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们,为了防止大家错过每天的文章,强烈建议把我们“设为星标”!这样每天的育儿知识,你都能学到啦,带娃可以更轻松~
----------
昨天说到咱们客服家孩子肺炎的事儿,后台收到特别多的留言。
每年的冬季,呼吸道疾病都特别多,蓁蓁两岁左右的时候,也感染过一次肺炎,剧咳明显,最厉害的时候每一两分钟就会咳嗽,东西也不想吃,连平时最喜欢的“点心”和橘子都不想吃了,一连着4天左右总共才吃了5勺粥,满脸都是干硬的鼻涕,哪怕是抹了再多的郁美净,鼻翼下面也被她自己的小手擦得通红,因为没有精神,只能一会儿就轻轻的给我说“妈妈,鼻子痛”。
那也是蓁蓁第一次接触雾化,我和蓁爸两个人,一边用力抱住声嘶力竭的蓁蓁,一边轻柔的把面罩放在她的嘴鼻前。孩子适应能力很强,又或者是雾化并没有不适感又能真正的让她舒服,所以人家第二次使用的时候,已经很淡定了,而我和蓁爸还是如临大敌一般,手脚并用。
昨晚文章发出后,受到的留言里,也有很大部分说到了雾化,特别是有很多宝妈都问到了同样的一个问题,听说雾化有害,到底要不要做?
雾化有害啦?莫非是这个网络谣言,又一次沉渣泛起了——
和吃药、打针、输液一样,雾化是目前临床治疗呼吸类疾病的一种手段,常用于缓解治疗哮喘、咳嗽等。在我国临床治病里也使用了近20年了,并不是一种新的治疗方式。
还有一种谣言,经过一道加工工序,咋看起来挺像那么回事,但却经不起推敲,比如“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是不是看着挺明白,实际上这句话来自于《中医内科学-肺病症》,只不过删掉了后面几句而已“肺为娇脏,不耐寒热,且肺恶燥,燥着肺气上逆而咳喘,甘润可使肺气自降……”这话并不高深,其实就是说太寒冷或者太热的环境都可能让肺部不舒服,而且肺尤其讨厌干燥,燥了就容易咳喘,而呼吸湿润的空气就可以让肺康复舒服。其实是赞赏雾化的,本命就被断章取义成反对了。
在健康医疗面前,我始终觉得,科学、适度的态度最重要。和输液一样,雾化本身只是一种治疗手段,有没有“害”的关键在于“怎么用、用多少”。
1
认识雾化
雾化治疗将药物制成直径为几微米的小液滴或小颗粒,也就是气溶胶,随着呼吸,药物会直接进入呼吸道和肺部。
由于雾化吸入可直接作用于发生病变的呼吸道和肺部,不经过胃肠途径和血液途径给药。对比口服或静脉输液,它起效更快、效果更好。雾化治疗时,局部药物浓度高,但总体用药剂量小,仅为全身用药的几十分之一,不良反应少。
危害论里最令爸妈害怕的部分,就是“雾化比输液危害更大”。事实上,如果说口服药和静脉给药如果是对整个身体的“全面轰炸”,雾化吸入就是“定位局部打击”,反而见效快,全身副作用小。所以,完全不必“闻雾化色变”。
2
雾化吸入要选对药
蓁妈一直以来都反复强调,咳嗽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症状,引起咳嗽的原因不同,如哮喘、支气管炎、肺炎、急性喉炎等。雾化治疗咳嗽时,也要根据引起咳嗽的不同病因,由医生决定用什么药。危害论列举了激素、抗生素等一堆药来吓人,但不一样的病情总不能任何病都用一样的药吧?
举例说明:如果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厉害影响宝宝睡眠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雾化吸入生理盐水(没错,就单纯的生理盐水),来保持呼吸道湿润、减少刺激引发的咳嗽。
如果痰多而且粘稠、不易咳出,可以使用化痰药(乙酰半胱氨酸),或者支气管扩张药(沙丁胺醇),必要时也可能用到消炎的激素成分(布地奈德)等。
雾化作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方法,国家食药监局目前还没有关于它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警告。对症适量用药是好事,滥用就是坏事。雾化治疗到底好不好,关键在于有没有用对药,有没有被滥用。
所以,我们要警惕的不是雾化和输液的本身,而是药物的“滥用”!集中来看下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
》》雾化药物含有激素吗?
