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92名儿童因三伏贴被灼伤,最小才1

大连儿童俱乐部

Dalianchildrensclub

92名儿童接受三伏贴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灼伤、水泡、发烧……这个案例值得所有家长、医务人员警惕!

近日,有众多媒体报道,医院92名儿童患者在接受“三伏贴”治疗后陆续出现不良反应。据家长提供的孩子被灼伤后的照片显示,很多孩子背部起水泡,伤口数日不愈。部分儿童被灼伤后,持续发烧20小时。

7月16日晚,医院通报称,经查,7月12日至13日,该院共进行“三伏贴”治疗儿童人,其中7月12日接受治疗儿童中92人出现瘙痒、灼痛感、水泡等不良反应症状,均已接受后续治疗。

7月17日,记者从多名被灼伤儿童家长处证实,据不完全统计,7月13日,在医院进行“三伏贴”治疗后,有至少27名儿童被灼伤。粗略计算,截至目前,在此次事件中,被灼伤儿童总人数已增至人。最小年龄仅11个月,多人未满2岁,大多3至5岁。

?贴完“三伏贴”后,多名孩子被灼伤

据医院中医科消息,17日下午,该院邀请医院烧伤科、医院专家对被灼伤儿童进行联合会诊。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专家对处方成分仍在论证中,承诺全力做好“三伏贴”治疗儿童的后续随访及治疗,配合主管部门做好专家论坛和原因分析工作。

孩子被灼伤,

医院曾回复“正常现象”

7月12日,入伏首日,92名儿童被“三伏贴”灼伤。号称冬病夏治的“三伏贴”备受争议。

一个月前,医院宣称,“三伏贴”对这类孩子效用最好: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炎(恢复期)、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小儿反复感冒等;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厌食、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等;亚健康,如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四肢寒凉怕冷等。

多名家长称,被灼伤儿童多集中在7月12日,“13日,医院改配方后继续贴,部分孩子被灼伤,医院已暂停“三伏贴”治疗项目。

?虽然已过4天,孩子背部伤口仍呈暗红色

7月12日,初伏首日。吴萌回忆,当日上午9时,她带着儿子和女儿到医院中医科贴三伏贴,一个孩子花费不足元,女儿2岁8个月,儿子1岁1个月,医生原本让贴2个小时,但只贴了10分钟左右,女儿就开始哭闹,“她又坚持了下,就撕掉了,整个过程大概40分钟。”

7月12日,吴萌的孩子贴三伏贴后,背部发红。

吴萌称,她的儿子贴满2个小时,到了晚上,孩子皮肤开始发红,“当时拍了照片,准备下次贴时再问医生是否正常。但第二天发现,孩子的皮肤红肿。第三天下班回来后,孩子发烧,而且伤口已经破皮,且有渗液。我怀疑是烫伤后合并感染,医院。一开始,女儿症状相对较轻,但现在比儿子都发红,药效可能就在前面几十分钟。”

令吴萌意外的是,医院回复称,已接到很多投诉电话,“医院处理。到中医科后,医生称系接触性皮疹,系药物配比出现问题。然后,给了我两支药——氢化可的松和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让我回去混合涂在孩子伤口处,早晚各一次。”

吴萌称,被灼伤后,孩子多哭闹,儿子曾持续发烧20小时,用药后才退烧。这两天一直喊疼,不太愿意吃饭,只喝奶。

事发4天时,孩子背部灼伤处仍发红。

孩子背部灼伤处开始脱皮。

医院在“三伏贴”预约通知中称,如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对药物过敏者,发热患者,贴敷前皮肤有损伤以及皮肤长有疱,阴虚火旺者,孕妇以及2周岁以下婴幼儿等人群都不建议做三伏贴治疗。但医院宣称“三伏贴”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

7月17日,有家长告诉记者,发现粘贴处起泡后,医院咨询,但医生称,“这是正常现象。”随着被灼伤儿童增多,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接到投诉后,即派专家前往调查论证。

?医院医院专家对被灼伤孩子会诊

网友质疑“三伏贴”对症数十种疾病

年“三伏天”从7月12日起至8月20日止。“三伏贴”从每年初伏开始,中伏、末伏各敷贴1次,共敷贴3次。

医院宣称,三伏天是一年内最炎热的日子,人体阳气最为旺盛,此时人体腠理疏松,皮毛开泄,顺势就势摄取阳气,逐邪外出,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不同穴位上,通过药物和经络、穴位的多重作用下达到助阳气,扶正气,祛除体内沉疴寒冷之宿疾,达到不发病或少发病的目的。

由此,医院推出“三伏贴”。

杭州每年也有很多市民医院贴“三伏贴”。

但冬病夏治的“三伏贴”屡屡引发争议。有网友质疑,究竟是什么样的神药,可以同时对数十种疾病“效用明显”。

据齐媒体报道,公开资料显示,“三伏贴”中常含白芥子、细辛、斑螯(máo)、毛莨(làng)等药物。白芥子含白芥子苷,细辛含黄樟醚,斑蝥含斑蝥素,毛莨含原白头翁素,均可成为强刺激性物质,接触皮肤后,会产生化学性灼伤症状。

专家:

“三伏贴”中含有强刺激性物质

“三伏贴”的前世今生如何?

知名健康博主、医院副院长

棒棒医生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被灼伤不是驱寒、不是祛湿、也不是排毒,主要是因为“三伏贴”中含有强刺激性物质。

棒棒医生称,一般老百姓以为“三伏贴”有上千年历史,但其实不是,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三伏贴”唯一见载于年的《张氏医通》。而且,那时候,“三伏贴”的用法与现在不同——之前涂抹,现在粘贴;之前的适应症只有冬天的哮喘,而现在,宣称适应多种疾病,涉及儿科、妇科等;之前疗程一年,一个伏天,现在是三年。

“年,‘三伏贴’与红薯、泥鳅、绿豆等养生大法一起兴起。”

棒棒医生告诉红星新闻,之后,才有了对“三伏贴”的相关研究。

棒棒医生看来,目前所称“三伏贴”的疗效只是凭感觉,并无科学数据或相关研究支撑,“对疗效的判断,需比照、观察及临床研究,必须严谨。不是说‘三伏贴’没有效果,而是没有科学证据证明它有效。试想,全国各地经纬度不同,南北多差异,但为何‘三伏贴’在全国通用?如果真有效,是不是三伏之外的其他时间也有用?而且,为何全国通用的‘三伏贴’医院用法甚至成分不同?它不是药品、不是医疗器械,也非保健品,那它是什么?”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fufashao.com/fsjw/93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