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怎么办

咳嗽中医常用方剂

咳嗽,伴有像清水一样清稀的鼻涕,用小青龙汤。

咳嗽,有黏稠的浓鼻涕,颜色可能是白的,也可能是黄的,但不是透明的,用胃苓汤。

有人会觉得胃苓汤怎么听起来好像是胃药,没错,因为“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痰不可能从我们吸进来的空气产生,而是从我们吃的食物中的液体,输送上来转成痰。所以我们要从根源的地方祛痰,就用胃苓汤。

这招很厉害,一些很会治咳嗽的医师,其实很多时候是用胃药来治咳嗽。

咳嗽,并且有吐不出来的痰,老是觉得喉咙痒痒的,用半夏厚朴汤。

有人会说他总是先喉咙痒痒才会咳嗽,这种就适合用到半夏厚朴汤,临床很常见。

咳嗽咳到面红耳赤,这个时候通常都是病情比较深入,入里化热比较严重,我们用葛根汤加桔梗、石膏。

白天不咳嗽,到晚上才拼命咳嗽,用小柴胡汤。

咳嗽已经有两周以上,很久了还一直在咳,都没有好,一般来说可以用到麻杏甘石汤,再加上二陈汤。

二陈汤是去痰的,有时候咳那么久,通常都是痰在里面作怪,所以我们会用二陈汤祛痰,加上麻杏石甘汤去热,两者的比例是麻杏石甘汤二,二陈汤一。

?

咳嗽的居家厨房用药

如果咳嗽有喉咙痛,用蜂蜜柠檬水;

咳嗽没有喉咙痛,用红糖姜汤。

也就是说,我们的基础方是红糖姜汤,可是一旦有喉咙痛,基础方就改成蜂蜜柠檬水。

重点在加减,咳嗽伴有白鼻涕、白痰,就是病性偏寒,伴有清痰、清鼻涕也一样,加上葱白跟白萝卜。

葱白加在蜂蜜柠檬水或红糖姜汤里面,再加上白萝卜汁(白萝卜压出汁来),这个是针对病性或体质偏寒的用药,那偏热的用什么药?

用浙贝母蒸梨,就是说除了吃红糖姜汤,另外再吃浙贝母蒸梨。

买点贝母粉,撒在梨里面去蒸,蒸完给小朋友吃,也可以喝蒸出来的汁,这个家长们也可以吃。

还有一种是有事没事常常会咳嗽的小朋友,这种是因为体质的关系,肺比较弱,我们可以用川贝杏仁粉加上蜂蜜,用热水冲服,作为日常保养,可以改善肺弱易咳的体质。

?

咳嗽外治法

可以用华佗夹脊穴按推法来止咳。

我们的脊柱两侧有神经,控管我们身体所有的脏腑,中医说每一节脊柱都对应着不同的脏腑,有个歌诀就是在说明这一点:“一是大杼二风门,三是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膈俞七,肝胆脾胃三焦肾,气大关小膀中白。”

所以华佗夹脊穴可以治很多问题。

?

治咳嗽时的重点在哪里呢?

尽量要在前面的几节,大概第一节和第三节之间,就是我们说要上下推的这一部分,重点就在上背部,因为肺俞在第三胸椎下两侧的膀胱经上。

不会找第三胸椎也没关系,就在上背部多加强,多按,就可以拿来止咳。

上背部的范围怎么算?

在我们的肩胛骨的水平切齐位置,从肩胛骨下缘到肩胛骨上缘,在这个范围好好做,效果往往就不错。

对于有痰的咳,另外再加上两个穴位。

事实上,咳嗽大部分都跟痰有关系,所以我们常常会用上这两个穴位。

一个是大包穴,大包穴很好找,我们把手沿着腰往上到腋下,腋中线与第六肋间隙交点的这个位置就是大包穴。

在这个位置上按一按,痰会比较顺,也可以止咳。

另外一个是复溜穴,在我们的跟腱(脚跟上的大筋)和内踝高处连线的中点叫太溪穴,太溪穴上两寸(患者自己食指、中指、无名指的宽度和)靠近跟腱前缘就是复溜穴。

在这两个穴位上按压,可助排痰。

?

对于小儿的问题,我建议是先用外治法。

为什么呢?

因为外治法最简单,用完外治法,然后第二步再用厨房用药,也就是家里一些常用的食材。

第三步,如果食疗法没有好,我们再考虑用中药。

有时候咳嗽问题比较复杂,居家不容易处理,这时就该请教中医师。

?

小儿发烧中医疗法

小儿常用特效经穴(上肢部)

小儿不烧不咳食疗方及输液危害

?

选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fufashao.com/fsjw/107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