功能差,没有完全发育好,吃下去根本不能消化,别说吸收了。

还有的家庭,孩子不是一个人带,更不好把握量,你也喂我也喂,孩子就吃吃吃,最后胃受不了,积食化火,就发烧、咳嗽,甚至扁桃体发炎。

治疗脾胃病,一方面重在日常食疗调养,脾胃虚弱的孩子,一定不要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特别注意:不能以肉、奶、蛋为主;饮食要清淡,多吃面食、蔬菜,肉蛋类的尝尝就行。

另一方面要仔细观察,早发现早治疗,因为发现早,症状轻好治疗,一旦拖的时间长了,积滞加重,发烧、吐了就难治了。

食积即“积食”,都有些什么症状?家长们要知道,只要符合以下症状的两三项,就要提高警惕了。

提醒:出现这些症状要当心

1.掌握体温

每天小孩睡觉后要摸摸他的胸口和腹部是不是比其他地方热。如果是,就要小心了,因为食积发烧和感冒发烧不同,一般都是胸口先热起来,这时候量量体温,通常是36.8摄氏度或者37摄氏度。估计再有两天,就会发烧了。

再者就是胸口、手心、脚心温度比较高,这在中医上叫五心烦热,也是内积化热的症状。

2.看大便

每天观察小孩的大便,是稀还是稠,色是不是和前一天的不同,有没有增多次数。

如果正常一天一次,忽然三次,这也是前兆,不采取措施,第二天估计就要拉肚子。正常的大便是香蕉条样的,忽然发绿,或者不成形,或者有块状的,都不正常。

3.看舌苔

每天观察舌苔,如果舌苔忽然变厚,或者一块红一块白,还有黄苔,也是脾胃出问题了。

4.看鼻梁

看孩子的鼻梁,是不是有青筋,如果平时没有,忽然出现,那离食积也很近了。

5.看下眼皮

如果下眼皮忽然肿胀、发青,那也是脾胃出问题了,食积了。

6.看食欲

忽然食欲不太好,或不吃,或者挑食。

7.看眼睛

那两天眼睛没精神,像睁不开一样,有一小部分是单眼皮忽然变成双眼皮。

8.看睫毛

正常的睫毛是一根一根微翘,那两天睫毛几根几根地黏在一起,就是要食积了。

9.看睡眠

如果孩子平常睡眠都很好,忽然夜里翻来翻去,一会儿一醒,也要注意,中医有句话叫胃不和而卧不宁。

10.看呕吐症状

吃点东西就吐,这已经严重了,胃主升清,脾主肃降,现在不降反升。

11.咳嗽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积食过久,脾胃虚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导致咳嗽不止。

12.闻口气

孩子忽然口气很重,食积了。

13.腹胀

没吃什么东西,肚子也很胀,也是食积了。

14.反复呼吸道感染、扁桃体发炎

食积时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所以就会上攻到扁桃体,小孩子就容易反复扁桃体发炎、呼吸道感染。

建议:孩子积食了可以这么办

在孩子症状轻微时,家长马上加以食疗、推拿等,一般不会再发展,很快就好了。

比如口气重、食欲不好、舌苔厚、偶尔咳嗽的话,一般煮点白萝卜米粥就可以了。吃点陈皮小米粥,葱白、白萝卜煮水,山楂煮水也可以。

当然可以吃点消食片,但消食片不能常吃,因为身体也有惰性,天天有人帮助消化,时间长了其就不想工作了。

如果发现有睡不安宁、腹胀、有时想吐的症状,大家可以用鸡内金给孩子烙点焦馍吃。

和面时放上鸡内金、芝麻,烙成焦馍,鸡内金别放太多,放多了苦,孩子不爱吃。

如果已经有发烧、呕吐的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支招:这三条经验一定要记牢

经验一:没有内伤饮食不得外感风寒

怎样才算是“内伤饮食”呢?

内部不安定(脾胃受损),敌人(外邪)就会乘虚而入,内外受敌,孩子们就生病了,一次两次问题不会太大,但军队(脾胃功能)经常被打败(消化不良),孩子们就会长期处于生病状态。

我们打完仗,都讲究休养生息,而不是盲目补充兵力(各种营养)。

对于脾胃而言,米面(弱小)、果蔬(中等)、肉蛋(强大)等各种对手,要先挑容易打败的进行,一步一步地消灭、吸收,强壮自己。所以,孩子们饮食要以“米面果蔬为主,鱼虾肉蛋为辅”,高蛋白高营养的东西要适当摄入,保证每日所需,才能健康少生病。

经验二:要想身体好夜里不吃饱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晚上蹬被子、不停翻动、趴着睡,这都是有原因的。

主要是孩子吃多了,胃是悬空的,跟大人吃饱是一样的,悬空时胃难受,趴着睡时,胃可以贴在肚皮上,舒服点。

可是孩子是用肚子控制呼吸功能,他睡一会儿呼吸不畅,就会翻过来,胃又悬空难受,又翻过去,导致孩子不断翻动,像翻烧饼一样。

黄甡教授还有一句话是,吃饱睡,磨牙流口水。晚上流的口水,基本上是胃酸混合物,这些东西腐蚀牙齿特别厉害,包括牙床,造成孩子龋齿高发。

经验三:不能一味给孩子补

对待孩子的胃,就像是向水杯中倒水,八分满就够了,胃是不断蠕动的,太满肯定会溢出来。

另外,孩子的胃就像是打面机工作一样,奶粉、母乳、米面蔬菜进去了,需要吸收营养,打成面出来,一旦往打面机填的东西多了,机器就会被卡住,不能运转,只能从上面或下面掏出来。孩子的肠胃不运转,会吐或者拉出来,这就是说,饮食伤胃则为呕吐,饮食伤脾则为泄泻。

大人们千万不要认为吃进去就是好的,只有把营养吸收了才是自己的。

要得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家长要针对每个孩子的体质进行喂养,不能一味给孩子补。

特别推荐:

东济堂手作养生糕点:金鸡饼

东济堂手作养生糕点:金鸡饼

据《中药大辞典》条记载:鸡内金功用主治“健脾胃,消食积,化石。主治食积,泄泻,小儿疳积等”。

原料:鸡内金、蛋黄、小麦粉、蛋糕粉、草莓酱、植物油、黄油。

购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fufashao.com/fsxy/90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