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1201/4300466.html
看,他们在东方所见的那星,走在他们前面。直至来到婴孩所在的地方,就停在上面。他们一见到那里,极其高兴欢喜,他们走进屋内,看见婴儿和他的母亲玛利亚,遂伏朝拜了他。打开了自己的宝匣,给他奉献了礼物,即黄金、乳香和没药。他们在梦中得到指示,不要回到黑落德那里,就由另一条路返回自己的地方去了。
--朝拜产生的主基督
耶稣诞生之日,东方三贤送上“黄金、乳香、没药(圣母玛利亚的血)”,其代表“君王、司祭和教主”。三贤在耶稣苦难开始之前寄予耶稣美好的愿望。多年前的罗马历史学家普利尼认为乳香“洁白的耀眼、采集于黎明,颗粒浑圆,状似珍珠。”乳香被称之为“白色黄金”。
《牧羊人朝拜圣婴》
乳香,《中国药房调剂》记载乳香译自阿拉伯语Luban,意为乳。薰陆,乃梵文Kund或Kunduru之对音,意为香。其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lliacartriiBirdw)及同属植物鲍达乳香树(Boswlliabhaw-dajianaBirdw)。《本草释名考订》[16]中记载乳香的别名有:熏陆香(《南方草木状》),塌香(《梦溪笔谈》),西香(《本草衍义》),通明乳香(《普济本事方》),滴乳香(《洪氏集验方》),明乳香(《世医得效方》),石乳香(《寿世保元》)等。
乳香
《丝绸之路大辞典》[17]记载其为乳香树分泌的树脂,因白色稠如乳,故名。《香乘》[11]中言乳香状如乳头,故名乳香。在《青烟录》[13]、《新纂香谱》[10]、《香谱》[6]、《广志》[2]、《叶廷珪香录》中均有提及乳香即为熏陆,文献记载中乳香名称之多:“熏陆香即乳香,其状垂滴,如乳头也。镕(熔化)塌在地者,为塌香,皆一也。佛书谓之天泽香,言其润泽也,又谓之多伽罗香、杜鲁香、摩勒香、马尾香。”佛书称之为天泽香,其温润光泽。又称之为多伽罗香、杜鲁香、摩勒香、马尾香。《青烟录》也言:“熏陆香乳香,海药名马尾香,内典名天泽香,纲目名摩勒香,一名多伽罗香,又曰杜噜香。”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木一·熏陆香乳香》记载“一名马尾香,乳香别名,是树皮鳞甲探之复生”。《新纂香谱》、《香谱》、《广志》云:“乳香即海南、波斯国松树脂,有紫赤樱桃者,名乳香,盖熏陆之类也”。《释氏会要》中对乳香也有解释。宗奭言熏陆树叶与棠梨相似,“熏陆木叶,类棠梨···南番者更佳,即乳香也。”棠梨亦称为杜梨、甘棠,蔷薇科梨属。落叶亚乔木,高达十公尺,形似长圆形或菱形。边缘具尖锐锯齿,叶背、页柄和花序有绒毛。二月开白花,与熏陆树叶相似。《南方异物志》[3]中有记载熏陆,“熏陆出大秦国,在海边有大树枝,叶正如古松,生于沙中,盛夏木胶流出沙上,状如桃胶。”从产地和生长环境,以及树胶产出与乳香相似。
《中国药房调剂》记载乳香主要成分为游离乳香酸(boswllicacid)、结合乳香酸、乳香树脂烃(olibanor-sn),《临床中药辞典》载乳香含树脂约60-70%,树胶约27-35%,挥发油约3-8%。春夏均可采收,以春季为盛产期。干燥胶树脂,多呈小形乳头状,泪滴状颗粒或不规则的小块,有时粘连成团块。淡黄色,常带轻微的绿色、蓝色或棕红色,半透明。《中医辞海》表面有一层类白色粉尘,除去粉尘后,表面无光泽。质坚脆,断面蜡样,无光泽。气微芳香,味微苦。嚼之,初破碎成小块,迅速软化成胶块,粘附牙齿,唾液成为乳状。
《广志》[2]云:“乳香生南海,又僻方,即罗香也。”但罗香在《本草纲目》[12]木部第34卷中有记载,其为药名,实际上是龙脑香的别名,所以罗香并不是乳香。
﹏﹏﹏﹏《香乘》[11]后文又言乳香为树的鳞甲,可采之再生,砍树皮取香,“熏陆香是树皮鳞甲,采之复生,乳头香生南海,是波斯松树脂也。”“其香乃树脂,以其形似榆,而叶尖长大,斫树取香”。《叶廷珪香录》:“熏陆香其树大抵类松,以斧斫,脂溢于外,结而成香,聚而为块。”《本草以上集》“逐日用刀斫树皮取乳,或在树上,或在地下,在树自结。透者为明乳,番人用玻璃瓶盛之;名曰乳香,在地者名塌香”。
