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皮肌炎(juvnildrmatomyositis,JDM)是常见的儿童炎性肌病,是一种特发性弥漫性多系统自身免疫性血管病变,以近端肌无力和特殊皮疹为特征。调查显示,JDM平均发病年龄以7岁左右为高,且女孩发病率高于男孩。该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累及皮肤、肌肉、胃肠道,多伴有特征性的皮损。与成人皮肌炎相比,JDM有其自身特点,更易引起钙质沉着,预后较成人皮肌炎好。目前糖皮质激素仍然为初始治疗的基础,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可减少激素用量及相关不良反应。难治性、反复性JDM可选用静注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和自体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至关重要,不但有助于提高JDM患儿的生存率,而且还会使其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一、JDM诊断标准
目前,JDM的诊断基本上仍然依据Ptr和Bohan在年提出的标准,但随着时间推移,临床实践的不断变化,很多医生不再使用肌电图和常规肌肉活检,而选择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主要是由于MRI无创、适用年龄宽、简单而依从性好、敏感度高、准确的肌群定位和整体评价适用性好。临床研究提示,MRI对判定JDM肌群损伤和活动性具有一定价值,在显示JDM肌肉异常的符合率上,MRI更具优势,大有取代肌电图和肌肉活检的趋势。MRI检查主要表现为肌肉水肿,短时反转恢复序列和脂肪抑制T2WI序列高信号。
儿童关节炎和风湿病协会(CARRA)修订了Ptr和Bohan标准,传统和修订的JDM诊断标准:
①典型的皮肤损害,即Hliotrop疹和Gottron征;
②近端肌群对称性、进行性的肌无力、肌痛、肌压痛,可伴吞咽困难及呼吸肌无力;
③血清肌酶升高,尤其以磷酸肌酸酶最有意义;
④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
⑤肌肉活检符合肌炎病理改变;
⑥MRI肌炎证据。CARRA认为确诊JDM应包括,
①加上②~⑥中的至少3条;可疑皮肌炎①加上②~⑤中的2条;若患者有皮肌炎的特征性皮损持续2年以上,红斑处皮肤病理符合皮肌炎病理改变,无肌无力,无吞咽困难,肌酶、肌电图和肌活检均无异常,可诊断为无肌病性皮肌炎。
二、JDM分型
临床上将JDM分为3个亚型:Bankr型(致死型)、Brunsting型(良性型)和暴发型。为了便于病情观察,也有人提出了另外一种JDM分型法:
①经典型JDM:典型的皮疹和近端肌无力,对激素和抗风湿药有效;
②重叠综合征样JDM:临床表现类似经典型JDM,但疾病早期多发性关节炎症状明显。面部或四肢末端可呈现硬皮病样外观,提示预后较差;
③血管病变/溃疡型JDM:病情重、皮损严重且广泛(超出四肢伸侧、眼睑),常出现严重的甲周毛细血管病变和网状青斑,早期皮肤溃疡和胃肠道溃疡的危险性大,皮肤钙化的发生率高,治疗反应较差。肌肉和皮肤活检显示有明显的微血管病变;
④无肌病性皮肌炎:具有典型的皮损但缺乏肌无力或肌损害的临床和实验室依据。早期可有轻度的肌酶升高(如ALT/AST或醛缩酶,无肌酸激酶升高)。MRI显示确实存在亚临床肌炎。
三、临床表现
1.皮肤症状:通常为JDM的首发症状,典型的皮损为以上眼睑为中心的紫红色水肿斑和Gottron征:表现为掌指,指(跖)关节伸侧、膝、肘关节伸侧及内踝对称融合的紫红色斑,伴或不伴水肿,可有少量鳞屑。有些患儿皮损广泛,累及面部、肩胛、上胸部v字区等曝光部位。还可见甲周红斑、毛细血管扩张,雷诺现象等,少数严重病例可出现皮肤溃疡。
2.肌肉病变:通常累及横纹肌,任何部位肌肉皆可受累,但以肢体近端肌群及颈前屈肌为甚。常表现为对称性渐进性肌无力、肌肉疼痛或压痛。咽肌、食管肌肉无力时,出现构音困难及吞咽困难,比较少见,但表明病情较重。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和残疾。
3.消化道:常见亚临床或轻度病变,因为有血管病变,可有大便潜血阳性或肉眼血便。少数患儿可出现胃肠道溃疡或穿孑L。另外可出现腹痛、腹泻、便秘及肠吸收不良等。
4.肺部病变:JDM合并肺间质性病变比较少见,常提示病情严重。通常隐匿起病,表现为慢性干咳、逐渐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急性起病者多表现为发热、干咳、气促、发绀,最终导致呼吸衰竭。
5.钙质沉着:也是一个JDM特征性标志,多发生在JDM晚期,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常见于皮下组织或肌腱,表现为小结节、深在性肿块或斑块,沉积在皮下,形成硬性结节影响运动功能,能引起肌肉挛缩或形成溃疡,可继发感染。常提示有未控制的慢性炎症,代表病情较严重。
资料来源:李增刚,高敏,杨森.儿童皮肌炎的诊疗进展.中华皮肤科杂志.,48(6):-.
转自:儿科助手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白斑圆梦征程辽宁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