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
(道地味道)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在以前港产剧中,出现过这样的情节,剧中人物感冒咳嗽了,有人会建议他多吃柑橘。不只是吃柑橘肉,而且需要他连皮带瓤地吃下一整个柑橘。他虽是疑惑,但还是照做了。果不其然,不久病就痊愈了,真是神呼其神!这到底是编剧胡编乱写的情节呢,还是有据可循的做法呢?
1柑橘的外皮可入药
其实连皮带瓤吃柑橘的不止剧中人物,还有神医华佗。
相传,有一年华佗外出行医,突遭风寒,正好带在身上治疗风寒咳嗽的药丸没有了,便买了些柑橘解渴。没想到,华佗连皮带瓤一连吃了好几个后,病居然好了。后来,他发现了柑橘的外皮可以治疗风寒咳嗽。
这虽是传说,但事实上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懂得将柑橘的外皮作为药用,为理气化痰药,并将其药效点明记载。
▲《神农本草经》
在中国现存最早、成书于东汉的医药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便有相关记载:“橘柚,味辛,温。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一名橘皮。①”当时,人们将柑橘外皮都统称为“橘皮”。
后来人们发现,“橘皮”作为中药,其干燥后陈放日久的“陈”皮,药效更好。南北朝药学家陶弘景就此提出“橘皮”陈用之说:“橘皮以陈久者为良”②。
▲陶弘景语:“橘皮以陈久者为良”。
此后的本草著作也多沿用了这一说法。因此,药方上也开始有了“陈橘皮”、“陈皮”的名称。
陈皮小知识
虽然“橘皮陈久者为良”的说法被提出了,但“陈皮”一词在唐以前还是较为少见的。
直至唐代,孟诜著的《食疗本草》才首次明确提出“陈皮”这一称谓③。但后来历代本草书籍仍多用“橘皮”之名,“橘皮”的叫法一直延续到明朝。到了清朝,“陈皮”的名字才慢慢取代“橘皮”。
2
柑橘皮为什么要陈久?
为什么说“橘皮陈久者为良”呢?
这除了是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更为重要原因是,古代中医认为新鲜橘皮会有燥散之性,不能很好发挥它的药效。
然而经过时间陈化后,橘皮烈气消除了,药性就更温和。这好比脱缰的野马,经过驯化,才能骑马打猎。
这一说法在历代本草中亦有所论述:
“广中陈久者良,故名陈皮,陈则烈气消,无燥散之患”——《本草备要》汪昂④
“橘皮,如人至老年,烈性渐减,经久而为陈皮,则多历寒暑,而燥气全消也。”——《本草从新》吴仪洛⑤
“收藏又复陈久,则多历梅夏而烈气全消,温中而无燥热之患,行气而无峻削之虞。”——《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⑥
而在现代,这个观点得到了科学研究验证。经研究发现,陈皮中两大主要化学成分黄酮类与挥发油,随陈皮年份越高,黄酮类物质含量也越高,当中的挥发油含量都会有变化。如下图:
▲图出自:《不同年份新会陈皮总黄酮及橙皮苷含量动态变化》。新会陈皮总黄酮含量随着贮存年份越长,呈上升趋势⑦。
而挥发油成分,随着贮存年限增加而变化,刺激性减少,更加醇和。如下图:
▲图出自:《GC/MS对不同年份新会陈皮挥发油的分析》。随着年份的增长,新会陈皮挥发油成分改变显著。陈皮当中小分子挥发油成分减少,大分子挥发油成分相对增加,所以气味越清雅,品饮就越醇和⑧。
由此可见,通过历代中医临床实践与现代科技手段证实,陈皮的效用就在于一个“陈”字,越陈越香,越陈越好。
常言道:”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千年人参,百年陈皮”,这些谚语便反映出陈皮的珍贵之处,和其越陈越好的药用价值。
而对于人们来说,它除了是珍贵的良药,还是时间与文化传承的见证者。历经岁月沉淀的它,让我们时至如今依然能感受到那份陈香韵味。
参考文献
①顾观光.神农本草经[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71-72.
②陶弘景.本草经集注[M].昆明:群联出版社,:-.
③唐·孟诜.食疗本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2.
④清·汪昂.本草备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⑤清·吴仪洛.本草从新[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⑥明·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
⑦林林,林子夏,莫云燕,廖素媚,黄庆华.不同年份新会陈皮总黄酮及橙皮苷含量动态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19(6):-.
⑧周欣,黄庆华,莫云燕,廖素媚.GC/MS对不同年份新会陈皮挥发油的分析[J].中药材,,32(1):24-26.
推荐阅读
1、新宝堂陈皮是什么样的陈皮?
2、《南方日报》:医院临床应用研究
3、《江门日报》:新宝堂联手中国农业科学院南方经济作物研究中心推动陈皮酵素功能性食品研发
4、《江门日报》:新会陈皮道地药材认证标准通过专家评审新会陈皮、化橘红、广藿香、巴戟天认证标准评审会在新宝堂召开
5、干仓?湿仓?到底哪种陈化工艺才是新会陈皮的标准工艺?
6、常吃陈皮居然有7大好处,难怪江门人家家户户都有~
7、收藏新会陈皮的您,又赚了~,最新研究成果发布!
8、《新会陈皮化学成分的综合分析测定研究》论文在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医院药学杂志》成功发表
长按或者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