﹏﹏﹏﹏《香国》中言乳香旧出的不成乳头状,成乳头状的必是新出。其曰“乳香,波斯国,松木脂有紫赤如樱桃者,名乳香、熏陆之类也,胶出日久相重叠者不成乳头,杂以土石,其成乳头者,是新出,熏陆、乳香即熏陆乳头也,今松枫脂亦如是”。
乳香的产地
乳香主要产于非洲的索马里、苏丹、埃塞俄比亚和阿拉伯半岛的南部、印度南部,具有特异芳香,三国时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清暑华谈》记载“凡香品皆产自南方,南离位,离主火,火为土,母火盛,则土得养,故···熏陆之类多产自岭南,海表土气所钟也,《内典》云:香气凑脾,火阳也,故气芬烈”。文献中提到乳香多产自波斯、天竺、海南。
《南方异物志》[3]言:“熏陆出大秦国,在海边有大树枝,叶正如古松,生于沙中,盛夏木胶流出沙上,状如桃胶,夷人采取卖与商贾,无贾则自食之”。大秦国在3世纪成书的《魏略》率先记载了“大秦国”,其云:“大秦国一号犁轩,在安息、条支西大海之西,从安息界安谷城乘船,直截海西,遇风利二月到,风迟或一岁,无风或三岁。其国在海西,故俗谓之海西。”“大秦不是罗马,是波斯西海是西域诸国正西的里海,因此大秦国应该是在南高加索一带”。《后汉书·西域传》: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瑁,始乃一通焉。《东汉与罗马的首次交往》是古代亚洲与欧洲罗马帝国首次接触在中国东汉时期。
三国(公元年)地图
陈承言乳香西出天竺、南出波斯等国。《香谱》、《广志》云,“海南、波斯国松树脂,有紫赤樱桃者,名乳香,盖熏陆之类也”。《唐本草》云“出天竺国及邯郸(今河北)”。《香国》言,“熏陆出天竺、单于二国”,单于为北方民族五狄之一,匈奴在先秦时的他称。
《唐本草》记载乳香如枫树、松树脂,不同地区的乳香产出质量不同。“似枫松脂,黄白色,天竺者多白;邯郸者夹绿色,香不甚烈,微温”。苏恭曰熏陆香形似白胶香,出自天竺,“熏陆香形似白胶香,出天竺者。色白出单于者,夹绿色亦不佳。”白胶香在文献中记载为枫香。《金光明经》中言白胶香出自枫香树“谓其香味须萨析罗婆香。枫香树似白杨,叶圆而歧分,有脂而香,子大如鸭卵。二月花发乃结实,八九月熟,曝干可烧”。《南中异物志》[3]中认为枫香树脂即白胶香,“枫实惟九真有之,用之有神,乃难得之物,其脂为白胶香”。枫香树在《南方草木状》记载白胶香也可称为枫香,“枫香树有脂而香者,谓之香枫,其脂名枫香”。
乳香树及乳香
《香乘》[11]中有“乳香出祖法儿国”。祖法儿国(阿曼佐法尔的异译)。“祖法儿,汉之大夏也,唐之吐火罗也。国无城郭,俗尚朴素,尊回回教···气候常热,市用金银钱,文铸人物”。《隋书·西域传》记载或是大月氏侵占大夏后混合成一民族,位于今阿富汗北部兴都库什山与阿姆河上游之间一带。《皇明世法录》:“祖法儿国,其国在古里西北可二千里,西北倚山,东南临海,以石为城为屋,层起如浮图···礼拜之日,咸罢市,涂体以蔷薇露,以沉香油。熏衣以沉檀、俺八儿香”。在《瀛涯胜览》、《星槎胜览》、《明史·外国传》等介绍祖法儿国的故地在今阿拉伯半岛的东南沿海阿曼的佐法尔一带,为中世纪大食人航海基地和商品集散地。当时的祖法儿地区被中国人称为“海上香料之路”,大量香从祖法儿运至广州和泉州。
唐朝(公元年)地图
《西域记》记载:“阿叱釐国出熏陆香树,树叶如棠梨也”。阿叱釐在《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中记载其也作阿阇梨、阿祇利、阇黎、迦罗等。为梵语音译异写。唐南诏时天竺(今印度)僧人传入云南之佛法,阐瑜伽之教,行咒术,祀大黑天神,属佛教密宗。其僧人不剃度,不忌荤酒,皆有家室妻子,少知六经,故又名师僧教。《从阿叱力教派出发:问题与范式的讨论》:自隋唐开始,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盛行于洱海、滇池量大区域为主体的云南社会。《香乘》云,“西者,色黄白;南者,色赤。日久重叠者,不成乳头,杂以砂石;其成乳者,乃新出,未杂砂石者也。熏陆是总名,乳是熏陆之乳头也,今松脂、枫脂中有此状者甚多。”
