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多硬朗的钢铁大汉,最近都很难逃过一只披着“冰糖外衣”的熊猫团子的刷屏。
它便是近日频上热搜的“冰墩墩”,此次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在知乎也受到网友们的热烈讨论上,不少网友反馈冰墩墩的“外貌”不及年北京亚运会的熊猫盼盼。
看似平平无奇,但其火热程度不亚于玲娜贝儿。
冬奥会首金出现后,领奖台上出现了专属定制的“冰墩墩”直击各大网友那颗“萌动之心”。为买冰墩墩提前12个小时排长队,奥林匹克天猫官方旗舰店多款周边几乎“秒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冰墩墩都是实力圈粉,生动演绎一“墩”难求,不少网友呼吁快点补货,还有网友说,强烈要求实现一户一墩。
小小的“冰墩墩”为什么一夜之间能成为“顶流”?当消费市场乘上冬奥之风,中国消费市场的活力得到更多释放,冰墩墩炙手可热背后的冰雪经济究竟蕴含了多大的潜力?
“冰墩墩”成为新晋顶流的背后
随着冬奥赛程的推进、冬奥氛围的持续和社交媒体的传播,“冰墩墩”圈粉无数。小小冰墩墩为何突然魅力暴增?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北京冬奥会吉祥物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透露了其中设计奥秘,作为一个受欢迎的吉祥物应该具备三个特点:文化性、艺术性和商业性。本质上来讲,这也是抓住了颜值经济下受众群体的心智。
冰墩墩是将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形象与富有科技感的冰晶外壳相结合,让其呈现出萌态。随着近年来“萌经济”的快速发展,属于萌宠系列的冰墩墩也可以说是乘上了东风,这与此前爆火的玲娜贝儿IP出圈的原因本质上来讲是雷同的。
当然,认知与经验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人对“可爱”的感知差异,同一个冰墩墩在不同人眼中的主观形象自然也千差万别。有人为冰墩墩的可爱深受触动,也有人内心毫无波澜。对于那些为冰墩墩着迷的人而言,这无疑是对“可爱”本身的一种审美认同。
但冰墩墩与玲娜贝儿不同的是,玲娜贝儿是通过“可爱”等标签和碎片化高频的互联网传播而迅速被辐射开来的,冰墩墩却有着丰富的“内涵”支撑。本质都是一种商业量产品,但冰墩墩包含了审美元素+情怀属性+IP认同感。
其次,美好的事物和精神是人类的共同向往,冰墩墩想要传递的美好和祝福是相通的。
据中国青年网消息,近日,参加冬奥会比赛的各国运动员在社交平台上毫不掩饰地表达出对“冰墩墩”的喜爱:捷克花滑运动员娜塔莉·塔施莱罗娃表示自己被“冰墩墩”“迷倒”;芬兰女子冰球运动员皮特拉·涅米宁激动地向粉丝展示“冰墩墩”抱枕如何一秒变身毯子;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执行主任杜比也说:“‘冰墩墩’很可爱幽默,充满了正能量,我希望也能有一个,更希望全世界青少年都能有一个。”
事实上,不止“冰墩墩”,其超高人气背后的冰雪经济同样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