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家里孩子小,经常感冒发烧,得流感,医院,也跑出了心得体会,自己给孩子用药,总能得心应手,也成了半个医生了。几年下来,几乎不输液,吃药就能好。
自从新冠以来,家家户户戴口罩,孩子一年都没感冒。最近大家忽视了戴口罩,孩子又感冒了。
看到很多家长不懂,把孩子治的输液了,很心疼。医院找神医看病的心得分享一下。希望有用。
发烧的本质
感冒的表现就是发烧。人为什么发烧呢?其实是为了提高免疫力杀死病毒。
比如说蝙蝠正常体温在40℃,什么甲流、乙流、丙流、非典、新冠的,对蝙蝠来讲通通不是事。但是人体的体温只有36.5℃,如果这些病毒入侵人体,人是受不了的,因此人要提高体温杀死病毒。
但是当人提高体温杀死病毒时,也可能杀死自己,首先受不了高烧的是人的大脑,表现是头痛,甚至烧成痴呆(我有一个同学就是小时候发烧烧成了痴呆)。因此,人发烧,体温不能烧太高,否则脑袋受不了,例如最好不超38.5℃。
如果我们感冒发烧,没啥大事,抗一下就过来了。如果是孩子感冒发烧,一娃得病,全家揪心。家长着急,但往往束手无策,怎么办呢?
很明显,看医生。
但是医生分为名医和庸医,也有黑医。如果不慎进入黑诊所,碰见黑医,不但耽误孩子病情,而且赔了孩子又费钱。
黑医生的套路
记得某个村子有一个小诊所,异常火爆。治疗感冒发烧的套路分为两步:
第1步:用猛药
上来先给输液,输上降温药(这个很重要,很能糊弄人,放第一位)和消炎药,温度咔嚓就降下来了,37.5℃,自己也舒服了,感觉病也快好了,简直是“神医”啊。
“神医”大爷的第一锤,就是把你的温度降下来,给你造成了体内无病毒的假象,其实这就是皇帝的新装,掩耳盗铃。当温度降下来了,自己舒服了,可是体内的病毒也舒服了,能更好的复制了。你输了降温药,舒舒服服的回家了,你以为第2天就好了(就是神仙,也得3天才好啊),没成想第2天又开始烧了。于是,继续吧,再来输液,反反复复。
第2步:用稳药
用稳药,说白了,就是温水煮青蛙,让你感觉也好了,也没好,在这里靠着,两个星期下去了,钱也花的差不多了,也该出院(诊所)了,自己身体的抵抗力都看不下去了,靠自己把病毒消灭了,你还以为是黑医治好了,出所吧。
黑医的套路,屡试不爽,由于乡村愚昧,这个黑医还远近闻名,人们到他这的络绎不绝,火爆到了楼上楼下全是挂吊瓶的病人的程度。自然财源广进,财源广进呐。
你想去黑诊所吗?建议你不去!
既然不能去黑诊所,医院吧。
医院的医生,一般分名医和庸医。
自古名医不常有,而庸医常有。医院的经验来看,名医占2成,庸医占8成,这是我的保守估计。
古代医生讲求望闻问切,现在医生不一定能望出来。不望也可以,看化验单也行。
但医院见多个医生对比,很多医生连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都看不清。那时候娃老生病,医院,同一张化验单,2个医生说是细菌感冒,没事;1个医生说是病毒感冒,结果还真是病毒感冒。
这样的情况,很多。这还是在大城市。如果在县里、乡里,可想而知。
我们信谁?信名医,也要有辨别力。
名医不常有,而自己的智商可以常在线,可以有对病情的判断力。
例如孩子经常傍晚才开始发烧,医院半夜都是值班医生,排队排半天也不能救急,就需要自己智商做初步判断。
另外,名医一号难求,如果排不上号,怎么办,干等着是要出事的。也需要自己有对病情的判断力。
对病情的初步判断,是在没有化验之前作出的应急反映,往往能抓住黄金期,及早服用合适药物,及早给孩子治疗。
接下来讲如何在没有化验之前,初步判断感冒的类型,望闻问切一下。
感冒类型的辨别
感冒分两种,一种是病毒性感冒,一种是细菌性感冒。
1.细菌性感冒
细菌性感冒的特点就是慢。一个是升温过程漫长;一个是升温幅度小而缓慢,一般不超过38℃。往往是我们常说的着凉了。当然,这种感冒好的也慢。
