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医节
致敬传承
3月17日,是中国国医节,这是一个不被熟知的节日,但他背后的历史值得我们记住,中医人在今天致敬前辈做出的贡献,更要将中医传承下去,为造福百姓健康贡献力量。
一、中国国医节的由来
“中国国医”即“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结晶。中医为华夏儿女的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在近代饱受争议和磨难,特别是民国时期几乎遭到废止。年2月,国民政府卫生机构的主管余云岫,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提出取消中医药,全盘否定中医中药。3月17日,全国17个省市、多个团体,名代表云集上海,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抗议、请愿。迫于压力,国民党政府撤除取消中医药的决定。为了纪念抗争的胜利,并希望中医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弘扬光大,造福人类,医学界人士将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二、致敬历史前辈
纵观历史古今,前辈们为中医的发展、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古有针灸之祖黄帝其著《内经》对针刺的记载和论述特别详细;脉学介导者扁鹊,齐桓公未病,而知其后五日不起;外科之祖华佗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总结汉代多年的临床实践,对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葛洪著《时后方》,最早记载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孙思邈治被唐太宗封为药王;药圣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被译为日、法、德、俄等国文字。
近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在西方对疟疾束手无策时,根据葛洪《肘后方·治寒热疟方第十六》记载:“青蒿一握,切,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成功提取青蒿素,拯救了全世界数百万人生命;“人民英雄”称号获得者、国家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主持研究制定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指导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取得显著成效,让世界看到中医药的价值。
无数的前辈为中医的发展,为国人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贡献,在今天我们要向他们致敬。
三、传承中医文化
中医在中国已经运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医无论是在治病上、在防病上,还是在养生上,都是有效可行的。中医学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的变化,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我院中医科作为特色科室,我们作为中医人,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国粹为宗旨,以造福百姓健康为己任,运用中医独特的诊疗方法,诊治各种疑难病、多发病和常见病。应用中药饮片内服外用、针灸推拿等技术治疗各种疾病,治疗范围覆盖临床各科,受到患者的好评,同时,根据病患需要,科室积极开展了其他特色中医诊疗项目,如小儿推拿,刺絡放血,中药足浴,中药保健,药膳粥,穴位贴敷、中药代茶饮、拔罐等。中医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医发展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们会不断前行在奋斗的路上。 咨询END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