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nb.ifeng.com/a/20190611/7453135_0.shtml导读:如果一个孩子能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发展,那么他是不是更容易“语出惊人”、“具有感染力和领导力”、“表达精炼而准确”……为了这些,3岁左右的“十万个怎么”和“为什么”时期,家长我们还会偷懒吗?
Kelly原创第篇分享
小小孩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
我爸有钱?No!
我妈超正?Noeither!
我有带闪光灯的滑板车?Maybe…
哈哈,你怎么都想不到,答案竟然是这个!
两个小男孩在“攀比”:
“我爸在院子里上班!”“我妈也在院子里上班!”
“我家住5层,可高了!”“我爷爷家也住5层!”
“我都上1年级了!”“我开学也上1年级!”
正当两人不相上下的时候,一个小男孩憋红了脸,使出了绝招:“我…我…我妈被摩托车撞过!”“我……”另一个男孩无话可说,他的表情告诉我们他输了嘿嘿。
DuangDuangDuang!真相浮出水面,对于孩子来说,受伤,才是最得意,最值得炫耀的事情!
关于“受伤”,kelly不会告诉你如何消毒、医院,因为对那些我根本也是一脸懵逼,但是因为小七最近频频发起“受伤”的讨论,引发了我关于孩子语言和思维关系的思考,思考结果还很有意思,以至于我激动地扔下没啃完的包子就开始敲键盘,转弯有点快,赶紧跟上啊……
午睡时的“受伤”:(请快速浏览,后有结论)
“不睡觉世界冠军”正在床上展现超能力。
“你别乱翻了,快把睡衣穿上,要不然吹空调会感冒发烧的!”
“妈妈,发烧了是不是很难受啊?”
“当然难受了。就像爸爸前几天那样。”
“爸爸哪么难受啊?”
“要吃药,还不能吃饭只能喝粥。”
“我什么时候发烧啊?”
“你想发烧吗?发烧了不能下地和小朋友玩耍,只能躺在床上休息。”
“可不可以上幼儿园呢?”
“当然不行!校医不会让发烧的小朋友上幼儿园的?”
“那受伤了能不能上幼儿园?”(她一直以为生病=受伤,)
“要看怎么受伤了,受小伤就可以,受大伤就不行。”(明明知道这个阶段的小朋友是二分论,要的是行还是不行,结果我给出了这么个答案,又让她满脑袋跑火车不睡觉……真想给自己一嘴巴)
“为什么受大伤不可以受小伤可以啊?”
……(省略字)
“医生什么时候说可不可以上幼儿园?”
……(省略字)
玻璃渣“受伤篇”:(请再次快速浏览,结论不远了)
“不许光脚丫在操场上跑,你看,这里有玻璃渣!”
“为什么有玻璃渣就不可以光脚丫在操场上跑?”看不出来小妞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
“因为玻璃渣会把脚扎出血的。”
“扎出血了会怎么办?”
“就要抹碘伏、医院。”
“会很疼吗?”
“当然会疼了,而且受伤了就不能和小朋友玩,还不能上幼儿园!”(我是有多阴险,用这个来吓唬她)
“你穿上鞋就不会受伤了。”
“穿上鞋在玻璃扎伤走,鞋子会不会扎出血?”(看来小妞的重点不在于被危险吓到,而是研究怎么就会受伤)
“鞋子不会出血,但是可能会扎出洞。”
“那鞋子会不会疼?”
……(省略字)
“妈妈,你如果光脚丫在地上踩会不会也扎出血?”(果真是要全面研究这个问题,你以为你妈脚丫是不锈钢的啊)
“妈妈脚丫当然也会出血啊!所以我从不光脚丫在操场上走。我才不想被扎出血。”(看看,我满脑子都是恐吓威胁,而小妞只是想全面地研究“受伤”。)
敲得我手都酸了,大家也看到了,3岁1个月的小七同学地进入了“十万个怎么”和“为什么”时期。意味着我也进入了咽炎的复发期。
七爸面对小七的“为什么”,都是一脸嫌弃地说“就是这样,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很多家长,你也是这样吧!
我知道这个时候是孩子语言和思维发展的高峰期,应该配合孩子多说话,可有时候实在太累,于是我翻开书,看看有没有什么理论可以支撑我偷个懒,不看不知道,看完发现:得,这懒,还是别偷了。
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思维要经历以下三个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语言是思维实现的重要途径,3岁孩子的“十万个怎么”、“为什么”阶段开始思考大量问题,如果这时候给他们反馈,他们的思维就得到了促进。
比如小七就从“生病和受伤的关系”、“自己光脚丫被扎出血”、“鞋子被扎出血”、“妈妈光脚丫会不会扎出血”这些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受伤这件事,并且通过对比“生病和受伤不同的表现和结果”来区分相似的概念,最终在生活中体现出她的结论:
“闺蜜”霄霄也光脚丫在院子里玩,霄霄奶奶提醒霄霄地上有玻璃渣。小七在一旁马上开始补充:
“不穿鞋会扎出血的,扎出血了就会疼,这就受伤了。受伤要贴创可贴(绘本里看到的),还要吃药,去医院看医生,还不能吃饭只能喝热粥(来源于爸爸发烧的经历),就不能和小伙伴玩,不能上幼儿园(来源于我的“威胁”),而且玻璃渣子也会把鞋子扎出洞……霄霄你不能往有玻璃渣子的地方走(结论)!”
如果“受伤”算是个课题,小七同学就是在反复的“什么”、“为什么”当中获得了大量的素材,经过自己加工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其中糅合了“受伤的原因”、“受伤之后的各种表现”、“受伤后的处理方式”、“如何预防受伤”这样全面的内容,如果她会写字,那么这将是极好的一篇论文。
如果一个孩子能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发展,那么他是不是更容易“语出惊人”、“具有感染力和领导力”、“表达精炼而准确”……为了这些,3岁左右的“十万个怎么”和“为什么”时期,家长我们还会偷懒吗?
更多语言文章点这里:刚出生的宝宝就开始“说话”了
会念儿歌=言语发展好?亲,你错了!
要想孩子伶牙俐齿,家长你得这么做!
Ke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