2.病毒性感冒(一般是流感)
病毒性感冒的特点就是急。一是体温陡然升高;二是升的老高,一般快速超过38℃,大多能达到39℃以上,甚至突破40℃。常见病毒性感冒包含甲流、乙流、丙流等等,也就是流感。
其中甲流最流行,传染性强,除了高烧之外,具有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特点。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
乙流特点是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达高峰39~40℃甚至更高。伴随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呼吸道症状较轻,咽干喉痛,干咳,可有腹泻。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充血,咽部充血,软腭上有滤泡。
一般在没有化验单到手的情况下,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感冒很容易辨别。
如果有化验单,以化验单为准。因为病毒类型千千万,病情类型千千万,不一定是上述两种。
如果我说了症状特征,你还判断不出是哪种感冒,那就太笨了,下面的文字请不用看了。
打败流感的方法
好了,在判断出是哪种感冒的情况下,就对症下药了。
1.对于细菌性感冒
治疗比较简单,多喝水,吃消炎药(抗生素)、感冒药,慢慢抗吧!怎么也得一周。
2.对于病毒性感冒
如果吃感冒药(中药),中药药效弱,可能干不过来势汹汹的病毒,反而被病毒干趴下了。
注意:抗生素(例如头孢类药物)是不能对抗病毒的。如果用抗生素来治流感,往往是南辕北辙、头痛医脚、脚痛医头,毫无效果。
什么能够抗病毒呢,是抗病毒药物。因此,要用抗病毒药治疗病毒性感冒(流感)。什么是抗病毒药物,请往下看。
那碰到流感怎么办?
我是这样治的:
(1)提高修复能力
服用维C泡腾片,成人每次不超1片,小孩可以减少至一半。注意不能吃的天数太多(例如连续服用不超过5天),否则容易得败血症。
如果没有维C泡腾片也可以吃橙子、西瓜等。
(2)用抗病毒药
常用药物有奥司他韦、金刚烷胺等。小儿最常用的是奥司他韦(简直是神药),大人常用的是金刚烷胺。服药要早,否则错过黄金期,比较可惜。
一般服药到3天后,体温降到37.5℃不反复了,证明病毒被干掉了,再巩固1天就可以停用了。切记走极端,有的家长怕不放心,一直吃,病毒都没了,还一直吃啥呢?
当然,此处如果有医生(庸医除外),请遵医嘱。
(3)用消炎药
刚才说了,一般第3天时(72小时)体温会降到37.5℃左右,为什么没降到36.5℃呢?
其实从出生那1天起,细菌攻防战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细菌一直被白细胞压制罢了。病毒性感冒的特点是通过病毒复制,攻击人体,击垮人体免疫力,然后细菌兄弟继续上,于是病毒感冒演变成细菌进攻人体的攻防战。
在得流感第1天之后,人体的城堡就会被病毒攻破,细菌趁机入侵,由此带来的是:肺炎。因此,我一般在第2天,开始给孩子服用消炎药(抗生素),一般轻的症状服用阿莫西林就可以了,重的症状服用头孢丙烯等(具体看每个孩子的特点选择合适药物)。
因孩子特点不一样,此处如果有医生(庸医除外),请遵医嘱。
不要想着接着就能好,病都是有周期的。病毒性感冒,怎么也得3天才能打败病毒、降烧,一周才能好。
如果超过一周,证明你用的药方不对。
(4)降温措施
保持体温的原则仍然是:不能走极端。
一是不能盲目降温。上面讲了,发烧是为了干什么的呢?是提高免疫力杀死病毒的。因此,盲目的降温,只会害了孩子,反而加重孩子的病情。
二是不能盲目的不降温。有的家长感觉降温不好,那就捂汗,但是孩子体温超过40℃,往往惊厥。有的把脑子烧坏了,成了低能儿,也不行。
