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接种疫苗,防控疾病
守卫健康,守护一生”
年4月25日是我国第35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为能使公众更好地理解接种疫苗的重要性,积极宣传疫苗接种在阻断传染病疫情、保护群众生命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的宣传主题为“接种疫苗,防控疾病,守卫健康,守护一生”。
众所周知,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实施免疫规划40多年来,通过疫苗接种工作的普及和推进,广大儿童因受到疫苗保护,而免遭传染病的侵袭,多种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降为零。
现场宣传
为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识、理解和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长江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免疫科和公共卫生科通过举办现场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单,开展现场咨询活动,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了辖区居民参与国家规划满意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针对儿童疫苗接种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归纳如下:
为什么一定要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这是根据抗体水平在人体内变化、疾病感染风险、临床试验和多年科学实践为依据而制定,确定开始接种年和接种间隔。如乙肝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脊灰疫苗等至少需要完成3剂接种能使儿童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随着孩子的长大,身体内原有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也会逐渐下降。因此,有些疫苗还要进行加强免疫。
宝宝因为生病推迟接种疫苗会有影响吗?
推迟接种本身不会降低人体对疫苗的应答效果,也不会影响抗体产生,但推迟期间人体可能没有足够的免疫力,会增加患病的风险。因此,预防接种应尽量按预约日期进行,遇到特殊情况的可以推迟,但不能提前,目前儿童接种疫苗补种原则是缺几剂补几剂。
宝宝之前在老家接种,现在要去异地,请问可以在异地接种且查询宝宝的接种?外地来的儿童(流动儿童)打预防针是否享受和本地儿童一样的待遇?
山东省内接种系统已经联网,但是省外暂时没有联网;所以没办法在电脑上查询到宝宝在异地的接种记录,去任何接种地点均要带上接种证。《疫苗管理法》中明确规定:儿童离开原居住地期间,由现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负责对其实施预防接种,外地来的儿童与本地儿童享有相同的待遇。
宝宝打疫苗,需要办理哪些手续?预防接种证如何办理?
我市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医院的产科医生会为宝宝接种卡介苗及乙肝疫苗的第一针,并发放《儿童预防接种证》,宝宝满月后,家长要携带《儿童预防接种证》,宝宝满月的查体证明,本辖区的居住证明,周一携带宝宝前来办理相关手续,以便接种门诊的医生将接种信息登记在接种证上,以作为宝宝预防接种的凭证。
宝宝接种完疫苗,开始发烧,怎么处理?
疫苗接种后,因为疫苗是外源性蛋白质,引起少数宝宝发热是较常见的一般反应,多在接种后24小时内出现,24到48小时内自然消退。发热同时还常伴有乏力、嗜睡、烦躁等。孩子发热时,先确定没有其他如咳嗽、流鼻涕、鼻塞等症状,如有请到儿科排除其他疾病。如只是单纯发热,37.5度以下物理降温,37.5医院对症治疗发热退了就没事了。如果以前有高热惊史的孩子,38度以上服退烧药并密切监测体温,医院。观察孩子,如果有异常情况如停不下来的哭闹或48小时后仍发热不退,请到儿科排除其他疾病。另外,疫苗引起的发热也有反复,可能体温会波动,如只是发热无其他症状,也可观察。
宝宝接种完疫苗,接种处有些红肿,摸起来是硬的,是怎么回事,需要进行处理吗?
因为某些疫苗中的佐剂成分不易吸收,会导致少数受种者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轻微的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较大红肿硬结处理方法:接种24小时内冷敷,收缩血管,使红肿硬结缩小;接种24小时后热敷,扩张血管,促进红肿硬结消散。可用新鲜的土豆洗净切成2-4mm薄片敷于硬结上,待水分吸收后及时更换,每次15-30分钟,每天3-4次。土豆具有清热解毒、散療消肿镇痛的作用,可使硬结局限、次日疼痛明显减轻,连续贴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药物的吸收,起到消肿、散结的功效。注意不要让宝宝抓挠接种部位,以免感染。注意:卡介苗引起的硬结不能热敷。如48小时没有效果或严重,请到儿科就诊看是否需要开药对症治疗。
宝宝的预防接种证遗失了可以补办吗?
怎么补办呢?
如果宝宝的预防接种证丢失了,尤其是在尚未查到该儿童电子接种的信息时暂不可接种疫苗。此时,儿童监护人应及时携带有效身份证明,到原来提供接种服务的单位提出申请,由接种单位按照接种档案补办接种证。
预防接种证有什么用处?
可以作为入学的接种证明吗?
国家规定,在儿童入托、入学时需要查验儿童接种证,作为入托、入学预防接种的凭证,在办理出国手续时,许多国家也规定必须提供有效的预防接种证明。
一针疫苗一份情,长江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愿为辖区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供稿
计划免疫科(丁丽)
编辑
祝亚宁
审核
王冬华
青岛西海岸新区
医院健共体
长江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长按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