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营养辅食育儿,为大家提供的宝宝辅食育儿平台,每天为大家分享和“吃”有关的干货知识,还有0-3岁宝宝爱吃的营养辅食食谱,还能转让宝宝闲置用品,简单好做,宝妈一看就会,小白也不怕哦!
相信每位爸妈,都希望自家娃白白胖胖的。
“小胳膊一节一节的,多可爱啊。”
于是,很多家长,开始用宝宝长的肉来衡量带娃的“成果”:宝宝长的越胖,证明带的越好。
儿童肥胖发病率逐年增高:据调查显示,近20年,我国城市学龄儿童超重和肥胖患病率上升了近10倍,已达20%。而且,儿童肥胖有70%-80%会延续至成年。
小儿肥胖症是指因为摄取食物热量过高而导致的脂肪积累,随着脂肪的积累,体重超标在百分之十到十五时就属于超重了,当超过百分之20时,就属于肥胖症了。
为啥小胖墩越来越多?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孩子变胖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让孩子一点一点变胖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遗传因素
肥胖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比如父母双方皆肥胖,子女肥胖的概率高达70%-80%;如果父母双方有一方肥胖,子女出现肥胖的概率在40%-50%,足见遗传因素的影响力。
营养过剩与运动不足
热量摄入长期超过热量消耗,又缺乏足够的运动来消耗掉这些能量,导致体内的脂肪细胞数目增多(婴儿期),这会为儿童期及成人期脂肪细胞体积的充盈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更容易出现肥胖。
来自隔辈长辈的溺爱
“有一种饿叫做奶奶觉得你饿”。
来自伯明翰大学和中国学者的研究显示: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可能是导致中国儿童肥胖的重要原因。
这样说不无道理,我们都知道隔辈人的爱势不可挡:老人总是因为担心孩子吃不饱而各种威逼利诱、追着哄喂;担心孩子营养不良,于是每天大鱼大肉……这些行为,也就成了导致孩子肥胖的原因。
肥胖的危害性
儿童肥胖的危害:肥胖影响身体健康,肥胖不仅会延续到成年,更易患上各种慢性病!
一般儿童时期超重肥胖很容易延续到成年期,肥胖一旦发生,逆转较为困难。且肥胖的儿童在成年时期更容易患上各种慢性病。
肥胖影响心理健康
儿童时期肥胖带来的心理影响是比较常见的额,包括人际交往不顺畅、形象受损、自尊心受挫等等,这些心理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是会愈演愈烈,且女孩所受的影响更大于男孩,这些肥胖的孩子往往更敏感。焦虑、甚至产生自卑的情绪。
肥胖导致运动能力下降
肥胖儿童会出现运动速度、耐力、爆发力下降,活动受限制,感到运动困难,在做剧烈运动时也容易受伤。
性早熟
婴幼儿肥胖还可能导致性早熟(尤其是女宝宝)。性早熟会让宝宝提前停止生长和发育,影响成年后的身高。女孩儿还可能会在成年后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甚至影响生育。
因此,看似可爱又壮实的胖娃娃,却存在着威胁健康的重大隐患。
所以,千万不要不把肥胖当一回事。
该怎么给娃减重?
1、控制饮食
要控制儿童饮食,避免吃高脂肪及高热量食物比如油炸食物及甜点等,采取低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饮食,可以多吃一些豆腐、鱼类及瘦肉类等来补充充足的营养。吃饭时细嚼慢咽,放慢吃饭的速度,多吃一些含有粗纤维的食物,多吃一些豆类、蔬菜水果以及坚果等,限制糖分的摄入,合理的分配一日三餐,尽量戒掉孩子吃夜宵的坏习惯。
2、培养孩子做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保持科学规律的运动能消耗体内的热量,而且不会损害到骨骼发育,推荐跑步跳绳打球或者游泳等运动,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及强度,每天至少要运动30分钟,一周要达到4次。运动时要以孩子不疲劳为度,不能让运动量过大,不然会刺激食欲的增长。
3、改变孩子不良的生活习惯
因为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不能使用节食的方式来减肥,不妨改变孩子不良的生活习惯,减少吃零食的次数,若是孩子想吃零食时要陪伴着孩子玩游戏来转移注意力。控制玩手机和电脑的时间,及时纠正吃糖块、奶油类及甜点的坏习惯,晚餐后尽量不要让孩子在吃零食,不能盲目的给孩子提供滋补的保健品。
近几年来,儿童肥胖的患者越来越多,这个病症也受到社会各界的