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发烧是每个宝宝成长过程中都绕不过的坎儿,宝宝发烧妈妈的心里也是火急火燎,医院,如何帮助宝宝降温,看看专家怎么说。
发烧是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方法,发热程度并不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很多宝宝体温很高,但精神不错,说明病情不严重,如果孩子发热的同时精神萎靡或者嗜睡,不愿意吃东西,也不愿意喝水,就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如果发烧3医院就诊。
1小孩为什么会发烧?小孩发烧的原因有很多,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感染所致。而小朋友的免疫系统还未完善,容易受到外来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袭。而发烧正是身体免疫机制起作用的一个表现,是对病原微生物作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2体温多少度才算是发烧呢?小儿一天之内正常的体表体温在36-37℃之间,假若孩子的平均体温达到或高于37.5℃时,就要考虑到宝宝是否发烧了。通常来说,低热是指:37.4-38℃;中度发热是指:38.1-39℃;高热是指:39.1-41℃;超高热是指:41℃以上。
小儿发烧存在的6个误区
在临床工作多年来,许多家长对于小朋友发烧存在着如下6个方面的误区,把握不好,还会危及孩子的性命,家长们需多多注意!
误区一:只要迅速退烧到正常体温就好?退烧的目的并非是迅速降低体温以致康复,而是减轻不舒服的症状,让体温降到38度左右,然后通过多喝水、多休息等慢慢恢复到正常。而盲目地吃退烧药或者打退烧针反而会掩盖了真正的病症,用药强硬压下来的体温,却不料身体免疫功能受到强烈的抑制,病原微生物就会在身体里面四处乱闯,甚至有可能会跑到脑部引起脑膜炎,从而引起急危重症。
误区二:发烧需要马上用冰枕、退热贴来降温?冰枕、退热贴、温水浴等物理散热方式,最好是作为辅助手段来帮助退烧。若使用过程中小朋友出现畏寒、颤抖应立即停止使用,原因在于颤抖让身体产热增加,反而让小朋友更加不舒服、甚至更容易发高烧。
误区三:高烧反复不退,不知该怎么办?发烧期间的体温会忽高忽低,这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提高的关系。当体内病症完全康复后,高烧自然就会退。一般来说,病毒感染约3~5天,通常48个小时左右就会慢慢舒缓;但病程较长的也可能烧到2个星期。高烧状态下口服足量退烧药2个小时仍然处于高热状态,或高烧状态超过4-5天仍然没有下医院求医。
误区四:服用退烧药会对小儿产生副作用?退烧药一般是在体温38.5℃以上再服用退烧药,如反复发烧,最少可以间隔4小时再口服一次,一天最多可用4次,如果既往有热性惊厥的小孩可适当降低标准,只要家长能谨遵医嘱用药,服用的退烧药一般会在4-6个小时就被肝脏代谢干净,从尿中排出体外,不会对小儿产生毒副作用。如果家中小孩不小心将退烧药当“糖水”一次性大量误服,则医院洗胃处理,一次性大剂量的口服退烧药可能会对小孩肝脏及肾脏造成损害。
误区五:小孩发烧可以用“捂热”的方法退烧?在很多老人家的观念中,孩子发烧了捂一捂出一身汗就好了,对于小朋友来讲,这是万万不可的。因为婴幼儿体温中枢神经未发育成熟,不会像成人一样捂汗就能降温。相反,越捂体温越高,在捂热较长时间后,患儿体温可迅速上升到41℃-43℃,容易导致高热惊厥,甚至危及生命。
误区六:体温越高,病情越严重? 不能以体温的高低衡量病情的严重性。就算小朋友患上脑膜炎,也不一定会发烧,如果小朋友在发烧时有神色呆滞、面色差、脾气焦躁、气喘、呕吐或腹泻等症状,医院就诊。
另外提醒各位家长朋友,小儿发烧时应注意:
一、多休息、多喝白开水补充水分。
二、饮食清淡,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发烧期间尽量不吃、
三、注意房间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四、尽量选择物理降温方法。宝宝发热在38.5℃以下的话,可以用温水擦拭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等处,尽量时间在10分钟以上。大宝宝可以采用温水浴,水温比体温稍低就可以。切记!切记!切记!不要给宝宝用酒精擦拭,不仅刺激皮肤,还可能出现酒精中毒及过敏反应。
五、小孩发烧期间突然出现寒战发抖症状时,往往提示小孩正准备发高烧,这时候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要添衣加被、用温水或暖水袋热敷手脚及尽快口服退烧药,待手脚暖了再减衣减被散热。
常用的退烧药——看准时机和用量
如果宝宝经过物理降温后体温仍在38.5℃以上,最好使用退烧药,因为持续高热可能会引发高热惊厥,以及重要脏器和心肌损伤。目前常用的退烧药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两种。
对乙酰氨基酚起效快,副作用少,但控制体温时间相对短,平均控制时间为2小时左右。
布洛芬退热平稳持久,虽然起效慢一些,但对于高热的效果比对乙酰氨基酚要强,且持续时间长达4-6小时。
许多儿童感冒药中多含有其中某种成分。妈妈在给孩子吃药前,一定要仔细看说明书,以免重复用药。
看完觉得有用的话麻烦动动手指转发给更多的宝爸宝妈知道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