雾化常用药有这几种:布地奈德混悬液(消炎消肿),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复方异丙托溴铵(气管舒张剂,解痉平喘),乙酰半胱氨酸(祛痰)等。
其中,布地奈德混悬液(消炎消肿)确实是一种激素,但是安全性非常好。反复咳嗽的孩子,或者是支原体感染、哮喘的孩子,需要长期应用这类药物。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以每十年约50%的速度递增,雾化吸入疗法是缓解症状、控制病情的杀手锏。
》》雾化药物含有抗生素吗?
雾化药物一般不用抗生素,用注射液代替雾化液的做法不可取,因为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还有可能增加不良反应。
根据《中华医学杂志》发布的《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着重强调了当前雾化药物使用的一些不规范的地方。以下药物都不是雾化剂型,均不推荐雾化时使用:
1、庆大美素等抗生素;
2、利巴韦林,(因为是针剂,有时候还会影响雾化效果,和别的几种药物一起用,还会影响稳定性);
3、地塞米松;
4、氨溴索(沐舒坦);
5、α-糜蛋白酶;
6、各种中成药。
提醒:医生给孩子开了雾化药物后,做之前,爸妈可以先留心对照着看看有没有上面这些药物。如果看不懂,沉住气、微笑着多问问医生。
》》雾化会导致过敏吗?
雾化药物里的激素,可以抗炎、消肿、抗过敏。有的孩子可能在雾化前涂面霜了,会吸收一部分药物,引起面部过敏,但是概率非常小,局部现象,不会造成全身的严重反应。
3
做雾化时要注意这些
》》进食后不要马上进行雾化
宝宝进食后,隔1-2小时再雾化,防止排痰、气雾等刺激引起恶心或呕吐。吸入前要清洁口腔,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食物残渣。
》》尽量保持宝宝平静状态
很多宝宝都不愿意做雾化,哭天喊地死活不配合,医院雾化室经常一片凄惨地宝宝哭声。宝妈们可以考虑为了让孩子安静,减少恐惧、焦躁,会拿出手机播放孩子喜欢的动画片——这是生病福利时间。等情绪安静了,就教ta正确的吸入方法,慢慢深呼吸,使药液更充分地到达支气管和肺内。
如果是小一点的宝宝,可选择在睡着时,将面罩尽可能罩住口鼻。
》》根据宝宝年龄,选择吸入方式
3岁以上宝宝,雾化最好选择口腔吸入。3岁以下的宝宝,或者不愿意配合含喷头的,就选择面罩式喷头。
》》别心急,给宝宝一个适应过程
有些爸妈看宝宝不喜欢雾化,就想快点做完,一开始就把雾化量调到最大,大量冷雾气急剧进入气道可能会引起宝宝刺激性咳嗽等不适,诱发哮喘,甚至使支气管痉挛,导致憋气、呼吸困难。这样一来,宝宝反而更反感做雾化。
正确方法:刚开始时使雾化吸入嘴离宝宝6-7cm,然后逐步减少到3cm左右。这样可以让宝宝适应雾化液的温度,减轻冷空气对气道的刺激,减轻不适感。
》》治疗过程尽量不要中断
雾化吸入治疗一般要5-10分钟,没有情况尽量不要中途停止,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如果宝宝剧烈咳嗽,可以暂停吸入,帮着拍背或喝一些水,等咳嗽缓解后再继续。
》》过程中注意观察宝宝
随时注意观察宝宝的状态,如果出现口干、恶心、胸闷、气促、心悸、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要及时让医生处理。
4
雾化后记得做这些动作
1、漱口
如果用的不是单纯的生理盐水,而是其他药物,一定要让宝宝漱口,减少药物在口腔和咽部沉积,避免念珠菌感染。不会漱口的小宝宝,可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口腔。
2、洗脸
