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建德 以下罗列的是小儿较常发生的5种疾病,家长要做好预防:
1、肠炎
吃了不干净或不新鲜的食物,或者天气突然变化容易使宝宝们拉肚子。如果是患了急性肠炎,会出现发烧、腹痛和腹泻等症状。小儿腹泻时,容易出现脱水,家长应及时给孩子补充口服补液盐。此外,秋季是轮状腹泻的多发期,家长一定要注意辨明孩子腹泻的原因,若是不能确认应及时就医。
2、感冒
季节交替之时,由于自身调节系统的不完善,宝宝们容易患上感冒,咳嗽、打喷嚏都是小儿感冒的症状之一。家长在夏秋交替之际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饮食起居,避免孩子着凉,随时留意孩子的体温变化。此外,还要注意孩子的清洁卫生,玩耍之后注意洗手。
3、扁桃腺炎
孩子的免疫能力较差,扁桃腺最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引起扁桃腺炎。扁桃腺炎常伴有高烧、头痛、咽喉痛等。还可能因疼痛而无法吞咽。发现孩子有扁桃腺炎要及时带孩子进行就医和治疗,可给孩子提供流质、偏凉的食物,减少对扁桃腺的刺激。
4、支气管炎
一般来说,如果感冒症状迟迟不见好转,就容易得支气管炎。小儿支气管炎的发病率也是很高的,经常是因为家长在孩子感冒时没有照顾好,反反复复感冒而导致的。
急性支气管炎本身比较容易恢复,但因其引起的咳嗽可能会持续较长的时间。若因细菌感染所致,可使用一些抗生素;多补充有营养、容易消化的食物。
5、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是因细菌或病毒感染中耳所致的炎症性疾病,常为感冒的并发症,而因其高烧症状易被误诊为普通感冒。若为慢性中耳炎就需要手术治疗。
-----------------------------------------------------------------------别让你的宝宝变成小胖子
宝宝“胖”是好事还是需要警惕?
显然,认为孩子胖了好,是错误的。大量的研究证实,胖不但不是好事,而且需要警惕。这是因为,肥胖会孩子惹来很多麻烦:肥胖可导致30多种疾病,让小胖子可能患上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等。肥胖还会导致孩子反应变慢,大脑变笨,学习成绩下降。
儿童时期,尤其是婴幼儿时期的肥胖,往往是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导致的肥胖。这种肥胖可能持续到成年后,给减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肥胖导致儿童过早发育,影响孩子长个子,导致孩子身高不够理想或达不到预期身高。
肥胖会给儿童心理上造成一定的伤害,甚至影响肥胖儿童的正常交际活动。
儿童期肥胖增加成年后患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的风险。
显然,肥胖为全球的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怎样的宝宝算是小胖子?
如何简单大体上判断孩子可能已经肥胖?这就需要结合孩子的月龄或年龄、体重、身高或身长。
从直观上来说,如果感觉孩子明显比同龄孩子胖或重,且奶类或饭量很大,则需要注意孩子是否已经超重或肥胖。
不同月龄的孩子身高、体重都有一个参考范围,WHO及中国都有一个能够反映孩子动态发育的曲线图。有条件的家长可以从网上或资料获取,然后将宝宝的身高体重安月玲或年龄标记在图上,如果发现孩子的体重明显超出正常范围,就要警惕孩子的体重是否达到超重或肥胖了。
如果怀疑孩子体重可能超出正常,医院进一步检查,发现有肥胖的趋势,就要及时干预。
为什么现在胖宝宝越来越多?
很多妈妈不理解,感觉自己家的孩子吃的不多,可怎么就胖了呢!还有妈妈纳闷,母乳喂养的孩子也会肥胖。
其实,导致宝宝单纯性肥胖的原因可能很多,包括遗传基因,如节约基因的存在,导致一些宝宝更容易肥胖
还有的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已经开始胖了,出生就是巨大儿,导致持续性肥胖。而出生体重是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由于追赶加速等,随后同样容易发生肥胖。
让孩子出现了肥胖,归根结底还是宝宝摄入的能量超过了宝宝的需要量,。
哪些行为举动会造成宝宝变成小胖子?
相对母乳喂养,奶粉喂养的宝宝更容易肥胖,这是因为容易奶粉喂养容易造成喂养过度,奶瓶让孩子吃起来太容易,不知不觉就过量了。
但母乳喂养的孩子也会肥胖,这可能是乳母的饮食过于油腻,导致母乳脂肪含量高,能量高。也有临床研究提示,6个月以后,夜奶吃得多的孩子哪怕是母乳喂养也可能发生肥胖。
家长认为孩子胖了更健康的错误认识,导致过度喂养,也是小小朋友超重或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大一点的儿童,饮食过油腻、快餐吃得太多、进餐速度过快、甜饮料或甜食摄入过多、高能量零食摄入过多以及不吃早餐等都可能成为肥胖的影响因素。
有调查提示,儿童肥胖与我国经济增长相关,这也提示,经济条件好了,但由于摄入的饮食结构不合理,总能量超标,却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了新的问题。
胖宝宝就是营养过剩吗?是否可能还有其他营养素的缺乏?
很多人认为小胖子就是营养过剩。其实,这种说法不够恰当。胖,可能只是能量过剩,不能代表营养素的过剩。很多胖小朋友反而更容易造成维生素D缺乏等问题。
这是因为,胖了以后,脂肪组织或细胞或储存一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D等,导致胖小朋友血液中的维生素D不足,而出现缺乏的症状。由于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等,缺乏后婴幼儿期更容易出现佝偻病。较大的儿童导致抽筋等缺钙的表现。同样,胖子也会出现缺铁性贫血等营养不良问题。
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如何规范好宝宝的饮食,避免宝宝变成小胖子?
既然胖了不但没有好处,还会带来很多坏处,那就要避免孩子出现肥胖。父母需要规范好宝宝的饮食:
准妈妈就要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多咨询专业营养师,尽量避免宝宝出生时就是巨大儿。
宝宝0-6个月尽量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孩子明显比人工喂养的孩子发生肥胖的几率要低。
母乳喂养也会肥胖,乳母比较胖,且进食大量的含油脂的食物,乳汁中脂肪含量就会高,容易导致宝宝肥胖。因此乳母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结构,不摄入过度的含油脂过多的食物等,注意控制饮食总能量。同时注意喂养方式,尽量直接让孩子吸吮乳汁,做到需要多少,吃不多,容易控制量。不得已时才将乳汁挤出来放入奶瓶。
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则需要控制总奶量及喂养速度,宝宝需多少则喂多少,而不是拼命的灌孩子。有家长为了让孩子多吃点长胖点,使用孔径较大的奶嘴或私自将奶嘴孔改大,这种做法都需要警惕。
为6-12月的宝宝合理安排奶量及辅食的关系,避免过多的辅食或奶量导致总能量超标。
对于1岁以后的宝宝,同样需要有合理的个体化饮食方案,避免饮食合理,饮食能量既不能低,也不能过多。
定期给宝宝体检,发现有超重或肥胖趋势要及时调整。对于已经是超重或肥胖的儿童,则需要在专业营养(医)师指导下,合理减肥。
分享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