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治疗小儿扁桃体化脓伴发烧

扁桃体化脓是引发小儿发烧的常见原因,临床比较多见,笔者曾以纯中药治愈多例,往往药简而效捷。现就本病治疗心得略谈如下:

病因

小儿肺常不足,外邪易从口鼻而入,留滞咽喉。小儿乃纯阳之体,感邪易从阳化热,若热壅营血则咽部红肿,甚则热腐成脓,而见扁桃体化脓;正邪相争则常会表现为发热,少数仅有咽喉刺激症状,表现为干咳而不发烧,多是正气受损,无力抗邪的缘故。

治疗方法

方药(以1岁为例):银花5g、连翘3g、竹叶3g、薄荷3g(头煎煎毕后下)、荆芥3g、豆豉3g、桔梗3g、牛子3g、甘草3g、鱼腥草5g(头煎时后下煎5分钟)水煎服。

加减:口干喜饮者,加芦根3g;纳呆者,加内金3g,焦三仙各3g;苔厚腻者,加苏叶2g,藿香3g;咳嗽者,加杏仁3g,僵蚕5g;扁桃体肿大者,加前胡3g,姜蚕5g;便秘者,牛蒡子生用,便溏者,牛蒡子炒用,高烧不退时可加用西药退烧药。

必要时,可配合针刺少商(双)挤血10余滴,至出血变为淡红,临床确有疗效。

体会

本病病位在上在表,根据中医“火郁发之”,“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训,对于小儿扁桃体化脓的患儿,笔者临证遇本症,每以银翘散加减治疗。本方辛凉透达,使邪热外散,临床颇有效验,往往1-2剂烧退!烧退后随证加减,往往能够迅速康复,且用药量轻小,药味较淡,小儿常容易接受。

在运用本方时,若辨证无误,服药后发烧反加重者,乃邪伏较深,可嘱继服。同时多饮水和稀粥以和胃气而作汗源。

本病虽然有发烧、扁桃体红肿化脓等热象,但治疗上却只能因势利导,让邪气由上有外宣发透散而去,切不可根据“热者寒之”之法,过用苦寒直折之剂,如抗某毒冲剂、某地蓝冲剂等,或者用抗菌消炎的药物,甚至静脉所输注的注射液。

这些药虽然也能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但如果滥用过用,则可损伤正气,使病程延长,甚至使邪热冰伏不得外散,深伏于内,变生其他病变,如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慢性气管炎、哮喘等等。如果患者有夹湿夹食夹虚等症,医者不识,仍然妄用苦寒,每致湿滞食积,虚者更虚,则未有不坏事者!因此苦寒之品,包括西药的抗菌、抗病毒药以及注射用水,可否相约诸位中西医同仁和患者,少用或不用。

中医名人名言录

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

——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仁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fufashao.com/fsbf/94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