用面罩做雾化吸入的宝宝,做完后要及时洗脸或用湿毛巾擦脸,着重清洁面罩覆盖区域,防止残留的药物刺激皮肤。另外记得吸药前不要抹油性面霜。
3、拍痰
》》准备工作
1、给宝宝穿柔软的棉质衣物,不要穿胸背部有纽扣的。拿掉宝宝的项链首饰,大人的戒指、手表、手链等;大人指甲剪干净,省得伤到宝宝。
2、吃奶前(餐前)1小时,或吃奶后(餐后)1~2小时。
》》姿势:
1、小婴儿趴在大人的腿上(必要时腹部可以垫上枕头作为支托),呈头低臀高的姿势,约呈15~20度的倾斜,并将头侧向一边。
2、大一点的宝宝侧趴在床上,腹部可以垫上枕头作为支托,呈头低臀高的姿势,并将头侧向一边。
点击可放大
》》动作
手指自然并拢,弯曲成杯状,掌面向下,叩拍胸背部。叩拍的方向由下往上,由两侧往中间。
叩拍是温柔轻巧的施力,利用了手腕关节自然活动弯曲的力量,有节奏地叩击,避免太轻或过重。叩拍的声音为空心音而非实质音,若是正确操作,叩拍是无痛性的。
注意,叩拍时避免用力拍击患儿的胸骨、心脏、脊椎、肋骨下缘及腰部以下的脏器,也不要叩拍于引流管或缝合线上。
》》注意
1、每次拍痰10~15分钟(两侧各叩拍5~10分钟),一天可以叩拍4到6次,最多每2小时拍一次。
2、拍痰时,宝宝的头侧向一边,有口鼻的分泌物排出,就马上擦掉,以免阻塞呼吸道。
3、如果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呕吐或其他不适,应立即停止拍痰。
就算拍痰不算很成功,也不要担心,没有完全吐出的痰液,可能会随着宝宝便便排出。注意观察便便里有没有大量粘稠物质,那就是痰液。
5
在家自己做雾化注意这些
有些爸妈会选择在家做雾化,如果经过医生同意,可以在家中使用,前提是仔细认真学习掌握操作方法。
1、根据病情选择雾化机,认真读说明书
如果孩子是急性发作,或者是气管炎肺炎等,一定选择医用压缩机,一两百元的雾化机起不到作用。还有根据不同症状选择不同机型,不要买自己都看不懂的海淘产品。
2、严格按医嘱治疗
接受雾化治疗过程中,爸妈千万不要擅自给宝宝改药、减量、停药,要按医嘱的频次、用量,坚持做完整个疗程。用药这个事不能想当然,并不是医生让你用5天,你用3天,副作用就是5-2变小了,真的很专业!
3、正确操作,药物要完全吸入
认真阅读雾化仪器的说明书操作手册和注意事项。尽量让宝宝安静做雾化,面罩一定要对住口鼻,不是吸进去就可以,最远不要超过2厘米。
有些宝宝实在没法配合雾化,爸妈可以趁孩子睡着时做。但是手柄需要保持垂直,可以让药物溶解得更充分,不然会导致倾斜洒出,或者不均匀。
4、注意清洁
每次使用后,要将雾化器的零部件拆开,用温开水冲洗干净,晾干。操作过程中注意清洁双手。
困扰我们的问题是,我们对于现有的医疗环境有太多的不满和怀疑。
也的确,和输液等其他的治疗方法一样,雾化在国内也面临着被滥用的现状:如医院要求用雾化激素等药物模式治疗。
这种问题是两方面。一方面是着急需要治疗效果立竿见影的家长,另一方面则是喜欢用药物来安抚家长的医生。
这是雾化的问题,也是任何一种医疗方式的问题,除去骗人的产品,任何药物或者治疗方法,都有善用和滥用的区别。
如果一种药物或者治疗告诉你无毒无害无副作用还有效,那就是骗子。
家长们所能做的,也无外乎我们老生常谈的那几点:
自己学习掌握一定的家用医学常识,减少因紧张着急而造成的过度治疗;
在自己经济条件允许下,寻医院和医生;
重要的是和医生充分沟通,而不是都挤着去三甲说两分钟话就完;
获得医嘱之后不要怀疑而是坚决执行。
这不是万无一失的方法,但一定是有效,可以解决你对于医生治疗方式怀疑的方法。
当你在一个信得过的医生医嘱下坚定地治疗。你就会发现之前那些揪心的医疗恐慌言论就都不是事儿了。
这很难,所以我们要努力。
来源:《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中华医学杂志》年第34期)、知乎、复旦儿科黄剑峰医生、一小时爸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