宗奭言熏陆木叶南印度界、阿叱釐国出之,称之为西香,南番者更佳。《本草以上集》载乳香树出于大食、勿拔国,“大食、勿拔国边海天气暖,甚出乳香树,他国皆无其树”。唐释道世撰《法苑珠林》[4]言“熏陆香出大食国之南数千里,深山穷谷中,其树大抵类松”。
大食国、勿拔国的故地在今阿曼南部之米尔巴特一带。旧说在今阿曼北部之苏哈尔,赵汝适的《诸蕃志》[8]卷上:“勿拔国边海,有陆道可到大食,王紫棠色,缠头衣衫,遵大食教度为事。”其地位古代东西方海舶所经之地。宋朝史籍言其故地在阿拉伯半岛东岸的米尔巴特一带,一说在今阿曼湾西岸的苏哈尔,为古代东西方海上交通所经之地,也可由此取陆道通阿拉伯帝国。
唐朝(公元年)地图
乳香的品级
《香乘》[11]有“熏陆香紫赤如樱桃透明者,为上。”
《叶廷珪香录》中将乳香分为十级,实有八个级别:
“香之品有十,其最上品为拣香,圆大如指头,今世所谓滴乳是也;次曰瓶乳,其色亚于拣者。又次曰瓶香。言收时量重量于瓶中,在瓶香之中又有上中下之别。又次曰袋香,言收时只置袋中,其品亦有三等。又次曰乳塌,盖镕在地杂以沙石者,又次曰黑塌,香之黑色者,又次曰水湿黑塌,盖香在舟中为水所侵渍,而气变色,败者也。品杂而碎者,砍硝簸扬为尘者,为曰缠香,此香之别也”。
《新纂香谱》、《香乘》、《广志》曰:“今以通明者为胜目,曰的(滴)乳,其次曰拣香,又次曰瓶香,然多夹难成大块如沥青之状,又其细者,谓之香缠”。《香乘》今以通明者为胜目曰滴乳,其次曰拣香,又次曰瓶香。
分级如下:
乳香的品级
辨真假乳香
《华夷草木考》中认为“枫香树脂皆可乱乳香”,如辨真伪,烧之看颜色即可。“但枫香微白黄色烧之,可见真伪其功。虽次于乳香,而亦可仿佛”。
李时珍也言乳香不纯,以枫香杂之。其辨别乳香真伪的方法与《华夷草木考》相同,且提到“惟烧时可辩南番诸国”。
《香乘》言辩真伪提到“伪乳香以白胶香搅糖为之”,“烧之烟散、多叱声音是也”,“真乳香与茯苓共嚼则成水”。
温子皮言“皖山(即潜山,今安徽潜山县西北天柱山,《新唐书·地理志》“怀宁县有皖山”)石乳香,玲珑而有蜂窝者为真”。“每先爇,沉香之属则香气为乳香,烟罩定难散者是,否则白胶香也”。
乳香的药用
《新纂香谱》《香谱》《广志》云乳香所用以作药“仙方多用辟邪,其性温,疗耳聋,中风,口噤妇人血,风能发酒。治风冷,止大肠泻,僻疗,诸疮疖令内消”。《新纂香谱》云“主伏尸恶气,疗风水肿毒”。
﹏﹏﹏﹏《香乘》中言“熏陆香即乳香又谓之多伽罗香”。多伽罗香又称为云根香、多摩罗跋香,为白檀,可以治疗热病、赤檀能治疗风肿。《海药本草》云:“(乳香)味平,温毒、清神”。
乳香的炮制
《琐碎录》[7]记载乳香寻常用指甲、灯草、糯米之类同研,及水浸钵研之,皆费力,惟纸裹置壁隙中良久,取研即粉碎矣。又法于乳钵下,著水轻研自然成末,或于火上纸里略烘。
《时珍国药研究》[15]中提到《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乳香炮制始见于唐,孙思邈《银海精微》方法要求“一不见火,二治过。”
乳香现代炮制方法主要有三种
《中国药典》年版采用先加醋制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采用后加醋制和清炒
《乳香炮制工艺之见解》中还有麸炒,水煮,炒芯草制