因此,不走极端,非常重要。
如果在38.5℃以下,物理降温是可以的。
如果超过38.5℃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药物降温了。一般想缓慢温和降温的用牛磺酸。
如果再高,例如超过39.5℃甚至40℃以上,就得输液降温了。也可以用布洛芬口服,但是这个药效太猛,还是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控制剂量。
药物降温,除了激素抑制外,主要是用激素排汗,因此,出汗型的降温要注意补水,可以补充生理盐水(水里放点盐和糖)防止缺水失水,加点葡萄糖也行。
此处如果有医生(庸医除外),请遵医嘱。
(5)咳嗽治疗
病毒攻破人体后,细菌会乘虚而入,第2-3天起会咳嗽。
咳嗽分两种,一种是有痰的,一种是干咳的。
首先,咳嗽证明有炎症,需要吃消炎药(抗生素),这一点很重要。
另外,对于有痰的咳嗽,喝京都念慈菴蜜炼川贝枇杷膏很管用。
对于干咳(其实更难受),喝川贝清肺糖浆比较好。
喝的时候要注意,要含服,一直含着,一点一点的下咽。切记吃了药,再喝水冲下去。
在此声明:我可不是卖药的,只是心得体会。
另外,听咳嗽的部位。如果咳嗽在上部,问题不大;如果咳嗽在肺里,肺炎可能性大,就很严重了。
咳嗽严重,要看医生(庸医除外),请遵医嘱。
(6)健胃消食
感冒了,肯定食欲不振。药也刺激胃,必然伤胃。
我一般给孩子喝健胃消食口服液。
(7)看医生
如果能看医生,请第一时间看医生(庸医除外)。
注意:
中药的特点是温和,剂量小,毒性也小;西药特点是猛烈,剂量强,毒性也大。不能走极端:盲目相信中药,或者盲目输液(感冒都是有周期的,输液也不能立马好)。
一定要对症下药,一定要按照阶段用药。
流感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3天)
病毒肆虐期,特点就是烈。一定要用西药,例如奥司他韦。
一是用药切记偏执。尤其是女同志,容易偏执,不要盲目迷信中医,在这个阶段万万要注意。如果这个阶段用中医方法来治,往往加重孩子的病情,最终结果是病情恶化、被逼输液(输液可是西医,毒性更大,傻吧)。
二还是用药切记偏执。这个阶段如果身体能抗住,盲目用大招输液似乎也不太对(特别严重的除外)。上来就让你输液,一直输输降温药、消炎药是黑诊所的惯用做法,就是黑你的钱。
因此,要防止过,过犹不及还黑你的钱;也要防止不及(只用中医),不及扛不住早晚要输液。
第二阶段(第2-7天)
细菌活跃期,特点就是咳嗽。一定要用西药,例如阿莫西林等头孢类药物,再严重如肺炎(往往是前期只用中药没用抗菌西药,或者没抗住)可能就要输液了。
第三阶段(第4-10天)
修复巩固期,特点是病去如抽丝。这个阶段可以用中药调理,例如咳嗽就用京都念慈菴蜜炼川贝枇杷膏或者川贝清肺糖浆。糖浆是含服,可不是吃了糖浆再喝水冲下去,切记。
3.对于其它类型的病(例如疱疹性咽颊炎、手足口),实在没有研究。还是那句话:此处如果有医生(庸医除外),请遵医嘱。
4.对于那些推拿、拔罐、针灸,如果用来治细菌性感冒以及一些慢性病,疗效应该是有的,放到第三阶段切勿放到第一阶段,否则后果就是输液;如果用推拿、拔罐、针灸等治疗病毒性感冒这种烈性病,就跟慈禧太后看京剧看多了以为义和团刀枪不入能扶清灭洋一样,纯粹就是谋财害命,建议不要去了,躲得远远的。
尽量减少感冒,关键在预防,常戴口罩是很有必要的。另外,预防流感,也可以试试流感疫苗,秋天打上,管一冬天,也挺好的。
治病秘笈,一般人不告诉他
如果感觉有用,请收藏,以备不时之需。
如果看不懂或不按上述来办,请绕道。
如果能看医生(庸医除外),请遵医嘱。
更多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