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630319.html
身边经常可以听到或遇到,父母由于外出打工或是工作繁忙,而把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委托给老人扶养的。
李丽,来自于陕西农村,16岁就成了北漂,做过餐厅服务员,电器销售,现在就职于保险公司。
虽然是公司里的一个小领导,几乎月月都是销售冠军,每年年终奖金也是名列前茅,公司的各种奖励和礼品也拿到手软。
但zui令她苦恼的莫过于,已经四十出头的她,仍没有解决好个人问题。其实她早在十五年前就结婚了,并且有个儿子,今年已经十三岁了。
现如今,她已和丈夫分居10年了,丈夫也是陕西人,但一直没有办理正式的离婚手续,原因是之前两人共同出资在老家购买的房产一直都卖不出去,双方又不愿意退让,所以离婚的问题就一直拖到现在。
按照当时分居时的口头协议,孩子归妈妈,爸爸每月给抚养费。但是孩子爸爸只给了一年多的时间,之后就开始以各种借口推辞。
正因为孩子的爸爸没有承担该有的扶养义务,再加上李丽也不想跟他有太多的往来,所以当他提出想去看孩子的时候,李丽都是拒绝和排斥的。
孩子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都没有离开过姥姥姥爷家。每年只有春节的时候,他们才回去看孩子和二老。
后来,两人分居了,李丽觉得有些亏欠孩子,所以,寒暑假的时候会把孩子接到北京来呆上十几天。每次带孩子出去,孩子想买什么买什么,李丽从不拒绝,但是,尽管如此,只要有一点儿不顺心,或是哪儿得不到满足了,孩子就开始歇斯底里地哭吼,无论什么场合。
每次把孩子接到身边,超不过三天,一定有“战争”。后来李丽也慢慢发现,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跟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不管自己怎么劝说,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
李丽也想过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但是为了能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再加上自己在孩子身上无计可施,所以就选择了自己留在北京,孩子继续跟姥姥姥爷生活。
平日里,每当她想跟孩子视频通话的时候,孩子几乎都拒绝,只能是姥姥拿着手机让李丽看看孩子。但每次看到他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玩游戏。她也批评他,但是根本没用。
当然,孩子有时也会主动跟她说话,但是没说两句,就会跟她要钱,不是是买点卡,就是买装备。
李丽觉得自己既然没法陪伴孩子,那就从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吧。所以每次孩子张口的时候,她都是尽量满足他的要求。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有些孩子为什么上了小学高年级,或是初中开始就沉迷于网络,或是迷恋于某种物品。
就像一些孩子,尤其是在幼儿阶段,他们会钟爱一个小枕头或小毯子,不让家人洗,脏了臭了也不让,如果家人偷偷洗了,他们会号啕大哭,有时甚至会哭晕。
如果细致回顾,家人会知道,这个小枕头或小毯子,是妈妈和孩子一起用过的,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则说,他们有妈妈的味道。
这些故事其实都是源于母爱获得的太少,孩子就会执着于母爱载体。既然母亲表达爱的方式是用钱或买东西,而不是陪伴与细腻的关爱,那么孩子就没办法发展到灵魂层面的爱,而是执着于这些东西,先是很小的需求,一颗糖,一串儿糖葫芦,一个小玩具,zui后发展成网瘾,或是电子产品,,或是其他物品等。
科学家研究发现,孩子要形成稳定的安全感,需要一个条件——在三岁前,和妈妈生活在一起,没有严重的分离(超过两个星期的分离即为严重),而且与妈妈的关系有很高的质量。
如果达不到这个条件,孩子的心就难以发展到能真正体会到无形无知的爱,或者说是灵魂层面的爱。
所以,就像李丽的儿子这样,即缺失父爱,又缺乏母爱。孩子幼年的心灵就受到了严重的创伤,这种“伤口”会随着时间的消逝变得越来越难以愈合。
相信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跟他一样或者不一样的留守儿童,如果父母不能早点意识到,早点介入孩子的陪伴责任,以后就算挣来一座金山也难以医治孩子心理的“伤口”。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