历代提及研的有53处,同灯芯研的31处,水中坐乳钵研的26处,炙去油的24处。目的均在于研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记载乳香炒黄至外层明亮光透,凉后研末用。《中医五官科名著集成》:“用铜杓滚水煮之成块,在箸上炙煅去油。”乳香含树脂类成分,具有很强的粘性,不容易粉碎成18目筛的细粉,介绍直火烧灼。取原材料除去杂质,敲成黄豆大小,置于洁净的铁板上,厚度适中,取适量酒精(75%)喷洒在乳香上,闷至软化,压扁,再喷少许酒精,点燃直火烧灼乳香,不断翻铲,至色加深,灭火。或浓烟淡时,喷洒米醋(每公斤加5公斤米醋),翻铲至火灭,摊凉。即得,这种方法比传统法节约药材2%,只适用于10公斤的乳香,必须注意是否烧灼太过。
乳香的贸易
唐释道世在《法苑珠林》[4]中引《叶庭珪香录》提到乳香的贸易,言:“以象负之至于大食,大食以舟载易他货于三佛齐,故香常聚于三佛齐,三佛齐每年以大舶至广与泉,广泉舶上视香之多少为殿冣(最)”,乳香的多少作为古代考核军工或政绩的标准(上等叫最,下等叫殿。殿最指考核成绩的高低上下)。
《历代赋辞典》《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击章邯车骑,殿。……攻槐里、好畴,最。”聚之成块用大象运到大食后,大食用舟载到三佛齐(srivijaya,阿拉伯语Zabadj,爪哇语Samboja,
宋朝(公元4年)地图
《在乳香之路》纪录片中,乳香之路路线长达多公里,是阿拉伯世界与西方最早的联系,在耶稣诞生前年前,乳香曾经比黄金还要贵重,骆驼商队驮着数千吨的乳香穿过今天的阿曼、也门、沙特阿拉伯、约旦、埃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乳香之路”分布点
﹏﹏﹏﹏乳香在古代中国作为入药和熏香的材料,在西方则被赋予宗教意义。乳香是基督通往生死之门的媒介,促使基督重生,继续负重人间的苦难。采之复生的乳香,在今天依旧是香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埃及德尔巴赫里(Dirl-Bahri)神庙壁画
描绘埃及人奉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Hstshpsut,公元前-)之命,去庞特古国(Punt)探险取回31颗乳香树苗的故事
部分参考文献:(按年代序列排)
[1]Solomon:《SongofSongs》(SongofSolomon),Bibl,8thCntury.
[2]郭义恭:《广志》[M],不祥。
[3]作者不详:《南方异物志》[M],不详。
[4]道世:《法苑珠林》[M],释道世古籍善本。
[5]宋祁等:《新唐书》[M],中华书局,年。
[6]洪刍:《香谱》[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年。
[7]温格(革):《琐碎录》[M],不详。
[8]赵汝适:《诸藩志》[M],《四库全书》本。
[9]陈敬:《陈氏香谱》[M],台湾商务印书馆,年。
[10]陈敬:《新纂香谱》[M],中华书局,年。
[11]周嘉冑:《香乘》[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明崇祯十六年版。
[12]李时珍:《本草纲目》[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年。
[13]王欣:《青烟录》[M],不详。
[14]释南潜:《丰草庵诗集》[M],清初刻本。
[15]时珍国医药杂志社:《时珍国医国药杂志》[J]第7卷第1期,第44页。
[16]程超寰:《本草释名考订》[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年。
[17]丝绸之路大辞典编写会:《丝绸之路大辞典》[M],陕西人民出版社,年。
[18]李东红:《从阿叱力教派出发:问题与范式的讨论》[J],《世界宗教文化》年第4期。
撰文:有无间
校对:有无间
美编:科学怪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